原標題:號外!咱們攀枝花又上《中國國家地理》了!

日前,《中國國家地理》雜誌2018年第10期刊發了《攀枝花 乾熱河谷中的 熱帶水果王國》一文,文章說“從鋼鐵之城到熱帶水果王國,攀枝花正在完成顛覆性的變遷。這座幾乎全境位於金沙江干熱河谷的川西南小城,已經成爲橫斷山區一個頗具盛名的水果王國。” 

《中國國家地理》

1950年創刊於南京,原名《地理知識》,是關於地理的月刊,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爲重點收藏期刊。

下面,我們將《攀枝花 乾熱河谷中的 熱帶水果王國》一文進行全文轉載:

原文如下

儘管位於亞熱帶,攀枝花卻盛產熱帶水果,以南亞熱帶爲基帶的島狀式立體氣候,充足的光熱,廣闊的土地資源,爲水果的生長提供了優良條件。這座幾乎全境位於金沙江干熱河谷的川西南小城,已經成爲橫斷山區一個頗具盛名的水果王國。

從鋼鐵之城到熱帶水果王國,攀枝花正在完成顛覆性的變遷

攀枝花市米易縣新山傈僳族彝族鄉的百畝火龍果園,是攀西大裂谷的一道獨特風景。火龍果,這一原產於中美洲熱帶沙漠地區的品種自從在攀枝花安家落戶,長勢一直很好,果實大而甜。金沙江干熱河谷的自然溫室效應,爲火龍果、芒果、牛油果等熱帶水果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熱量。攝影/陳輝

說起四川攀枝花,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它是中國的鋼鐵之城、釩鈦之都。這裏有中國西南鋼鐵的“巨無霸”——攀枝花鋼鐵公司,鈦、釩儲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一、世界第三,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釩鈦產品及含釩鈦鋼鐵生產基地。

近年來,作爲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攀枝花的形象正在改變。今年8月15日,在第二屆攀枝花國際芒果採摘節上,一個重達6斤的“芒果王”被人以112600元的價格拍走,成爲了各大媒體追逐的熱點。不僅僅是芒果,近年來,火龍果、番荔枝、牛油果……這些原產於熱帶地區的水果在攀枝花的土地上落地紮根,結出了香甜的果實。

熱帶水果種植,遍佈攀枝花的各個角落

攀枝花充足的光熱,廣闊的土地資源,使得來自世界各地的熱帶水果都能在這裏找到適宜生長的土壤。熱帶水果在攀枝花一年四季都有出產,不僅品種豐富,果實的品質也非常好。如仁和的石榴個大皮薄、粒厚味潤;米易的枇杷肉質白嫩;鹽邊的桑葚酸甜油潤;西區的椪柑色味俱優;米易、仁和、鹽邊的荔枝、火龍果營養豐富……

攀枝花芒果:乾熱河谷生長的金色產業

攀枝花市地處川滇交界處,攀西大裂谷中段。這裏氣候條件獨特,屬於南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9℃—21℃,最冷月的月均溫也在11℃以上。攀枝花全年沒有冬天,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時數長達2300—2700小時,年總降雨量820—1100毫米之間,無霜期超過300天。

雖然地處亞熱帶,攀枝花卻與海南、廣西南部地區一樣,適合熱帶水果生長。作爲中國三大芒果產區之一,相比於另外兩大產區——海南三亞、廣西百色,攀枝花具有“緯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三大特點。

中國三大芒果產區中,攀枝花緯度最高,位於北緯26度附近,地處西南內陸,遠離海洋; 海南三亞位於北緯18度,廣西百色在北緯22度附近,後兩者瀕臨海洋,且是我國傳統的芒果產區。

攀枝花芒果的甜度高,甜度指數(即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的百分比)爲17%,最高可達19%,而其他地區的芒果甜度一般爲12%—15%,攀枝花的芒果爲什麼這麼甜?供職於四川土行生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的土肥技術專家方建先生分析說:“攀枝花芒果花期無梅雨,果期無颱風,由於光照強熱量足,晝夜溫差大, 果實在澱粉的積累和糖分的轉化上很充分,所以長出的果子不僅漂亮,甜度也高。”

攀枝花市域最高海拔近4200米,最低海拔940米左右。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羅照西介紹:“攀枝花芒果主要種植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帶,海拔1500米以上種植的是一些亞熱帶、溫帶水果,各有各的分佈區域。”攀枝花市山高谷深、盆地交錯分佈,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山脈走向近於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這裏的地貌類型複雜多樣,可分爲平壩、臺地、高丘陵、低中山、中山和山原等6類,以低中山和中山爲主。山地的坡度帶來了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利於芒果吸收光熱,促進傳粉坐果,結出的芒果甜、大、鮮。與攀枝花不同,海南和廣西南部位於熱帶地區,但是因爲海拔較低、地勢平,芒果的果樹吸收光熱不如山地,果實的甜度會受到一定影響。

攀枝花是中國典型的晚熟芒果產區。芒果一般在8月下旬至9下旬開摘,有些還可以延遲到10月收穫;最晚成熟的是攀枝花仁和區務本大黑山的芒果,要到11—12月才下樹。由於芒果在樹上的時間長,得到了持久的陽光照射,糖分在果內醞釀充分,成熟的芒果香甜可口,大受市場青睞。羅照西說:“由於晚熟,攀枝花芒果獲得了時間錯位優勢,與其他產區沒有形成競爭關係,所以在秋冬市場上,攀枝花芒果一枝獨秀。”

說起攀枝花芒果的種植,其實它的歷史並不長。1965年,渡口市(今攀枝花市)農技服務站成立,關於芒果的研究才真正提上日程。當時還是農技員的楊從金先生從雲南河口農場引進了幾株芒果,爲攀枝花地區幾十年後的一個大產業種下了希望。

直到上世紀90年代,攀枝花開始從海南、雲南等地陸續引進不同品種的芒果,進入大規模的種植。1996年,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原渡口市農技服務站)先後從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引進20多個優良品種及種苗2萬多株,開始栽種吉祿、凱特等7個芒果品種。

經過二十多年的投入與嘗試,攀枝花已經形成了一條金色的芒果產業帶,芒果種植面積佔到熱帶水果種植總面積的70%,年產量15萬噸,總產值超過10億元。

同時,攀枝花還培養出了自己的芒果專家,如攀枝花市農林研究院的李貴利、李桂珍已經成爲研究芒果的中堅力量。而種植技術也日趨成熟,形成了以凱特爲主,吉祿、金煌、椰香等23個品種“早、中、晚 ”依次成熟的種植體系。

乾熱河谷獨特的熱量條件,是橫斷山的饋贈

我國的乾熱河谷主要分佈在橫斷山區金沙江、怒江、瀾滄江、雅礱江、岷江和安寧河等幹流及其支流河谷的部分地段,垂直高度200—1000米,總長4105公里。橫斷山區的山脈走向,大體上均垂直於西南季風或東南季風,氣流經過山脈時,沿迎風坡上升冷卻,發生降水。過山後,空氣沿背風坡下沉,溫度升高,溼度也顯著減少,致使河谷地區產生乾旱現象。乾熱河谷獨特的生態氣候,使得攀枝花位於亞熱帶地區,卻能盛產熱帶水果。目前,攀枝花熱帶水果種植面積達到了70萬畝,以芒果爲主,其他種植面積大的有櫻桃4萬畝,枇杷3.2萬畝,石榴1.2萬畝。

攀枝花仁和區大田鎮的熱帶水果種植園裏,一位果農正在全神貫注於石榴採摘。

阿署達:一個芒果村莊的種植史

阿署達是攀枝花市東區銀江鎮的一個彝族小山村,這個村有1700多人,80%都是彝族。過去,阿署達的村民主要靠種植大蔥、尖椒等蔬菜來增加收入,賣菜要半夜三更起來排隊去趕農用車進城,非常辛苦,也賺不了幾個錢。但自從種上芒果之後,阿署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整個村子全年要出產3500噸芒果,最好的人家靠賣芒果一年能收入30多萬元,人均農業種植收入達到每年1.8萬元,有人說阿署達從過去的貧困村變成了“土豪村”。

餘龍有,40歲左右,一個樸實的阿署達村民。他的家裏有12畝地,種了110棵芒果樹,每年在芒果上的收入有兩三萬元,算是阿署達村中非常普通的芒果種植戶。餘龍有談起芒果種植技術也是一套一套的,他說,在攀枝花地區,根據芒果的生長週期, 在經過了春節前的開花稔實後,每年春天的3—4月份是村民們最忙碌的時候。這時,他要在地裏挖溝澆水、修枝疏果、打藥施肥,然後爲幼果套袋,這個過程要持續到幾個月後。果農都知道,芒果核長硬前是最關鍵的時期,關係到糖分的積累,芒果的口感跟當年的天氣狀況有關,當然也跟精耕細作有關。

不同品種的芒果成熟的時間不同,如5—6月,紅貴妃、金煌、椰香等品種的芒果就成熟了;7月間,吉祿纔開摘;而最晚的要到8月中旬以後才陸續成熟,這就是攀枝花最有名的凱特芒果,它在樹上停留的時間最長。但也正因爲如此,凱特芒果個大,8兩起秤,平均有2斤多,最大的達6—8斤;其味道也好,香甜而醇厚,是廣受人們喜歡的芒果之一。

芒果成熟的時間不同,對市場的銷售也有很大的影響。攀枝花早在30多年前種植過小草芒,這一品種形小筋多,在市場上沒有什麼競爭力。後來經過多年的摸索,大面積地種植了凱特芒果 —— 當地特有的晚秋芒果,避開了海南、廣西芒果主產區集中在4—6月的銷售檔期。

現在,阿署達村裏有芒果協會,經常組織村民學習芒果種植技術,十幾歲的孩子都知道如何種植芒果。過去,阿署達村的男人們都在種完稻穀後出外打工,栽秧時回家。村民楊嶽華就是個例子,過去在外面打工,現在回到家裏種芒果,收入一點不比外面少,而且還照顧了家庭。楊嶽華家有13畝地,2017年賣芒果收入了6萬多元,他讀高中的兒子放學也幫着勞動,一個人負責3—4畝的芒果地。

阿署達村的村長鮑進芝是一個從日本留學回來的年輕人,她是土生土長的阿署達人,正是看到了家鄉的美好前景,她才放棄了留在大城市的機會回到家鄉。學有所成的鮑進芝帶來了很多先進的觀念,比如要爲芒果種植制定標準,打造芒果產業鏈,提升產品利潤空間;利用芒果種植來帶動旅遊,在旅遊中加入芒果體驗,建設一個有芒果特色的旅遊新村;發展芒果加工產業,生產芒果香水、芒果面膜、芒果蛋糕等創意產品等等。

如今的阿署達村蒸蒸日上,鮑進芝還想編撰一部阿署達村志,記錄這個村子這些年來農業種植的變遷。

目前,阿署達村的芒果供不應求,一到成熟季節,外地的銷售商紛紛上門收購,把所有的芒果都預訂了。距阿署達村不遠有大大小小的物流公司,像韻達這樣規模的物流,一天可以發送幾萬斤的芒果。在電商平臺購買,一般只需兩三天時間,就能品嚐到新鮮的攀枝花芒果了。

緯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芒果飄香一年四季

上圖:米易縣新山傈僳族彝族鄉的芒果種植園裏,果農們正在辛勤勞作。儘管芒果的種植歷 史並不悠久,但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當地科研的有力支持使攀枝花形成了一條完善的芒果產 業帶,如今,芒果種植面積達51萬畝,佔攀枝花熱帶水果總種植面積的70%。攝影/陳輝 下圖:9月初,攀枝花仁和區的芒果園迎來豐收,漫山遍野皆是成熟的芒果,帶給從事水 果種植的農民巨大的喜悅。

來自世界各地的熱帶水果,紛紛在攀枝花落戶

攀枝花擁有如此好的熱帶水果種植條件,自然不會停下引進和栽種新品種的腳步。早在上世紀80年代,當地政府就從越南、印度尼西亞引種了牛油果樹苗。由於牛油果的味道不具備傳統水果的酸甜口味,不甜且膩,當時,牛油果並沒有引起當地果農的重視,很快大家就喪失了種植熱情。如今的攀枝花市區,當時引種的牛油果樹已經生長成參天大樹,作爲園林景觀佇立在市區裏。

牛油果的果實含油量高,在美洲人們把它當作糧食食用,因爲集果、糧、油於一身,被視爲果中珍品。隨着牛油果在網絡上的走紅,搭配麪包、沙拉醬的健康喫法吸引了很多人,牛油果在攀枝花也漸漸聚集了人氣。在中國,牛油果每年的消費量在4萬噸,其中95%都依賴進口。“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習慣的變化,大家不再像過去那樣排斥種植牛油果了。種植戶覺得既然能種芒果,爲什麼不試試牛油果呢?牛油果的經濟價值比芒果高很多。”攀西優新特色水果母本示範園的負責人老譚說。

然而,對於老譚而言,牛油果的引進並非一帆風順。他在2013年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引進了一些樹苗,但果樹開花後一直沒有結果實。老譚着急了,就去諮詢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和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原來,他的種植管理出了問題。牛油果樹春季開花會消耗大量營養,上一年冬季需要提前施肥,而開花本身消耗的水分需要果農澆水,而老譚在此過程中忽略了澆水和施肥。

經過科研人員的指導,今年老譚試種植的牛油果樹成功掛果,長勢喜人,個頭小一點的樹每一株產量20—30公斤,大的能達到200公斤以上。

牛油果的種植不僅得到科研機構的支持,政府層面也在大力推進。從今年開始,攀枝花政府已經在米易縣、仁和區分別栽種了1000畝,鹽邊縣也栽種了1500畝,在未來2年內,攀枝花全境種植面積預計達到3萬 — 5萬畝。可以預見,3年後的牛油果將成爲攀枝花的又一張熱帶水果名片。

過去攀枝花種植的主要是會理石榴,後來引進了突尼斯軟籽石榴。突尼斯的石榴經過攀枝花氣候、土壤等條件變異下的雜交育種,成爲了一個新的品種,洋水果也帶上了攀枝花的地理基因。

攀枝花還出產一些稀有水果,目前處於零星試種階段。如西印度醋栗,這是大戟科葉下珠屬的一種水果,源自於馬達加斯加島,在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地普遍種植。2015年,西印度醋栗在攀枝花首次栽種,2017年開始掛果,長勢良好。又如原產於美洲的番荔枝,目前也被引進到了攀枝花,主要種植在東區銀江鎮的攀西優新特色水果母本示範園。

攀枝花農林科學研究院水 果分析實驗室裏,科研人員正在進行水果 成分分析。

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發達的物流,讓這片土地成爲名副其實的水果王國

作爲本地的農業研究機構,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爲牛油果、突尼斯石榴等水果 的落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研究院裏目前的種質資源有100多種,涉及25個科,雖然有些種質資源暫時沒有進入規模化種植,卻是在爲攀枝花的水果產業積累 “資本”。

攀枝花的芒果一到成熟季節,外地的銷售 商紛紛上門預訂。如今,發達的物流業將新鮮可口的攀枝花芒果送到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圖爲鹽邊縣冷鏈物流中心工人 們正在進行芒果分選裝箱。

金沙江干熱河谷:氣候孤島,亞熱帶中的熱帶水果產地

李忠東

四川省地礦局物探隊副總工程師、地質專家、旅遊科普作家

乾熱河谷是指被四周較溼潤類型所包圍的河谷底部較乾旱部分, 它們與周邊地區溼潤、半溼潤區景觀形成顯著的差異。我國的乾熱河谷主要分佈在橫斷山區金沙江、怒江、瀾滄江、雅礱江、岷江和安寧河等幹流及其支流河谷的部分地段,垂直高度爲200—1000米, 總長爲4105公里。對乾熱河谷的形成有多種解釋,其中焚風效應從氣象學原理出發較易爲人們所接受。橫斷山區的山脈走向,大體上均垂直於西南季風或東南季風,氣流經過山脈時,沿迎風坡上升冷卻,發生降水。過山後,空氣沿背風坡下沉,溫度升高,溼度也顯著減少,致使河谷地區產生乾旱現象。愈向內陸,這種河谷乾旱現象愈明顯。

造成乾熱河谷 山風 形成的兩種效應示意圖

乾熱河谷在全球統一劃分的三大類乾旱地區中,既不屬於大陸中心荒漠,也不是副熱帶稀疏草原,而是屬於局部的乾旱生境。專家們對金沙江干熱河谷的植物區系成分的多樣性進行研究後發現,這裏雖然氣候乾燥,對植物的正常生長不利,但河谷所具有的充沛光、熱條件卻爲許多熱帶、亞熱帶植物的生長提供了條件。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攀枝花蘇鐵,這種我國特有的古老殘遺種將蘇鐵屬植物分佈的北界推移到北緯27度, 而鳳凰木、緬桂、仙人掌等熱帶植物在河谷內也隨處可見。

四川省攀枝花市的安寧河、金沙江沿岸,年均溫一般在21℃左右,這一溫度值甚至與地處熱帶北緣的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21.9℃)相當;而≥ 10℃的年有效積溫6000—7700℃,也與景洪的7978.1℃相當。攀枝花獨特的氣候條件有利於芒果的開花結果。冬季乾燥少雨有利於花芽分化;開花期無低溫陰雨、乾旱晴朗,有利於授粉坐果;果實生長期日照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果實生長發育中營養物質的積累、糖分的轉化。

要讓水果長得甜,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水果必須製造大量的有機物以聚糖;其二,要讓水果中的酸代謝分解。而金沙江干熱河谷所獨有的乾旱少雨、日照時間長、 熱量充足等自然條件,非常有利於果實中澱粉的聚積和糖分的轉化,而高溫又有利於瓜果中酸的代謝分解,從而降低酸度增加甜度。

正因爲此,以攀枝花市爲中心的金沙江干熱河谷,是四川省唯一能種植芒果的地區,也是我國少數幾個芒果、龍眼等南亞熱帶水果的重要產區。同時,這裏還是中國乃至全球緯度最北、海拔最高的芒果生產基地。現今,蓮霧、火龍果、鳳梨釋迦等熱帶水果在河谷均可出產。

位於亞熱帶的熱帶水果王國

橫斷山區的乾熱河谷,過去曾經是環境惡劣、不太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如今的攀枝花卻因爲水果種植成爲橫斷山區的一個聚寶盆,這是與當地積極進行土壤改良、發展種苗研究分不開的。採訪中,土肥技術專家方建告訴我:“優質的種苗、免化肥的土肥技術、防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植保技術、無微不至的田間管理,在攀枝花當地的水果種植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攀枝花,不僅芒果產業發展得好,其他熱帶、亞熱帶乃至溫帶的水果種植產業也發展得非常出色。除了像椰子這種對熱量需求極高的水果外,幾乎所有的熱帶植物都可以在這裏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攀枝花的水果一年四季都有出產,獨特的氣候類型爲境內水果的異彩紛呈提供了生長的土壤,如仁和區大田鎮的石榴個大皮薄、粒厚味潤;米易縣的枇杷肉質白嫩;鹽邊縣的桑葚酸甜油潤;西區格里坪鎮的椪柑色味俱優;米易縣、仁和區、鹽邊縣的荔枝、火龍果營養豐富;鹽邊縣紅格鎮等地區的紐荷爾臍橙細嫩而脆甜;仁和區、鹽邊縣等地的桂圓甜潤可口;米易縣、仁和區的山竹清甜甘香 ……

目前,攀枝花水果種植面積達到了70萬畝,以芒果等熱帶水果爲主,除芒果外,種植面積較大的品種有櫻桃、枇杷、石榴等。種植受市場因素的影響,有的增種,有的減種,比如龍眼,過去一度達到過幾萬畝,後來減少到了幾千畝。由於芒果的種植成本比其他熱帶水果低,依然是攀枝花熱帶水果的主力軍,其他的品種種植略顯零散。

作爲本地的農業研究機構,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時刻關注市場需求,牛油果、突尼斯石榴等水果的落戶都離不開研究院的技術支持。在研究院採訪時,我看到很多叫不上名字的特色水果種苗,所裏的工作人員告訴我,目前這裏的種質資源有100多種,涉及25個科。雖然它們還“待字閨中 ”,暫時沒有進入規模化種植,卻是在爲攀枝花的水果產業積累“資本 ”。

優良的品質,巨大的市場,讓攀枝花水果具有了“明星效應 ”。今年7月,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發行的全國第三套水果特種郵票,就是以攀枝花水果爲主題,選擇了菠蘿、櫻桃、芒果、甜橙四個品類作爲郵票圖案。攀枝花已經成爲橫斷山區一個頗具盛名的水果王國。

曾經的不毛之地,如今因水果種植而發生“逆襲”,成爲橫斷山區的一個聚寶盆

上圖:在川滇兩省的崇山峻嶺中,有一列 平均時速不足50公里的“小慢車”一直在開行。這趟列車穿越川滇兩省的崇山峻嶺、金沙江畔,行駛7個多小時,到達四川攀枝花,休整半小時後返回昆明,將攀枝花的熱帶水果帶到沿途各地。這輛小慢車中途經停的20個站點多爲彝族聚居區, 一直是沿線村民出行趕集、買賣蔬菜水果的首選。攝影/劉冉陽

下圖:位於攀枝花市東區生鮮賣場的水果攤位,熱帶水果種類豐富,蔚爲壯觀。

轉載自:中國國家地理2018年第10期

編輯:李坷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