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

原標題:廈門蝴蝶牆成了網紅牆 由5000多名學生手工塗繪而成

廈門蝴蝶牆成了網紅牆 由5000多名學生手工塗繪而成

“紙漿蝴蝶”在牆上“飛舞”,吸引市民遊客駐足欣賞。

海峽網訊 (廈門日報 文/圖 記者 陸曉鳳)近期,官任路上的一面“蝴蝶牆”成了廈門的一處“網紅”景點——牆上“飛舞”的五顏六色的“蝴蝶”是利用廢物改造而成,色彩斑斕的“蝴蝶牆”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的目光。

原來,這些栩栩如生的“蝴蝶”是通過回收的利樂包製成紙漿,壓模成型,由轄區內5000多名學生,手工塗繪而成,前後耗時三個月。

去年年底,篔簹街道聯合官任社區垃圾分類國際零廢棄生態小組、廈門環保志願者聯盟共同發起了一場“美酷MAKOO變廢爲寶資源再造活動”環保DIY行動,希望通過廢品回收利用製成工藝品的方式,讓社區居民瞭解和掌握關於更多的垃圾分類知識。

資源再造廢品變“蝴蝶”

“蝴蝶寓意破繭重生,希望垃圾分類工作能越做越好,蝴蝶色彩鮮豔,在之後的填色環節,能讓小朋友有更大的發揮空間。”篔簹街道相關負責人說,經過討論商定,計劃在小區內回收利樂包,製成紙漿再混合石膏粉,做成蝴蝶模型,讓蝴蝶“飛舞”在牆面之上。

構想一出,立即得到轄區學校積極響應。不到半個月時間,10所學校5000多名學生就收集了近7萬個洗淨的利樂包。專業人員通過軟泡分離,將紙漿混合上石膏粉,壓模出4500只“紙漿蝴蝶”。

眼看手莫動蝴蝶“壽”更長

拿到了蝴蝶模型,孩子們用環保顏料給它們彩繪上色,這樣一來,蝴蝶的雛形基本完成,經過幾天的風乾,最後利用黏合劑,“蝴蝶”很快就能“飛”到牆面上了。

1月初,數千只“蝴蝶”陸續“上牆”,經過累積匯聚,就形成了一面長近50米、五彩斑斕的“蝴蝶牆”。

不過,在走訪中記者發現,不少牆上的“蝴蝶”翅膀出現了斷落。篔簹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1月至今,部分“紙漿蝴蝶”先後出現脫落的情況,他們會陸續補齊。“紙漿和石膏做成的‘蝴蝶’非常脆弱,一不小心模型就會斷裂脫落。”工作人員提醒市民遊客,觀賞時,不要用手觸碰,以免破壞模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