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貸”帶大雲藥之鄉產業

本報美編 張維麟 製圖

“本草貸”帶大雲藥之鄉產業

陸紹兵一家人在重樓地裏忙碌

“本草貸”帶大雲藥之鄉產業

雲木香種植地

“本草貸”帶大雲藥之鄉產業

拉美榮村高山藥材基地

素有“雲藥之鄉”美譽的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魯甸鄉迎來了極佳的產業發展機遇:麗江市惠農金融產品“本草貸”自2014年9月起,在試點魯甸鄉已經發放了113家,貸款金額近5800萬元。爲魯甸鄉藥材產業解決融資問題、擴大規模、做強特色等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起步:選好試點 聯動推進

“魯甸鄉近年來中藥材產業發展迅速,品種很多,但是沒有自己的拳頭產品,主要原因就在於缺乏產業發展資金。”剛見面,魯甸鄉副書記盧駿就說,比如滇重樓在魯甸生長得非常好,但是一畝起碼要10萬元的種植成本讓很多農戶望而卻步。

玉龍縣農信社也注意到了這一現象,於2014年開始策劃“本草貸”信貸產品,並擬定方案,積極上報人民銀行麗江中心支行和市、縣人民政府。麗江市將“本草貸”的開發推廣作爲“市長工程”,由人行牽頭,14個相關部門共同參與。

“我們與縣農業局、林業局、扶貧辦等單位部門建立了很好的聯動機制,在很多業務上相互推動。”玉龍縣信用聯社信貸部經理楊立本說,信用社與各級政府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還與縣農業局搭建了一個總體上的融資平臺,更好地推動“本草貸”工作的發展。

魯甸鄉藥材產業發展集中,有100多戶種植大戶,形成了“特色化、規模化、產業化”的藥材經濟格局;同時很早就成功探索出了“公司+基地+能人帶農戶”的發展模式。選中魯甸鄉爲試點,可以更好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也爲後續的以種植基地及所種藥材爲抵押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根據我們的前期入戶調查,魯甸鄉有貸款意向的農戶達3500多戶,貸款總額爲1.7億元。”盧駿介紹,魯甸鄉組織工作組分頭到全鄉5個村委會挨家挨戶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擬定貸款對象名單,除了種植大戶、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等羣體以外,工作組還從實際出發,推選了7戶貧困戶。

爲了充分發揮櫃檯辦理“本草貸”業務的便利性,玉龍縣信用聯社要求相關分社按照“一次覈定、隨用隨貸、餘額控制、週轉使用”的管理辦法,設立“本草貸”專櫃或兼櫃,實行一站式服務。

做法:政府貼息 以產抵押

玉龍縣國海藥材種植場位於魯甸村委會拉美榮村,是一家從事重樓和珠子參種植的小微企業,現在的藥材種植面積已經超過450畝,其中有150畝是從去年下半年用“本草貸”發展起來的。

據該種植場所有人和國海介紹,到目前爲止在種植場已累計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其中有一部分是靠信用社貸款,後續資金緊缺。“以前信用社貸款金額少,利率較高,因此一直不敢擴大種植規模。”和國海說,有了“本草貸”後,他第一個用種植場和中藥材作抵押,成功貸了400萬元。

“本草貸”利率較低,還享受政府貼息。2014年,麗江市、玉龍縣共投入300萬元財政資金,按照個人5%、企業3%的標準進行補貼,“我的400萬元貸款一個月就可以得到12000元的貼息,大大減輕了發展資金負擔。”和國海說。

楊立本認爲:“以前的中藥材產業發展貸款,都受限於抵押擔保,金額較少,以種植基地和中藥材作爲抵押基本解決了這個問題。”同時,在“公司+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上,還發展出公司用財產爲農戶擔保的方式。

雲鑫綠色生物開發有限公司就是如此,公司目前的重樓種植基地超過1000畝,同時還吸納了60多戶農戶,去年至今,公司以自身財產作擔保,爲4戶農戶貸了700萬元,全部用於農戶發展中藥材產業上。

據盧駿介紹,2014年,魯甸鄉被列爲省級“整鄉推進”扶貧開發鄉,將投入近1.3億元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等方面,下一步將迅速推動“整鄉推進”和“本草貸”的融合,爲農戶帶來更多實惠。

效果:做大規模 做強特色

進入魯甸鄉,入口處巨大的“雲藥之鄉”廣告牌分外引人注目,從遠處山腳到近前路邊的地裏,全都種滿了連片的中藥材,“這是去年沒有收挖的秦艽,那邊種的是木香。”一路上,信用社的工作人員不停地介紹。

把滇重樓打造成爲麗江市的拳頭產品,讓外地人一提起重樓,就知道魯甸鄉。這是記者在採訪中經常聽到的魯甸藥材夢。現在,魯甸鄉的重樓種植面積已經超過2000畝。據和國海估計,這個規模遠遠不夠,還需要擴大到5000至10000畝。

“我之所以願意拿自家財產爲農戶擔保,就是想發動大家,一起來做大魯甸藥材產業。”雲鑫公司總經理和兵說,雲鑫公司現有500畝規範化滇重樓種苗繁育和栽培示範基地,每年爲當地農戶提供優質低價種苗800多畝,“有了本草貸後,我們的重樓種苗繁育面積還應該擴大,儘量滿足本鄉本土的需求。”

陸紹兵是雲鑫公司出面擔保“本草貸”的其中一戶。去年,他聽到“本草貸”的消息後,就貸了200萬元,把自家的重樓種植面積擴大到50多畝,收入逐年增長。“去年收入20多萬元,明年有望達到50萬元。”說起發展前景,老陸喜不自勝。

做大規模、做強特色的同時,“本草貸”還發揮了很好的產業扶貧作用。和生龍是魯甸村甸頭三組人,以前年收入只有2萬多元;去年,他通過“本草貸”貸了25萬元,大部分用來買重樓種子,其餘的用來發展林下產業,種植白薇。“重樓5年後就可以有收益了,一畝保守估計能收10萬元,加上我發展了幾年的林下產業,應該能收50多萬元。”和生龍說。

“本草貸”在企業和農戶之間構建起更好的合作關係,開創了藥企、藥農、信用社多贏的局面。在魯甸鄉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楊立本表示,今年將在全縣巨甸、石頭等鄉鎮進一步開展“本草貸”業務工作,爭取2至3年內在全縣鋪開。

鏈接

“本草貸”是爲解決廣大中藥材種植戶貸款難而推出的一種信貸產品,用途限於藥材種植和藥材加工等產業,期限一般爲3至5年。“本草貸”貸款業務實行“自願申請、隨用隨貸、循環使用、按季結息、到期還本”的授信管理模式,採用信用、擔保、質押等方式辦理。(記者 餘國鵬 文/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