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天是“九一八”事變紀念日,八十八年前的9月18日夜晚,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軍國主義自此開始了長達14年的侵華戰爭。國恥之日不能忘,很多地方選擇在今天試鳴防空警報,增強全民國防意識,提高人民羣衆防空戰備觀念。防空警報都有什麼作用?警報響起時,我們應該做什麼?爲此,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約請專家撰寫科普文章,以饗讀者。

王明志

現代戰爭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進攻一方會利用空中優勢持續打擊對手目標體系中的關鍵目標,以求削弱對手戰爭潛力、瓦解抵抗意志。戰時既需要組織抗擊和反擊等積極防空措施,也需要組織疏散、僞裝、隱蔽、防護、消除空襲後果等消極防空措施。因此,民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防空警報就是國家民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於警示民衆即將面臨敵空襲,根據防空警報的緊急程度,及時採取相應措施,作爲普通民衆,準確辯識防空警報信號,瞭解警報信號含義甚爲關鍵。

負責防空警報報知勤務的民防機構,從區域防空作戰指揮機構獲取相應的空情信息,按面臨空襲威脅的程度,及時發佈空襲警報。在掌握敵空襲徵候,預判敵有較大可能性將對某個區域發動發放時,將發佈空襲預先警報;在判明敵即將對某個區域進行空襲或面臨敵空襲直接威脅時,將發佈空襲警報;在確實查明空襲威脅解除時,可發佈空襲解除警報。

爲保障各類人員在各種複雜狀態下能清晰獲知所發佈的空襲警情,應當使用多種信息渠道發佈警報,如聲音、標識、電視、手機短信等,其中聲音警報是最基本、最常見的警報發佈方式,電視、手機短信則是覆蓋面廣、最爲直觀、易於理解的警報發佈方式。

爲起到警示作用,空襲警報發佈在一個週期內會連續多遍,通常以持續3分鐘爲一個週期,以防止漏情。空襲預先警報的特徵是在1分鐘時間內長鳴一段,然後暫時一段,反覆3遍,總持續時間爲3分鐘。空襲警報的特徵是短間隔連續鳴叫,在3分鐘時間內循環發佈,有催促的含義。空襲解除警報的特徵是不間斷鳴叫,持續3分鐘時間。

抗日戰爭時間,侵華日軍持續對我國多個後方城市進行轟炸,那個時期是我國空襲警報發佈最爲頻繁的時期。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美機也常常對我東北城市進行襲擾,那是我國東北城市以對布空襲警報最爲頻繁的時期。現在,我國定期發佈空襲警報,意在警示全國人民,居安思危,常備不懈。

如何辨別防空警報,我國哪一時期防空警報最頻繁?

圖1 移動式空襲警報車

如何辨別防空警報,我國哪一時期防空警報最頻繁?

圖2 空襲威脅

作者簡介

王明志,1980年6月加入空軍,1991年獲軍事學碩士學位,2000年獲軍事學博士學位。曾任航空兵部隊作訓參謀、副團長、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先後在《外國軍事學術》、《空軍軍事學術》、《外國空軍軍事學術》、《中國空軍》、《航空雜誌》等發表論文、譯文30餘篇;1996年以來爲《世界軍事年鑑》“航空武器裝備”類目撰稿人;擔任3本教材的主編、副主編;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空軍軍事理論研究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和三等獎多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