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你有意識地去留心一下,你可能會發現,大腦中的想法層出不窮。心理方面的症狀主要包括:過分擔心或恐懼、感到不安或易怒、總擔心即將發生的事件會出現最壞的結果、對危險信號的持續警覺。

哪些焦慮需要去醫院就診?

焦慮症可分爲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也稱作“驚恐發作”)。大多數患有焦慮症的人都有身體和心理上的綜合症狀。心理方面的症狀主要包括:過分擔心或恐懼、感到不安或易怒、總擔心即將發生的事件會出現最壞的結果、對危險信號的持續警覺。

身體症狀主要包括:快速或劇烈的心跳、呼吸急促、出汗過多、顫抖或抽搐、頭痛、噁心或胃部不適、疲勞或虛弱、睡眠障礙、尿頻、腹瀉… …

日常生活中,有所擔心和疑慮是很正常的。例如,

考試前你擔心自己不能通過而加緊複習;

擔心財務透支而覈對自己的花銷並減少開支;

寶寶咳嗽不停,擔心其是否患上肺炎而即刻去醫院就診… …

這些擔憂是正常的、自然的,可以激勵自己採取行動或解決問題,是具有適應性的。

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那麼就超出了正常的焦慮範圍,很有可能是焦慮症,需及時去醫院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診:

常常有恐懼或擔心情緒,這些情緒干擾了日常生活,並且持續了六個月以上;

在一週內的大部分時間裏感到焦慮,並嚴重影響正常的學習與工作等社會功能;

經常做出一些無益的行爲,比如:拖延、過度準備、不斷向他人尋求肯定以消除自身的疑慮;

對沒有危險性的情境、地點、事件或物體極端恐懼且無法控制。

瞭解焦慮症的相關症狀有助於人們區分正常焦慮和焦慮症,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有利於康復。此外,掌握科學的緩解焦慮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下面介紹幾個簡單有效的緩解焦慮的小技巧。

如何緩解焦慮?

01 觀察想法

當你有意識地去留心一下,你可能會發現,大腦中的想法層出不窮。

當你覺察到這些想法,請不要試圖趕走或壓制這些想法,允許這些想法在大腦中來去自如。僅僅去觀察自己的想法,就像你觀察道路上的車輛一樣,只去留意車的大小、形狀、顏色和速度,沒有必要跑到路上去迫使那些車停下,也沒有必要跳到某輛車上跟隨它走。

最初可能會有些困難,但是你越多練習就越容易做到。拉開一定的距離,觀察自己的想法,不評判、糾纏或深陷其中。只是觀察,而不是對它們做出習慣性的反應。

02 停止與想法融合

想法只是大腦編織的故事,可能反映了部分現實,但不可能反映全部的現實。通常,想法與現實差距很大。所以,我們常常說“想法不是事實”。

嘗試把焦慮的想法當作猜測,而不是事實。我們的擔心是指向未來的,通過預判來揣測可能會發生哪些可怕的或不可控的事兒。然而,可能發生並不意味着一定會發生。

當有恐懼的想法出現時,查看客觀證據來幫助自己更理性地分析和看待,有助於擺脫焦慮。例如,可以通過以下問題來檢測:

消極結果實際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會有什麼好事發生嗎?

根據過去的經驗和其他有關情況的信息,最有可能發生的是什麼?

停止與消極想法融合。你的頭腦會圍繞你是誰,你是否招人喜愛,你是否有價值等等來編織故事。但並非所有這些故事都是準確的,因爲我們的頭腦偏向於過去的經驗和已形成的概念體系。然而,我們的情緒感受包括生理反應,不會去辨識是事實還是大腦編織的故事。

你的想法、感受和感覺並不等同於真正的你。你不需要讓想法和感覺來決定自己的行爲。

你的一些想法可能只是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爲了生存而形成的、大腦機制的自動化的條件反應。對於出現的消極想法,你可以多質疑幾次“真的嗎?是真的嗎?”根據客觀的分析結果,再選擇是否相信這些想法,而不是不加選擇地全盤接受它們。

03 專注於直接體驗

當你覺察到自己的想法沉迷在思考過去或擔心未來時,溫柔地把注意力拉回到當下。對事物的本來面貌保持開放的態度,而不是透過想法的有色眼鏡來看待事物。

日常生活中,全然專注於你當下的經歷:

我的情緒是怎樣的?

我有着怎樣的想法?

我的身體有什麼感覺?

我此刻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聞到什麼味道… …?

我正在做什麼?

研究表明,覺察你此刻的直觀體驗,可以幫助大腦走出自動意識漫遊狀態,激活大腦的任務行動網絡。

04 站起來並行動

在不去思考解決方案的情況下,只是沉浸在擔心中並不能幫助你解決問題。當你的頭腦被困在一個消極循環中時,你可以通過站起來、移動或進行不同的任務和活動來中斷它。

對於一些複雜的或長期性的事務,你可以對其進行分解,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做,可以避免精力過度透支。合理地休息、補充能量,有助於重新投入任務中。

行動起來,也包括做做家務、去逛逛街買點東西以及運動。研究表明,運動可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促進新血管和新腦細胞的生長。運動可改善大腦的機能,減少焦慮抑鬱,增強記憶,提高學習能力。

此外,你還可以花些時間加入某些慈善組織或志願者團隊,和一羣有愛的、積極的人一起去幫助他人,這個過程中,受益最大的其實是我們自身,因爲這是一個喚醒內心的愛、培育愛的過程。而“愛”是治癒焦慮抑鬱的良藥。

05 充滿尊重和善意地對待自己

神經科學研究顯示,自我尊重和關懷可以加強大腦中使人快樂、韌性和 使人際關係協調的部分,能撫慰你當下的消極情緒, 永久療愈過去的痛苦記憶, 改變消極的核心信念。

自我尊重和關懷有治癒和轉變我們痛苦的力量。

當把事情搞砸了或者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時,你的習慣化的做法可能是在內心批評或責罵自己:“你可真夠笨的,這都做不好!”然而,責備自己和失去耐心都只會讓自己更加難以承受,加重自己的內疚感,消耗能量,減弱行動力。

你可以嘗試更溫和地對待自己。如當你注意到自己感到緊張不安時, 可以溫和地對自己說:

“你現在感到緊張, 沒關係,你可以感到緊張,這是一種自然的反應,並非一種錯誤”

“我知道你感覺緊張了,我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你,使你感覺舒服些呢?”

​對自身任何感受都採取認可和接納的態度,併力所能及地從行動上幫助自己,你就不會給自己築起感受的牢籠。

時常同自己講:“無論發生什麼事, 你仍然值得愛”,可以增加我們的靈活性,更好地應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挑戰。

常見的急性焦慮症:驚恐發作

驚恐發作的特點是,突然出現強烈的恐懼或不適,10分鐘內達到頂峯,一般持續時間不超過30分鐘。

主要症狀包括:心悸、心率過快或心跳劇烈、出汗、顫抖或震顫、呼吸急促或窒息感、胸悶、胸部疼痛或不適、噁心或腹痛、感到眩暈、站立不穩、頭昏眼花或無力、發冷或發熱、感覺異常(麻木或刺痛感)、脫離現實(不真實感)或去個性化(自我意識下降或喪失)、害怕失去控制或“發瘋”、恐懼死亡。

驚恐發作時怎麼辦?

一個應對驚恐發作非常簡單、效果卻很明顯的方法是:腹式深呼吸。

具體來說,每當你感覺到即將驚恐發作時,就可以開始腹式深呼吸:深深地吸入空氣,感受自己慢慢鼓起的胸膛和腹部,短暫地屏住一會兒呼吸,再緩緩地吐出空氣,同時感受胸膛和腹部漸漸落下的感覺。

反覆多做幾次,非常有效。因爲深呼吸可以降低心率,而將意識放在呼吸時身體的感受上能夠將注意力從焦慮上拉開。

走出焦慮靠自己

焦慮症要康復,關鍵是靠自己,而不是他人。當我們陷入焦慮中,被折磨得死去活來時,本能地想去依靠別人,或尋求一副靈丹妙藥喫了就好。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走出焦慮只能靠自己。即使你去醫院就診,醫生能做的是開給你適合的藥方。而是否能遵醫囑服藥,以及掌握科學的方法,在實際生活中去運用和練習,完全是自己的事情。

焦慮可能不怎麼招人待見,然而它卻是人類精神的一個重要部分,不要試圖完全消滅它,因爲那只是徒勞,而且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如果你能接納它的存在,那麼即便它出現了,也不會停留太長時間,並且不會對你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太大幹擾。

如果您想改善焦慮抑鬱,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下載健心家園App。

@健心家園App:這裏有你走出焦慮抑鬱的力量、方法與同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