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0日下午,昨日抵达上海的马斯克准时出现在了酒店的大堂。

他来干什么呢?

不一会儿,桌签摆上,鲜花就位。

落座,签字,一个历史时刻到来。

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公司(Tesla)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特斯拉公司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Gigafactory3),该项目规划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

特斯拉终于在政策放开后成为独资建厂的首家外国新能源汽车公司。

根据协议,上海将积极支持特斯拉公司在上海设立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子公司和电动车研发创新中心,推动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快全球化发展进程,助推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为迈向全球卓越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合作共赢。

2018年6月15日,美国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同时对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

针对美方这一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的措施,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545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对其余商品加征关税的实施时间另行公告。

2018年7月6日,中美关税正式生效。特斯拉也迅速调整了其在中国的售价,关税增加前后,特斯拉车价涨了20%。

面对涨价后消费者的观望,马斯克终于坐不住了,7月10日直飞上海临港,解决超级工厂尽快落地的问题,7月11-12日直飞北京(天气不好可能改为高铁),有望拜会官员,商讨关税问题。

2018年6月28日,虽然面临美国贸易战的重重挑衅,商务部和发改委如期公布了2018年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

2018版负面清单第八条明确规定,“汽车制造业:除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汽车整车制造的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2020年取消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

这意味着,传闻多时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外商股比和外商合资数量要求,将正式取消。

《汽车海外并购》和《智能电动汽车》估计,即使中美贸易战继续开火,随着外商独资新能源汽车合法化,特斯拉上海独资的新能源汽车本地化生产公司,将很快得以正式宣布。

大众新能源汽车独资、通用新能源独资、日产新能源独资、福特新能源独资.........都是可以想象的。

依据此前的4月17日的发改委开放时间表,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后,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这些都在2018版负面清单中得到了确认。

随着负面清单的正式公布,影响汽车行业的重磅中策《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也将很快出台。

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合作联盟格局将彻底翻开崭新的一页。

特斯拉自贸区建厂后,很有可能通过《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来进行新建资质申请。当然,在某些条件下,也仍然存在通过收购已经获得自制的造车新势力和代工的可能性。

目前,中国政策大门正式敞开,加上电池的准备到位,特斯拉在第一时间做出中国建厂的决定,毕竟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和特斯拉第二大销售市场的吸引力还是不错的。

负面新闻缠身的特斯拉,需要中国这个年销量2万台的强心剂来力挺股价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