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0日下午,昨日抵達上海的馬斯克準時出現在了酒店的大堂。

他來幹什麼呢?

不一會兒,桌籤擺上,鮮花就位。

落座,簽字,一個歷史時刻到來。

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公司(Tesla)與上海臨港管委會、臨港集團共同簽署了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特斯拉公司將在臨港地區獨資建設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Gigafactory3),該項目規劃年生產50萬輛純電動整車

特斯拉終於在政策放開後成爲獨資建廠的首家外國新能源汽車公司。

根據協議,上海將積極支持特斯拉公司在上海設立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特斯拉子公司和電動車研發創新中心,推動創新技術成果轉化,加快全球化發展進程,助推上海高端製造業發展,加快建設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爲邁向全球卓越城市提供有力支撐,實現合作共贏。

2018年6月15日,美國發布了加徵關稅的商品清單,將對從中國進口的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的關稅,其中對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徵關稅措施,同時對約16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開始徵求公衆意見。

針對美方這一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則的措施,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其中對農產品、汽車、水產品等545項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徵關稅,對其餘商品加徵關稅的實施時間另行公告。

2018年7月6日,中美關稅正式生效。特斯拉也迅速調整了其在中國的售價,關稅增加前後,特斯拉車價漲了20%。

面對漲價後消費者的觀望,馬斯克終於坐不住了,7月10日直飛上海臨港,解決超級工廠儘快落地的問題,7月11-12日直飛北京(天氣不好可能改爲高鐵),有望拜會官員,商討關稅問題。

2018年6月28日,雖然面臨美國貿易戰的重重挑釁,商務部和發改委如期公佈了2018年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

2018版負面清單第八條明確規定,“汽車製造業:除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汽車整車製造的中方股比不低於50%,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2020年取消商用車製造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製造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的限制)。

這意味着,傳聞多時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外商股比和外商合資數量要求,將正式取消。

《汽車海外併購》和《智能電動汽車》估計,即使中美貿易戰繼續開火,隨着外商獨資新能源汽車合法化,特斯拉上海獨資的新能源汽車本地化生產公司,將很快得以正式宣佈。

大衆新能源汽車獨資、通用新能源獨資、日產新能源獨資、福特新能源獨資.........都是可以想象的。

依據此前的4月17日的發改委開放時間表,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後,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這些都在2018版負面清單中得到了確認。

隨着負面清單的正式公佈,影響汽車行業的重磅中策《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也將很快出臺。

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合作聯盟格局將徹底翻開嶄新的一頁。

特斯拉自貿區建廠後,很有可能通過《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來進行新建資質申請。當然,在某些條件下,也仍然存在通過收購已經獲得自制的造車新勢力和代工的可能性。

目前,中國政策大門正式敞開,加上電池的準備到位,特斯拉在第一時間做出中國建廠的決定,畢竟中國這個世界上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和特斯拉第二大銷售市場的吸引力還是不錯的。

負面新聞纏身的特斯拉,需要中國這個年銷量2萬臺的強心劑來力挺股價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