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內絕地求生電競總體發展態勢向上,賽事體量大。

由韓國藍洞公司開發的絕地求生如今在中國已火熱有近兩年之久,這款遊戲相信也不用我過多介紹。作爲一款戰術競技與FPS結合的遊戲,絕地求生在國內火熱不久後便開始向電競方向延展,從最初寥寥幾支戰隊與主播互相競技的平臺線上賽事,到如今48支專業俱樂部爭奪廝殺的PCL,不得不說國內PUBG電競市場發展得還是非常快的。

如今的國內絕地求生賽事,已經成了氣候。我們以2019年爲例,藍洞官方組織的PCL分爲春夏兩季大賽,在其中穿插了鬥魚黃金大獎賽、虎牙天命杯、微博杯這三大杯賽。同時國內優秀的隊伍也有機會參與到世界範圍內比賽中。比如FGS倫敦以及下半年全球最火熱絕地求生賽事PGC。從比賽規模上來說,如今的絕地求生電競已經足夠體量。

我們再來看看俱樂部。在PUBG火熱初期,許多戰隊已經有了雛形,從老闆來來往往,隊員爲愛發電的時代再到如今聯賽隊伍高達48支的盛況,從體量上來說不管是賽事還是俱樂部都讓不少看客認爲絕地求生電競環境非常不錯。但如果我們從觀賽人數和電競粉絲活躍度上來看,卻能一點點揪出很多問題。二、欣欣向榮的背後是暗流洶湧,猶如米袋被戳破了孔

1、戰隊衆多但粉絲總量卻不高

要說電競生態,戰隊必然是繞不過的話題。而國內絕地求生的戰隊狀況又如何呢?一個字"多"便能概括。相對於隔壁擼圈極高的門檻,絕地求生賽事對俱樂部的要求並不算高。就拿最近最火熱的賽事PCL聯賽來說,作爲國內絕地求生官方賽事,參賽隊伍高達48支,不得不感嘆人才真多。

但戰隊的數量多並不代表粉絲多。還是拿隔壁擼圈作爲對比,一家在LPL聯賽的隊伍哪怕知名度並不是頂級,但當我們去觀察它的粉絲量以及活躍度時會發現仍然可觀。對比國內絕地求生賽事的隊伍,我們會發現其粉絲熱度還是有一定差距。圖中出於對戰隊的尊重進行了打碼處理,大家可以看到這支人氣還算不錯的戰隊評論點贊也不過千。

2、熱門俱樂部越來越火,小戰隊在不出成績的情況下舉步維艱。

但既然市場做得這麼大,自然就有熱門以及熱點所在。絕地求生電競的熱點非常集中,無非就是4AM戰隊和SMG戰隊。雖然SMG戰隊這半年遭遇各種風波,熱度有所下降、脫粉、路人緣下降都有出現。但這兩支戰隊無疑還是國內絕地求生的熱度之首。不管是表現出色還是拉閘,熱度從來都非常高。

在這樣的情況下,緩慢增長的絕地求生賽事新粉絲極容易被繼續引流(雖然存在着優秀戰隊打出成績吸粉的可能)。大戰隊越來越火,熱度蒸蒸日上。而小戰隊能夠吸引到的粉絲卻少之又少。在成績沒有保證以及粉絲數量沒有上漲的情況下,不少戰隊在看不清前路的狀態下選擇了黯然離開,他們也曾努力過。

3、賽事主辦方的進步值得肯定,但觀賽體驗仍然有待提升

說完俱樂部我們再來說說賽事,畢竟電競的舞臺永遠在比賽之中。如今國內絕地求生的賽事主辦方VSPN(量子體育)做得怎麼樣呢?說實在的,及格但有問題。專業解說培養速度慢,賽事強度卻高。不少解說都被觀衆詬病可不能怪觀衆嚴苛,哪怕是路人緣還不錯的解說,都會因爲解說水平以及臨場表現被粉絲"開會"。

就拿PCL夏季賽第四周的下半場解說來談談,辛巴搭配103。一個可以說是有一定經驗的老解說(但仍然有問題),另一位則是退下來的職業選手。他們當時的解說讓不少觀衆直接選擇到戰隊第一視角進行觀看,還是能說明一定問題的。觀衆來來往往,誰知道你是新解說,沒人會給新解說機會,提高知識水平纔是正途。

其次,絕地求生的比賽性質決定了"觀賽體驗"好不好完全在於導播團隊是否到位,在經歷春季賽的摸索以及兩年的賽事生涯後,如今絕地求生的觀賽體驗已經有所上升。但遠遠不夠,我們對於選手高光的第一時間捕捉仍然有所缺陷。如何統籌,如何導演,如何第一時間捕捉高光鏡頭都是需要提升的問題。

4、遊戲玩家與電競結合不緊密

目前絕地求生國內玩家的日活仍有數十萬之多,但電競觀衆卻只佔一小部分。粉絲流入量小是目前絕地求生電競生態的重要問題之一。沒有新粉絲,指望老粉絲玩分身術去造熱度嗎?這個問題,從實際來講還得靠官方來辦事。俱樂部以及賽事主辦已經足夠努力,圈內人士,遊戲工作者也盡力了。三、這些米袋上的漏洞,最終會造就怎樣的結果?

1、選手辨識度低淘汰率高,粉絲經濟難起

電競生態的一部分就是選手與粉絲產生互動,形成粉絲經濟。不管是在隔壁刀圈還是擼圈,這種生態都發展得還算不錯。但當我們把目光放回絕地求生領域,我們還是會發現喫到熱度的還是小部分選手。總體粉絲經濟難以起飛,不少具備一定實力的隊員也只有黯然離場回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

2、資本望而止步,整個絕地求生市場發展緩慢

而粉絲經濟、戰隊熱度都呈現難以崛起之勢時,資本便會望而止步。而資本止步戰隊更不可能爲愛發電,走向解散幾乎是必然。海外C9戰隊解散絕地求生分部的模樣相信大家也有所印象。在資本對市場不看好的情況下,如果整個賽事市場沒有改變,那麼越來越多的戰隊也將離場。

3、蛋糕隨着遊戲熱度日益萎縮

資本不進入,產出熱度的戰隊也日益減少,整個絕地求生市場極有可能隨着遊戲熱度的下降繼續萎縮。這樣的結果是圈內人士都不想看到的,但未來如果這些"米袋"上的破洞還沒有被填補,那麼蛋糕越做越小是必然的。四、可能的破局之道

如何才能破開這個局,相信不少業內人士以及粉絲都有過思考。這些問題伴隨着逐漸離場的戰隊和下降的熱度一起,形成了罩在整個電競生態上空的淺淺迷霧。但不少人對於這片迷霧,也有些許想法。

首先國服批下,新策劃主導加大遊戲內宣傳。這一點小編認爲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如果國服成功批下版號,騰訊正式推進整體賽事發展,那麼從賽事質量以及觀賽體驗來說自然都不用擔心。而戰隊流量也會得到一個空前的擴大期。在遊戲中,非賽事觀衆的玩家可以通過遊戲內活動與電競產生聯繫,引入新流。

如果版號一直沒有拿下來,那麼藍洞在遊戲內加以宣傳,鼓勵玩家觀賽將成爲主要的破局手段之一。縱覽全球絕地求生市場,中國可以說是體量和活力都獨佔鰲頭。如果藍洞策劃能將遊戲玩家通過帶有"賽事獎勵"的活動引流到電競賽事上,那對於整個生態的調整也是做出了貢獻,新粉絲大量流入對破局仍起關鍵作用。

加大獎金扶持力度,扶持小俱樂部,讓蛋糕一起做大。除開粉絲經濟之外,戰隊是電競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對於有實力但沒人氣的小型、新興俱樂部,官方應該加大扶持,賽事方也要給予幫助。百花齊放才能讓整個平臺做大,大俱樂部也能在競爭之中繼續擴大優勢,形成良性循環。五、 遊戲熱度仍然居高不下,提高轉化率電競生態才能向好的方向出發

絕地求生目前的用戶量仍然居高不下,但轉化率仍然不高。只有採取破局之道,讓蛋糕做大,整個遊戲的電競生態纔會向好的方向調整。目前體量大但不均衡、流失率高的國內絕地求生電競市場仍然有待調整,潛力仍然很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