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3年 荷蘭帝國極盛導言:在西班牙稱霸全球的時候,有一塊曾經屬於他的土地與他整整打了八十多年的戰爭,陸續取代了他在幾乎所有海域的霸權,成爲了世界歷史上第二個稱霸全球海洋乃至整個世界的國家。他的正式名稱叫尼德蘭七省共和國,由於其最大省份名叫荷蘭,也因此往往成爲其代稱。17世紀的荷蘭,其海軍、經濟、科學和藝術等領域皆達到了巔峯,因此該世紀也被稱爲荷蘭黃金時代。荷蘭的霸權解析和所屬大帝國類型

荷蘭所擁有過的所有霸權按照獲得的時間順序主要如下:

南洋:1601~1795年;

世界金融:1602~1784年;

美洲地中海:1628~1667年;

印度洋:1639~1724年;

大西洋:1639~1690年;

東洋:1639~1795年;

太平洋:1643年;

歐洲:1648~1672年;

地中海:1653~1676年;

波羅的海:1658~1679年。

結合大帝國的定義,荷蘭符合以下三種海權大帝國:

海上絲綢之路大帝國:1639~1724年;

三角貿易之路大帝國:1639~1667年;

太平洋絲綢之路大帝國:1643年 。

綜上所述,荷蘭稱霸全球海洋的時間爲1643年,如果不考慮難以完全控制的太平洋,則爲1639~1667年。八十年戰爭與全球海洋霸權的建立

1566年,面對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貪得無厭的索取,荷蘭人民終於揭竿而起,爆發了長達八十多年的獨立戰爭。荷蘭在陸地和海洋上兩線作戰,在確保其獨立的同時,也一步步瓦解了西班牙在全球海洋的霸權,主要如下:

1579年,烏得勒支同盟成立,荷蘭北方七省開始聯合起來對抗西班牙;

1581年,荷蘭正式宣佈獨立,並以奧蘭治親王威廉一世爲第一執政;

荷蘭國父——威廉一世

1594年,荷蘭成立了多家遠方貿易公司;

1598年,荷蘭殖民荷屬黃金海岸,成爲了西方近代歷史上的第三個海外殖民帝國;

1600年,荷蘭贏得了尼烏波特戰役的勝利,威廉一世之子毛裏茨威震歐洲;

1601年,荷蘭在萬丹灣海戰大敗西屬葡萄牙,切斷了馬六甲和馬古魯羣島的聯繫,從此稱霸南洋並進一步壟斷了香料貿易;

1602年,荷蘭多家遠方貿易公司整合成爲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同年成立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荷蘭逐漸成爲了歐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

1609年,面對多線作戰,西班牙被迫與荷蘭簽訂十二年停戰協定,但是荷蘭與西屬葡萄牙的戰爭仍在繼續;同年成立阿姆斯特丹銀行;

1621年,十二年停戰協定到期,荷蘭重新與西班牙開戰,此時的八十年戰爭也成爲了三十年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年成立荷蘭西印度公司,開始正式入侵西屬美洲;

1628年,荷蘭在馬坦薩斯灣海戰大敗西班牙,俘獲其珍寶船隊,從而進一步稱霸美洲地中海。

1639年是荷蘭最爲輝煌的一年。在印度洋,荷蘭在莫爾穆加奧海戰決定性地擊敗了西屬葡萄牙,從而稱霸印度洋並控制了整條海上絲綢之路;在大西洋,荷蘭又在唐斯海戰決定性地擊敗了西班牙最後一支無敵艦隊,從而稱霸大西洋並控制了整條三角貿易之路;在東洋,日本頒佈了最後一條鎖國令,驅逐了所有葡萄牙商人,客觀上讓荷蘭壟斷了東洋貿易。一個環世界島和美洲東部的海上第一強國就此誕生。

1639年 唐斯海戰

1643年,荷蘭西印度公司跨越合恩角進軍最後一塊未被控制的海域——太平洋,將西班牙位於智利沿海的各個據點盡皆拔除(瓦爾迪維亞戰役),從一定意義上切斷了西班牙的太平洋航路。同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又派亞伯·塔斯曼兩次(毛里求斯和巴達維亞)向東尋找從南太平洋到智利的航路(1642~1644年),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卻無意中發現或重新抵達了馮·迪門之地(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湯加、斐濟和新荷蘭(澳大利亞)。也是在這一年,荷蘭的海上勢力範圍達到了巔峯。

1643年 荷蘭帝國(天藍)和其他大國

橫觀當時世界的其他大國:

歐洲:法國在1643年取得了驕人的戰績,分別在羅克魯瓦戰役和卡塔赫納海戰大敗西班牙,獲得了歐陸和地中海霸權;瑞典通過介入三十年戰爭成爲了北歐和德意志地區的霸主;波蘭立陶宛繼續稱霸東北歐;鄂圖曼帝國控制着巴爾幹、安納托利亞和閃含地區,正處於漫長的停滯期;

西亞:薩非王朝結束了與鄂圖曼帝國的第五次戰爭,兩國邊界趨於穩定;

南亞:莫臥兒帝國依然在一步步向南印度推進;

東亞:荷蘭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戰爭間接影響了明朝的白銀經濟,從一定意義上導致明末民變的爆發;清朝已經降服了朝鮮、蒙古和青藏,正在關外蠢蠢欲動;已經征服琉球的日本完成了鎖國制度,先後驅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一定意義上成就了荷蘭的東洋霸權。

此時的荷蘭對全球海洋的控制力已經達到了頂點,並擁有歐洲乃至世界金融霸權,壟斷了全球貿易的一半,被稱爲海上馬車伕。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各主要大陸文明皆處於新舊陸權交替的過渡時期。因此,荷蘭也成爲了當時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國和世界霸主。問鼎歐洲

1648年,隨着《威斯特伐利亞條約》和《明斯特條約》的簽訂,哈布斯堡王朝的歐洲霸權正式瓦解。此時的荷蘭,海軍稱霸世界,同時又掌控着歐洲乃至世界金融,只有陸軍實力略顯不足,但當時的法國和西班牙依然在歐陸進行着法西戰爭,尚沒有徹底決出勝負。因此,當時的荷蘭無疑成爲了歐洲的第一強權。

就在荷蘭志得意滿之時,英國突然挑起了第一次英荷戰爭。雖然在地中海次要戰場,荷蘭在來亨海戰(1653年)大敗英國海軍,但是在大西洋主要戰場卻和英國打得十分慘烈。雖然荷蘭艱難得贏得了斯赫維寧根海戰(1653年)的戰略性勝利,英國解除了對荷蘭本土的封鎖,但是荷蘭本土的經濟幾乎崩潰,唐斯海戰的名將馬頓·特羅普也戰死海上。荷蘭最終被迫簽訂了《威斯敏斯特條約》承認英國的《航海條例》。

1653年 斯赫維寧根海戰

雖然第一次英荷戰爭荷蘭遭遇挫折,但是他依然控制着全球海洋,經濟迅速得到恢復,反而在厄勒海峽海戰(1658年)大敗瑞典,稱霸波羅的海。《航海條例》在多年之後更是名存實亡,反倒激發了荷蘭的復仇之心,並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艘真正的風帆戰列艦——七省號。

1666年 四日海戰

很快,第二次英荷戰爭就爆發了。雙方反覆拉鋸,最終荷蘭通過梅德韋戰役,燒燬了英國幾乎所有的海軍,其旗艦皇家查理號更是在英國人憤怒的注視之下從倫敦被拖走,成爲了荷蘭的戰利品。米歇爾·德·魯伊特也因此成爲了繼馬頓·特羅普之後的荷蘭第二代海神。英國被迫與荷蘭簽訂了《佈雷達條約》。值得一提的是,荷蘭主動放棄了當時性價比較低的北美沿海和美洲地中海。

1667年 梅德韋戰役

就在第二次英荷戰爭結束的同時,法國對西班牙發動了權力轉移戰爭,但是當其幾乎快要征服所有南尼德蘭之時,曾經的盟友荷蘭夥同被其打敗的瑞典和英國組成三國同盟,威脅法國若不放棄南尼德蘭就對法宣戰,法國權衡利弊後最終簽訂《亞琛條約》,將剛剛艱難攻下的南尼德蘭據點全部吐出。荷蘭的歐洲霸權也因此達到了頂點,但也引起了法王路易十四的仇恨,爲日後的法荷戰爭埋下了伏筆。

1668年 三國同盟和法國法荷爭霸

面對咄咄逼人的荷蘭,遭受奇恥大辱的法王路易十四開始發動一系列外交策略以孤立荷蘭,在與英國祕密簽訂《多佛爾條約》之後,荷蘭的三國同盟已名存實亡。

當時機成熟之後,1672年,法國聯合英國、明斯特和科隆主教區對荷蘭本土發動了突然進攻,毫無準備的荷蘭節節敗退,七省之中有五個已經淪陷,幾乎到了滅亡的邊緣,史稱荷蘭災難年。

1672年 荷蘭災難年

當時的荷蘭大議長約翰·德·維特由於一味妥協被憤怒的人民打死,威廉三世上臺,與昔日敵人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等國結盟,並通過決堤延緩了法國的攻勢。在海上,荷蘭海神米歇爾·德·魯伊特四戰全勝,摧毀了英法海軍,逼得英國提前退出法荷戰爭(第三次英荷戰爭)。但是法國又成功拉攏瑞典加入(斯科訥戰爭)。1676年,米歇爾·德·魯伊特在奧古斯塔海戰戰死,荷蘭的地中海霸權易主,海上第一強國地位開始轉移。最終,法國在伊普爾戰役擊敗了荷西聯軍,迫使荷蘭簽訂了奈梅亨條約,法國取代荷蘭成爲了歐洲霸主。

1676年 奧古斯塔海戰

從此之後,威廉三世的餘生都在與法王路易十四對抗,法荷爭霸成爲了歐洲未來半個世紀的爭霸主題。

威廉三世 VS 路易十四

1686年,威廉三世聯合多國成立了奧格斯堡同盟(大同盟),更於1688年派1.5萬大軍入主英國,雖然在英格蘭沒有發生流血(光榮革命),但是在蘇格蘭和愛爾蘭遭遇了頑強抵抗。次年,威廉三世終於成功征服了整個大不列顛羣島,並調整了英荷軍隊的發展方向,英國主海軍,荷蘭主陸軍。雖然荷蘭征服了英國,但是從客觀上壯大了英國海軍。

1689年 奧格斯堡同盟和法國

在威廉三世征服英國的同時,與法國的大同盟戰爭也隨之爆發。法國海軍甚至在比奇角海戰(1690年)一度稱霸整個大西洋,但在兩年後的拉和岬海戰被英荷海軍摧毀。由於此戰的主力是英國海軍,在法荷爭霸的背後,客觀上成就了英國的海上第一強國地位。雖然法國的海上霸權易主,但是其歐陸霸權依在。

當法王路易十四的王孫腓力五世在1700年入主西班牙之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也隨之爆發。雖然威廉三世在1702年逝世,英荷隨之分治。但是荷蘭的大議長安東尼·海因斯繼承其遺志,繼續領導大同盟,最終在1713年挫敗了法國的歐陸霸權。海上馬車伕的逐步衰弱

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之後,志得意滿的荷蘭憑藉着其金融霸權和東方的海上霸權開始逐漸享受起來。此後的歐洲歷場大戰漸漸地失去了荷蘭人的身影,其同盟英國代替荷蘭與法國等國繼續對抗,成爲了荷蘭的“打手”。但是,失去進取之心的荷蘭無疑開始逐漸衰弱,主要如下:

1724年,荷蘭在第三次維賈德爾格堡海戰被馬拉地帝國擊敗,印度洋霸權逐漸瓦解;

1741年,荷蘭在科拉歇爾戰役被特拉凡哥爾王國擊敗,荷屬印度開始崩潰;

1745年幾乎是荷蘭的第二次災難年,法國再次進攻荷蘭本土,荷蘭三位大議長先後下臺,威廉四世上臺,後被迫簽訂《亞琛條約》才解除了危機;

1769年,法國成功在毛里求斯引種肉豆蔻,打破了荷蘭對南洋香料貿易的壟斷。

然而,在荷蘭逐漸衰弱之際,給荷蘭致命一擊的確是其曾經忠實的盟友英國。1780年,英國藉口荷蘭暗中支持美國獨立戰爭,發動了第四次英荷戰爭。最終,荷蘭遭遇慘敗,其與英國在1784年簽訂的《巴黎條約》更是其金融霸權易主的標誌。

1795年,法國在登海爾德戰役之後征服了荷蘭本土,其海外殖民地因此被英國逐漸蠶食,荷蘭東西印度公司也先後倒閉。

雖然荷蘭最終在拿破崙戰爭後復國成功,但是其作爲海上馬車伕近一個世紀的海上霸權和近兩個世紀的金融霸權也不復存在。結語:作爲世界歷史上第二個稱霸全球海洋的日不落帝國,相對西班牙赤裸裸的掠奪,荷蘭開闢了一條不一樣的發展路線,他所創造的金融規則直到今天依然在影響着世界。

(上述圖片除了地圖以外皆來自於網絡或影視,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並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