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评审专家存在的问题,刘亚利指出,10多年来,评审专家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政府采购信息报社创办社长兼总编辑刘亚利受江苏富深协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邀,于8月29日下午在该公司主办的“互联网+政府采购研讨会”上,对政府采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详解了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梳理了落实《关于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财库〔2019〕38号)的30个要点。

政府采购信息报社创办社长兼总编辑刘亚利

“成绩的背后依然有问题存在,政府采购有关各方均须高度关注。”政府采购信息报社创办社长兼总编辑刘亚利受江苏富深协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邀,于8月29日下午在该公司主办的“互联网+政府采购研讨会”上,对政府采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详解了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梳理了落实《关于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财库〔2019〕38号)的30个要点。

“政府采购是一个巨大的细分市场、政府采购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政府采购有一套严谨的游戏规则。政府采购制度通过分权制衡、‘阳光交易’,使得政府采购活动越来越透明,在节支防腐等方面成绩斐然。”刘亚利从1996年开始,对我国政府采购高速发展情况进行梳理的同时,充分肯定了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但她也指出,成绩的背后依然有问题存在。刘亚利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了政府采购中出现过的问题。

把信息泄露给“心仪对象”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部分采购人为“心仪对象”提供便利条件,泄露采购的重要信息,或与供应商联手钻法律空子等。

刘亚利说,目前,一些采购人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在采购需求的技术、服务等要求上,指向特定供应商、特定产品;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以特定区域或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成交条件等;自己不中意的供应商中标了,透露评审细节,唆使供应商质疑投诉;拒签合同、不依法验收、不按时支付资金;一些采购人专业水平不高,需要提升的空间很大。

为满足倾向性需求找方法

“采购代理机构一手托两家,一边是采购人,一边是投标人,同时还要组织评标专家。代理机构角色之重要不言而喻,对整个采购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亚利说,但有的采购代理机构在组织评标过程中,对评标委员会做倾向性、误导性解释说明;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为了实现采购人的倾向性需求,研究什么样的评分标准能够采购到采购人喜欢的供应商。一旦评审出现“偏离”,就与评审专家谈判;不少采购代理机构的从业人员不具备组织采购的能力。

以次充好 围标串标

刘亚利指出,供应商作为政府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提供者,同时也是政府采购活动的直接受益者、主要参与者。

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为争取中标机会,不择手段,拉拢贿赂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及评标专家;有的供应商甚至是结成利益联盟进行围标串标;有的供应商采用低价竞争中标,在履行合同时不按时按质履行合同,甚至是以次充好,偷梁换柱扰乱政府采购市场秩序。

互相“通气”相互“帮忙”

提到评审专家存在的问题,刘亚利指出,10多年来,评审专家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

由于全国各地评审专家库普遍偏少,评审专家重复抽中率很高。有的评审专家与供应商成为“朋友”后,本该回避的,反而充分发挥“熟悉”供应商朋友的优势,打人情分;有些评审专家私下建立交流群,被抽到参加某个项目评审后,互相“通气”,互相“帮忙”,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刘亚利表示,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就是要向对这些问题开刀,随着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这些违法违规问题都将无所遁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