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評審專家存在的問題,劉亞利指出,10多年來,評審專家在政府採購活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暴露出來的問題也不少。”政府採購信息報社創辦社長兼總編輯劉亞利受江蘇富深協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邀,於8月29日下午在該公司主辦的“互聯網+政府採購研討會”上,對政府採購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詳解了深化政府採購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梳理了落實《關於促進政府採購公平競爭優化營商環境的通知》(財庫〔2019〕38號)的30個要點。

政府採購信息報社創辦社長兼總編輯劉亞利

“成績的背後依然有問題存在,政府採購有關各方均須高度關注。”政府採購信息報社創辦社長兼總編輯劉亞利受江蘇富深協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邀,於8月29日下午在該公司主辦的“互聯網+政府採購研討會”上,對政府採購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詳解了深化政府採購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梳理了落實《關於促進政府採購公平競爭優化營商環境的通知》(財庫〔2019〕38號)的30個要點。

“政府採購是一個巨大的細分市場、政府採購是一項重要的國家政策、政府採購有一套嚴謹的遊戲規則。政府採購制度通過分權制衡、‘陽光交易’,使得政府採購活動越來越透明,在節支防腐等方面成績斐然。”劉亞利從1996年開始,對我國政府採購高速發展情況進行梳理的同時,充分肯定了我國政府採購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績,但她也指出,成績的背後依然有問題存在。劉亞利結合具體的案例,分析了政府採購中出現過的問題。

把信息泄露給“心儀對象”

在政府採購活動中,部分採購人爲“心儀對象”提供便利條件,泄露採購的重要信息,或與供應商聯手鑽法律空子等。

劉亞利說,目前,一些採購人存在的問題表現爲:在採購需求的技術、服務等要求上,指向特定供應商、特定產品;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專利、商標、品牌;以特定區域或行業的業績、獎項作爲加分條件或者中標、成交條件等;自己不中意的供應商中標了,透露評審細節,唆使供應商質疑投訴;拒籤合同、不依法驗收、不按時支付資金;一些採購人專業水平不高,需要提升的空間很大。

爲滿足傾向性需求找方法

“採購代理機構一手託兩家,一邊是採購人,一邊是投標人,同時還要組織評標專家。代理機構角色之重要不言而喻,對整個採購活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劉亞利說,但有的採購代理機構在組織評標過程中,對評標委員會做傾向性、誤導性解釋說明;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爲了實現採購人的傾向性需求,研究什麼樣的評分標準能夠採購到採購人喜歡的供應商。一旦評審出現“偏離”,就與評審專家談判;不少採購代理機構的從業人員不具備組織採購的能力。

以次充好 圍標串標

劉亞利指出,供應商作爲政府採購貨物、工程和服務的提供者,同時也是政府採購活動的直接受益者、主要參與者。

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爲爭取中標機會,不擇手段,拉攏賄賂採購人、採購代理機構及評標專家;有的供應商甚至是結成利益聯盟進行圍標串標;有的供應商採用低價競爭中標,在履行合同時不按時按質履行合同,甚至是以次充好,偷樑換柱擾亂政府採購市場秩序。

互相“通氣”相互“幫忙”

提到評審專家存在的問題,劉亞利指出,10多年來,評審專家在政府採購活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暴露出來的問題也不少。

由於全國各地評審專家庫普遍偏少,評審專家重複抽中率很高。有的評審專家與供應商成爲“朋友”後,本該回避的,反而充分發揮“熟悉”供應商朋友的優勢,打人情分;有些評審專傢俬下建立交流羣,被抽到參加某個項目評審後,互相“通氣”,互相“幫忙”,實現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劉亞利表示,深化政府採購制度改革就是要向對這些問題開刀,隨着深化政府採購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推進,這些違法違規問題都將無所遁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