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內蒙古成立70週年之際,王再春原創詞曲《草原風●中國夢》,成功申請中國藝術基金、獲國家10萬元小型(劇)節目項目資助,成爲當年內蒙古歌曲類唯一入選曲目,更是此基金成立三年多來呼倫貝爾市首個獲得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2019年新中國70華誕前夕,王再春詞曲新作《放歌大草原》再次入選國家藝術基金,系歌曲類呼倫貝爾唯一入選作品。

——訪內蒙古烏蘭牧騎唯一連續2次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者王再春

徐曙光

2019年春回人間最美四月天時,記者專程趕赴扎蘭屯市烏蘭牧騎二樓副團長辦公室,採訪了內蒙古自治區各烏蘭牧騎文藝團體中,詞、曲作品唯一連續兩次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者王再春。

王再春在主持

國家藝術基金旨在繁榮藝術創作、打造和推廣原創精品力作、培養藝術創作人才,推進國家藝術事業健康發展。

2017年內蒙古成立70週年之際,王再春原創詞曲《草原風●中國夢》,成功申請中國藝術基金、獲國家10萬元小型(劇)節目項目資助,成爲當年內蒙古歌曲類唯一入選曲目,更是此基金成立三年多來呼倫貝爾市首個獲得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

2019年新中國70華誕前夕,王再春詞曲新作《放歌大草原》再次入選國家藝術基金,系歌曲類呼倫貝爾唯一入選作品。作品高度體現了“放歌”主題,萬馬奔騰、氣勢磅礴、流暢通俗,草原風情濃郁、演繹深情飽滿,易於傳唱、正能溫暖。

這兩首入選國家藝術基金作品系姊妹篇,蒙元文化藝術特色鮮明、傳唱萬衆價值意義非凡。馬頭琴、杜鵑花、草原風、中國夢,旋律堅定、曲樂結實、正能震撼;藍天白雲、哈達駿馬、翩翩安代舞,盡展各族同胞民族融合大團結、幸福吉祥、安居樂業的生活場景,醉心抒發百姓豪情滿山河、歌唱新時代、合十祝福祖國的共同情懷……

初見王再春,給人以安靜文人、旋律詩者、一專多能之深刻印象。雖然他自詡是一位平凡的文藝工作者,但其謙遜親和的品格、沉甸甸的詞曲原創佳作、令人歎服的登頂藝術造詣……早已堅實奠定了他不俗的音樂藝術精彩人生路。

王再春從小受家庭薰陶,酷愛閱讀詩歌、散文書籍,文學積累散發濃濃書香,蓄勢待發其日後創作出篇篇意境深遠歌詞;他還自幼喜愛音樂,自學笛子、口琴、吉他,信手拈來就能笛聲悅耳、琴聲悠揚,從而傳奇瞭如今其靈感迸發的一首又一首優秀歌曲原創累累碩果。

王再春與歌手王健

他的處女作歌曲《扎蘭我可愛的家鄉》1999年誕生,2002年榮獲內蒙古大賽二等獎。他說積累很重要,因爲其中有日常生活、真摯情感和勤奮拼搏,更有滿滿認知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他認爲音樂可以極盡抒發感情、使人愜意,不僅像霧像雨又像風一樣迷人浪漫,還像小河流淌心間令人舒暢、又像露珠浸潤心脾給人撫慰……他已將音樂揉進了工作和生活中,三者有機結合、音符躍動、生機盎然。

工作中的王再春贏得嘖嘖讚歎,而生活裏的他烹得一手好菜,深得父母妻兒青睞。他特別喜歡愛人特意買給他的那條紅圍脖,似他愛黨愛國的一顆跳動紅心,如他愛家鄉和親人的一團熾熱之火,更像是烏蘭牧騎隊員中的一面耀眼旗幟!既飽含溫情、溫馨,又葆有溫暖、溫度。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王再春尤爲注重日常傳幫帶工作,他在言語裏頻繁鼓勵、行爲上率先垂範,以其一專多能和源源不斷的原創之舉,正潛移默化影響着陳輝、寶力格、王健等更多烏蘭牧騎隊員全力投入到豐富綜合業務素質和優秀創作中。眼下,扎蘭屯市烏蘭牧騎多個新作民族融合內容的節目相繼問世:羣舞《手拍粉》、《野豬舞》,笛子、馬頭琴合奏《慶豐收》,器樂+舞蹈+戲曲《蘭辭》等也紛紛登臺。

而王再春新作《歌從草原來》、《每當我唱起國歌》、《光榮的烏蘭牧騎》、《中國道路》、《祖國我永遠愛你》也新鮮出爐,熱烈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他寄語新生代語重心長:“光榮的烏蘭牧騎隊員,是歌者、是舞者,傳達精神、給人力量!紮根基層、務實工作、勇攀高峯、多創力作,以傳得開、接地氣、留得下的作品,更好地服務農牧民,做永遠的紅色輕騎兵!”他這麼說,更是如此做的!

王再春,1964年生,男,漢族,國家二級演員,副高級職稱。1982年他通過社會公開考試,被內蒙古第三監獄錄用爲獄警。工作5年後調入扎蘭屯市食品廠保衛科工作,1989年調到扎蘭屯市評劇團(烏蘭牧騎前身)工作至今。三十年間,他歷任演奏員、電貝司、鼓手、主持人、副團長等多項工作。他是內蒙古音樂家協會會員、呼倫貝爾文學藝術家協會會員、扎蘭屯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扎蘭屯市烏蘭牧騎副團長,創作歌曲百餘首,主題均是謳歌祖國心向黨、頌揚家鄉讚美愛,正能滿滿、膾炙人口,好評如潮、美譽連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