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比之下,韓國都市劇近一兩年卻一改以往的瑪麗蘇甜膩色彩,走上了真實接地氣的“喪劇”路線,從《我的大叔》到《浪漫的體質》,兩部劇都將鏡頭對準了揹負生活重壓前行的當代都市人,與愛情有關,但呈現更多的還是人性、人生。而遍觀當下的國產都市劇,它們大多沒有上升到對當代年輕人生活狀態和情感狀態的深度洞察,自然不能直抵內心,引起共鳴。

除了《都挺好》《小歡喜》和《親愛的,熱愛的》,今年播出的國產都市劇似乎“都不太好”。

按理說,古裝劇政策監管收嚴,都市劇出圈的幾率便更大了,但遍觀上半年播出的絕大部分都市劇,最終都不溫不火,本事上來講,他們還是輸給了“自己”。

2019年國產都市劇被觀衆吐槽最多的,不是在創作上對社會議題的探討浮於表面,便是內容懸浮脫離現實,(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衆籌平臺)或者是在行業劇裏談戀愛。

不難發現,行至2019年,國產都市劇的一些“老毛病”依舊沒改。

對比之下,韓國都市劇近一兩年卻一改以往的瑪麗蘇甜膩色彩,走上了真實接地氣的“喪劇”路線,從《我的大叔》到《浪漫的體質》,兩部劇都將鏡頭對準了揹負生活重壓前行的當代都市人,與愛情有關,但呈現更多的還是人性、人生。

當代年輕人在精神、經濟層面的雙重壓力,在新聞報道中已經可見一斑,生活苦,也是近幾年甜劇風靡的原因之一。但甜久了便膩,也有一部分觀衆,在尋找的是更易讓自身找到共鳴的、可以投放同理心的現實向都市劇,他們希望在其中能找到關於人生前行的指導以及更爲深刻的內容。

90%的國產都市劇集體啞火

回顧今年上半年的電視劇市場,都市劇可謂輪番來襲,如家庭題材的《都挺好》《小歡喜》《我們都要好好的》、甜寵題材的《親愛的,熱愛的》、青春勵志題材的《青春鬥》、職場題材的《我真的朋友》《幕後之王》,以及愛情劇《山月不知心底事》、懸疑劇《歸還世界給你》等等。

如果要在其中挑出來“實紅”的劇集,似乎只有直擊“原生家庭”、“啃老”、“重男輕女”等社會議題的《都挺好》、還原中國家庭教育現狀的《小歡喜》、甜掉牙的《親愛的,熱愛的》。除這三部外,其餘劇集不管是在收視率、全網熱度還是在口碑質量上,都不盡如人意。

細分來看,其中不少劇集打着現實主義題材的名號,但對社會問題的探討浮於表面,如《我們都要好好的》。這劇拋出的是“喪偶式婚姻”的概念,但更像是披着現實劇的外衣呈現有錢人婚姻中的無病呻吟,強行安排離婚、偶遇、破產、陷害等情節推動劇情發展,強行點題。

其中有的劇集內容已經嚴重脫離現實,如趙寶剛打造的《青春鬥》,宣傳的是要展現五個處於人生十字路口的女孩的命運,但全劇並沒有表現出年輕人的熱血沸騰以及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掙扎,只是披着青春勵志的外衣,實際上走的還是狗血路線,被不少觀衆直言對90後一代有誤解。

其中也有打着職業劇名頭談戀愛的“僞行業劇”,如《我的真朋友》。劇集簡介中寫着“三個年輕人通過買房賣房見證都市各階層人情冷暖”,但實際上依然是“傻白甜女主+暴躁富二代+溫文爾雅精英男二”合體的無腦偶像劇,至於房地產內容的呈現,可謂“又少又懸浮”。

在《都挺好》的豆瓣短評區有着這樣一條評論:“這個劇一個非常有別於其他國產家庭劇的優點,就是蘇明玉恩怨分明不聖母,兩個嫂子都是心智正常且通情達理的女性,比起傳統的展現女性互害搶奪資源的套路,可以說是難得一見的奇蹟。

”如今,《都挺好》中這種正常的劇情設置,都被譽爲奇蹟,可見觀衆被國產都市劇“傷得有多深”。

今年古裝劇銳減之後,下半年待播的都市劇依然不少,《十年三月三十日》《我在北京等你》《如果歲月可回頭》《初晨》《你是我的答案》《完美關係》《平凡的榮耀》等都在排隊上線。

其中能否誕生下一個《都挺好》難以預測,不過在爆款到來之前,我們可以先來談談如今韓國都市劇的變化。

韓劇喪到極致自然暖

在國產都市劇進入整體低迷的狀態時,劇焦一線發現,隔壁歐美日韓的不少都市劇在國內的熱度均不低。

豆瓣全球口碑劇集榜單中,美劇《致命女人》、日劇《凪的新生活》、韓劇《浪漫的體質》均在榜單前五名。

其中《致命女人》豆瓣顯示1.9萬人看過,《凪的新生活》1.8萬人看過,《浪漫的體質》雖僅2903人看過,但想看人數達到了1.5萬人。雖然《浪漫的體質》數據表現較爲遜色,但播出至今在不少劇評人和年輕羣體中得到了較高的讚譽,這種韓式“喪劇”,也是值得作爲一個典型案例來看的。

在國產“大女主戲”被貼上瑪麗蘇標籤前,韓劇纔是全球劇集市場的“瑪麗蘇之最”,韓劇中霸道總裁灰姑娘、車禍、失憶、治不好等戲碼都可以算得上是國產劇套路的啓蒙了。但是近一兩年,韓國都市劇創作已經悄悄發生了改變。

變化之一,便是《我的大叔》《浪漫的體質》等“喪劇”開始風靡。

與以往不少韓劇相比,這兩部劇可謂“喪”到沒邊。《我的大叔》中20多歲的女主身負鉅債、無依無靠、獨自照顧癱瘓的奶奶,每天喫着從打工店順回來的剩飯菜,40歲的男主被老婆戴了綠帽、被上司刁難、家裏還有兩個事業無成的兄弟。故事中,男女主在生活的重壓下相互慰藉,相互治癒。

《浪漫的體質》聚焦的是三名年過三十的女性的瑣碎生活。一個是有着一段糟糕感情,爲編劇夢忍受着大作家調侃、辱罵的林真珠;一個是未婚先孕,不過一年便離婚的單親母親黃韓珠;一個是事業有成,但伯樂男友卻因病去世的紀錄片導演李恩靜,這三個女人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都被命運碾碎過,但又都在一點點重拾希望。

這種“喪劇”就像是在拿着把刀揭露生活的本質,打破了都市劇中光鮮亮麗的生活、愛情濾鏡。

韓國當下人口出生率已經趨零,生活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是國內當代年輕人的狀態又何嘗樂觀:“近九成畢業生選擇合租房”、“近六成年輕人沒存款”、“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單身”等新聞不斷登上微博熱搜,喪劇本就更加貼近現實。

在這種情況下,從電視劇創作者的角度出發應該是“反其道而行”,畢竟生活已經很辛苦了,可能沒有人想看電視劇中的主人公繼續辛苦,這也是近一兩年甜劇走紅的主因。

但衆生皆苦,也有一部分人更希望在喪劇中找到歸屬感、同理心,以及心理慰藉。

喪到極致自然暖,《我的大叔》和《浪漫的體質》更想呈現的都是“陽光下的傷疤”。

就如《我的大叔》是在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愛,而並非男女之間的愛來告訴觀衆能抵抗生活重壓的是內力,是內心對生活的希望和熱愛。

相比於不少一開始便忽略真實生活艱難,刻意歲月靜好的都市劇,可能這種喪到極致後的暖,才能走進觀衆心裏。

國內劇集市場的變化正在發生

其實,韓國“喪劇”能在國內引起熱議,不光是因爲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很“喪”,也是因爲他們在尋找更爲深刻的內容。

《我的大叔》和《浪漫的體質》並沒有一味去呈現喪,這兩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更爲多元、複雜的內容:如大人世界裏心照不宣的規則、人在良心與慾望間的掙扎與抉擇、對失敗人生的定義和反擊等。此外,編劇和導演也在通過主角傳遞出了更多啓示:如怎樣尋找小確幸與愛的源動力、如何處理愛情留下的創傷、如何在生活壓力和人生尊嚴間取捨等。

而遍觀當下的國產都市劇,它們大多沒有上升到對當代年輕人生活狀態和情感狀態的深度洞察,自然不能直抵內心,引起共鳴。此外,對不少正在處於人生迷茫期的年輕人而言,他們如今也想從劇集中找到一些關於人生的指引,希望會有一些更具意義、更深刻的內容出現。

近一兩年開始,國產都市劇其實也在嘗試做出改變。比如國內影視公司開始選擇立意更深刻的IP,日劇《東京女子圖鑑》就被翻拍爲《北京女子圖鑑》和《上海女子圖鑑》。但講述難以跨越的階級以及女主一步步實現自己野心與慾望的東京版廣受好評,北京版卻被指女主“上位心太明顯”、三觀扭曲,上海版則被指大開精英主義的瑪麗蘇光環。

這種不接地氣的都市IP翻拍也反映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即便部分國產都市劇想要“走心”,但因爲陷入套路化的創作中太久,一時半會難以走出來。反映到劇情上便是職場內容多數缺乏專業人士指導,全靠編劇想象式創作;主角一到逆境便會給開外掛;習慣用誇張的矛盾去推進劇情發展,而並非從人性層面來主導故事走向等。

不過,當下市場上也有個別都市劇在創作上得到了年輕人的認可,如講述北漂故事的《加油,你是最棒的》,故事開篇小人物色彩和生活氣息濃厚,喪中帶暖,對真實生活的殘酷與艱難的呈現把控到位。遺憾的是後半段劇情過於拖沓,人設微崩,結局處理也不盡人意。

其實,如今國產都市劇的現狀就像是曾經的青春劇。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青春劇的創作陷入到了無渣男、墮胎、三角戀便不會講故事的怪圈,最終被觀衆拋棄,行業痛定思痛後,《忽而今夏》《小美好》《小時光》等真實接地氣的走心青春劇開始湧現。

如此來看,當下都市劇的集體啞火可能也是一種好事,當套路化、不走心的內容逐漸失去市場,纔會倒逼優質內容的產出。

(文章來源於:劇焦一線摘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