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消費陷阱,提升消費體驗,黑貓投訴平臺全天候服務,您的每一條投訴,都在改變這個世界。【投訴,就上黑貓

來源:WhatTheFintech微博

作者: 財經網任清 

現在,使用手機掃碼付款已經成爲很多人的習慣,而付款成功後出現的彈窗廣告,也爲服務商提供了豐厚的利潤。在初期,以微信、支付寶爲代表的支付平臺,利用領紅包或者抽獎活動,培養了用戶支付後“搖一搖”的習慣。

很多人出於對品牌的信任,都會習慣性點擊支付成功後的彈窗,但是,這一行爲背後的危險卻很少被人重視。北京的張先生就因爲微信支付後彈出的京東中獎信息,被騙了1元錢。他告訴財經網,被騙的錢雖不多,但事兒卻非常噁心,最重要的是,他發現受害人至少有5萬人之多。

因爲涉及數額較小,多數人選擇認栽不了了之,而少數人即使多方投訴,微信與京東仍然默許這個騙局,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場騙局已經持續了兩年,而且仍在換湯不換藥繼續進行着。

而8億微信用戶,全是這個陷阱的獵物。

“京東沒下限 1元都要騙”

2019年8月21日,張先生使用微信掃碼付款後習慣性使用搖一搖,這時,手機頁面彈出一條京東拼購的中獎信息,信息顯示,恭喜您獲得1元購買xx紙巾的資格,張先生付款後,發現頁面變成了拼購,且不需要提供任何收貨地址。

他還發現,付款後必須需要邀請兩個新用戶,才能拼購成功。如果沒能邀請到新用戶則拼購不成功,已支付1元錢不退,其訂單也完全變了性質,變成了給一個北京的陌生號碼充了5m流量。

根據張先生提供的客服溝通記錄,其“被充值”的陌生號碼,是京東充值的虛擬號碼,提取流量必須下載流量銀行,且滿100M纔可以兌換。

也就是說,張先生需要爲京東邀請到兩個新用戶,或者支付20元領取客服所謂的100M流量。否則,他的1元錢就打了水漂,只能喫啞巴虧。

但1元購買5m流量根本就是不對等的,這麼明顯虧本的生意,哪位用戶看到了之後,還會再選擇付款呢?

張先生明確表示,付款前,他未收到任何拼購提示,也沒有見到拼購不成不退款的說明。所謂的活動頁面,完全是支付後才顯示。

“這不是明擺着微信京東聯合起來騙人嗎?本來是買紙巾,結果莫名其妙變成了給陌生號碼充流量,而且除了最開始的付款頁面,一切都是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京東太沒下限了,連1元錢都要騙。”張先生告訴財經網。

財經網點擊張先生提供的鏈接,發現主頁面只有極小的一行字寫着:“支付成功後獲得5m流量”,並未有任何“拼購不成不退款”的明顯提示。

5萬多人被騙後投訴?京東仍執迷不悟

財經網查詢後發現,在已成交的10,350,190個訂單中,有37,750個差評和3,941箇中評,加上像默認好評的用戶,至少有5萬以上的用戶先後遇到和張先生一樣的問題。

京東通過微信彈窗、短信等渠道,誘稱用戶獲得1元購買紙巾、水壺、洗衣液等日用品的資格,在用戶付款後才告知其需邀請新用戶參團,若參團失敗,1元錢歸京東所有,流量歸京東所有,而用戶一無所有。

財經網還發現,該店家屬於京東自營,且以張先生爲代表的交易訂單,完全符合7天無理由退款的京東售後政策,但京東拒絕退款。

在被大量用戶投訴之後,京東會把商品下架,再重新用“1元買水杯、水果、溼巾”等噱頭重新上架,繼續獲利。

財經網根據張先生提供的訂單號查詢,發現張先生這個訂單,和正常的拼購併不相同,正常的拼購,如拼多多,用戶成團後可以自己取消,因人數不足拼團失敗,系統也會自動取消訂單,支付的金額也會退回原處。

而張先生在京東拼購的這一單,既不能退款,也無售後按鈕,付款成功即訂單完成,甚至連收貨地址都不用填寫。

另外,客服還表示,1元流量訂單商品,是商家參與京東小程序的一個活動,具體的活動規則不是商家這邊定的,沒有查詢活動中用戶詳情以及決定是否可以退款權限,用戶需聯繫京東才能諮詢相關問題。

也就是說,京東既是活動的發起者,也是規則的制定者。

此前,京東曾對京東拼購未成團的訂單做出解釋說明:如果是京東拼購未成團的訂單,那麼在24小時後退款,退款的到賬時間是3-15工作日。拼購訂單成功後,會進入待收貨狀態。如果此時想要申請退款,可以點擊訂單,進入售後頁面後在左下角處有申請退款。如果訂單有物流信息貨物已經發出,那麼需要等貨物退回後再申請。如果訂單沒有物流信息,直接點擊申請退款即可。

但在實際過程中,京東卻完全無視自己制定的規則,拒絕爲用戶退款。除非,用戶強烈要求退款,在黑貓、聚投訴及消協投訴後,才選擇爲部分用戶退款。

1元買紙巾這一活動被張先生在內的大量用戶投訴,不久,京東再次故技重施,下架了這一商品,但仍有用戶通過微信支付(即財付通)提供的入口進入京東拼購,被這一活動吸引,付款1元后一無所得。

起底“1元購”利益鏈

在張先生等用戶遭遇的“1元購”陷阱中,京東是捕獵者和設置陷阱的人。微信支付上超過8億的用戶是潛在獵物,而微信支付,則是“助紂爲虐”的從犯。

京東作爲捕獵者,每一步都看似無懈可擊。第一步,支付給財付通部分資金,即可利用微信支付彈窗廣告,輕鬆獲取流量入口;第二步,以1元購爲噱頭,吸引用戶付款,資金到手;第三步,利用用戶不想喫虧的心理,促使用戶拉新,經過裂變獲得更多新用戶,以及更多拼購失敗的用戶的1元錢。

簡單來說,在“1元購”活動的每一筆訂單,京東總是賺的,就是要麼得到2名新用戶,要麼獲得1元錢及及並不能提取的5m流量,橫豎都有收穫。

微信支付上超過8億的用戶是潛在獵物。

根據微信支付2018年發佈的智慧生活手冊,微信支付綁定銀行卡的用戶數量早已突破8億,每個用戶都有支付的需求,即使每人每天只有1元的收支,也會產生數以億計的訂單,8億用戶中,每一次瀏覽,每一次下單,稍不留神,都有可能掉入陷阱之中。

而微信支付,則是“助紂爲虐”的從犯。

據公開資料,京東已經將微信一級入口“讓”給了京東拼購,從9月份開始,微信的“發現—購物”一級入口就會變成京東拼購所有。有業內人士透露,該微信一級入口的DAU(日活)已快接近億級。

微信支付對這超過8億的用戶,其實擔負着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在利益面前,微信支付顯然忘記了“用戶至上”這句互聯網格言。微信支付利用用戶輕鬆爲自己賺取廣告費,對明顯有問題的商家不加審覈,大肆推廣,對用戶的投訴也置若罔聞。

微信、京東明明知道,只有用戶看不到、看不清所謂規則的時候,纔有可能掉入陷阱,纔有可能參與拼團,若規則明晰,不會有5萬餘人在評論下大呼京東詐騙。

這個陷阱的高明之處在於,詐騙,是指以非法佔有爲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爲。1元錢顯然款額太小,算不上是詐騙。

因爲涉及數額太小,大多數人即使發覺被騙,也沒有時間和精力維權,多半是選擇認栽,不了了之,而少數人即使多方投訴,京東也無非是拖延扯皮之後返還用戶的1元錢,京東並不承受任何損失和懲罰,最不濟,換湯不換藥,換個產品爲噱頭,依然能繼續拓展新客戶。

“京東這麼大的品牌都能做出這種事,微信支付上彈出的其他彈窗廣告,水可能就更深了。如果受騙,一定要耐心維權,才能阻止更多的人被騙。當然,我還是希望大家不要經歷像我一樣的事,遇到微信支付後出現的彈窗廣告,擦亮眼睛仔細看,不要亂點,不然你不知道你將面臨的損失是什麼。”一位通過撥打消費者協會電話已經退款成功的用戶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