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庾亮于是匆匆忙忙的进宫面圣了,他一见病榻上的皇帝,就开始大声痛哭,边哭边说,将当前的形势说了一遍,很委婉的指出了假如皇帝非要动世族的奶酪的话,以后东晋王朝会不会存在就得另说了。而相比之下,颍川庾氏,并没有在西晋做官的人,而之所以在南渡之后,成为了东晋的世族,和皇帝的一次召见有关。

西晋灭亡之后,东晋作为西晋的延续,由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建立。表面上看起来,虽然西晋和东晋只差了一个字,并且同属晋朝,但是,这两个朝代,却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不同。

这一时期,在汉人的六次大迁徙中,有一个和琅琊王氏一样,同样来自于北方的大家族也南渡到了东晋,这个家族就是颍川庾氏。当然,这个家族仔细说来的话,并不算世族,而是北方的一个小地主家族,而之所以被后人认为是世族,还和后来的一段故事有关系。

正如前面说的,颍川庾氏和琅琊王氏还是有些区别的,琅琊王氏是货真价实的世族,因为在王氏兄弟之前,王家就有人在西晋的朝廷中做官;而相比之下,颍川庾氏,并没有在西晋做官的人,而之所以在南渡之后,成为了东晋的世族,和皇帝的一次召见有关。

司马睿即位后,他让别人向他推举人才,而庾亮这时候就被别人推荐给了司马睿。据说司马睿一见庾亮,便非常的欣赏。为了表示对庾亮的亲近,司马睿决定和庾家结成姻亲关系,遂将庾亮的女儿,娶做自己儿子的妃子,也就是太子妃,这样一来,庾亮的身份地位便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从一个普通的庶族,一下子成为了皇亲国戚。

然而,这么做还不够,司马睿觉得庾亮才堪大用,于是决定将中书监的官职授予庾亮,中书监是个什么官职呢?大概就是宰相,可见司马睿对庾亮的看重。那么对于这种皇帝的厚爱,庾亮是怎么回答的呢?庾亮的回答很有意思,大概就是说,“我是庶族,所以是不能当宰相的,我已经是外戚了,我很知足,我也很清楚,像我这样的人,一旦当了宰相,按照历史上的教训,不仅最后我自己没有好下场,还会害了国家”。

总的来说,庾亮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的这番推辞,被记载在《晋书·庾亮传》中,并且被人们广为传颂。庾亮的推辞起了作用,此后,一直到晋明帝即位,他都没有在朝中做官。但是,就在晋明帝临终的时候,庾亮终于第一次进了朝堂,这又是为什么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东晋和西晋有很多的不同,而最大的不同,就是东晋是完全建立在世家大族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东晋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那些世家大族支持,一旦世家大族的利益遭受到了皇权巨大的损害,得不到世族支持的朝廷,也必然会立马垮台。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晋明帝司马绍是个很聪明的人,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聪明人,在临终之前,却做了一件让世族很不满的事情,具体是什么呢?那就是冷落世族,并且只接见宗室。

这导致了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呢?在世家大族看来,晋明帝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准备在自己死后,要动世族的奶酪,晋明帝不愿意召见任何一个世族大臣,只一味的接见司马诸王,谁知道司马绍一死,这帮司马诸王会弄个什么样的遗诏出来呢?

这时候,庾亮站了出来,虽然他不是大臣,却是皇帝的老丈人、外戚,自己进宫不会受到阻拦。庾亮于是匆匆忙忙的进宫面圣了,他一见病榻上的皇帝,就开始大声痛哭,边哭边说,将当前的形势说了一遍,很委婉的指出了假如皇帝非要动世族的奶酪的话,以后东晋王朝会不会存在就得另说了。

庾亮的这一番说辞确实起到了效果,晋明帝于是下令让庾亮和王导两人共同起草遗诏,并且辅佐太子登基。当然,庾亮的成功,和晋明帝的“明”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总之这件事情之后,原本不愿意做官的庾亮,不但开始做官,并且开始以外戚的身份把持朝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