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心理相先生”的付費課程《自我發展心理學50講》,如需購買全部課程,請先關注賬號“心理相先生”,查看專欄《自我發展心理學50講》課程簡介,如對您的成長和發展會有所幫助,歡迎購買訂閱。專欄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青雲計劃連續獲獎者。以下是正文部分(這是專欄第44節,共50節,其餘6節會陸續更新)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就需要心理學,歡迎來到《自我發展心理學50講》,以下是本節摘要。

摘要:

1、說話、做事是一個人存在的主要形式,上節課我們談了說話,今天我們來講做事,看看一個骨子裏(內心深處)自卑、沒有安全感的人,經常做的3種事。不看見背後的心理邏輯,就無法理解背後的心理訴求,也就談不上改變。

2、內心自卑、沒有安全感的人,容易體驗到失控,即容易後悔昨天和擔憂明天,這就是抑鬱和焦慮,本質上也是一種失控體驗,這是他們從小形成的心理反應往習慣。

3、一個人之所以有着深層次的自卑,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最初的原生家庭裏沒有安全感,體驗到太多的弱小、不好,以及不被愛。雖然現在回不到過去,更改變不了過去,但我們依然很有必要看清楚問題的來源。因爲心理問題,“看見即療愈”,看見就有療愈的功能。

關鍵詞:

原生家庭、自卑、潛意識、性格、人際關係、自控力、選擇恐懼、心理學

心理學:經常做這3種事的人,骨子裏很自卑,沒有安全感

上一節,我們講了骨子裏(內心深處)自卑、沒有安全感的人經常性、習慣性說的話,這一節我們再分析一下他們經常做的3種事。

從說話到做事全方位分析並看見一個內心自卑,缺乏安全感的人背後的心理邏輯。這會有助於我們認識自己,理解他人,以及更好的處理人際關係。

一、喜歡深度的“宅”,並且還容易心累。

{!-- PGC_COLUMN --}

雖然喜歡宅在家裏是很多人喜歡的選擇,但是對於深度宅的人,這或許是有問題的,這個問題就是他們經常會感覺到心累。

爲什麼他們容易心累呢?因爲人必須活在關係裏,這是人的本性,違背了這種本性,潛意識就總有種慾望,想走到人中間,和人建立關係。

但是自卑、沒有安全感的人,對外界是沒有控制感的,而一旦走到人羣裏,跟別人交往,越深入,就越會失控。

所以內心就很衝突,由於走出去就會失控,就需要壓制潛意識想跟人建立關係的渴望,簡言之,內心深處總是在相互抗爭,心理能量就這樣被消耗,能不心累嗎?

心理學:經常做這3種事的人,骨子裏很自卑,沒有安全感

二、玩手機、玩熟悉的遊戲等電子產品

我的一位來訪者,通俗的描述就是他內向自卑,人際關係不很不好,還有一大特徵就是特別喜歡玩手機,基本上除了短暫的睡覺,手機從不離手。

早上一睜眼,先在牀上玩手機,如果不上班可以玩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然後才起牀,白天只要手裏沒有被佔據,就拿出手機玩。

一旦沒有手機,他就感覺自己的世界瞬間沉靜了,孤獨就襲來了。

可是如果我們深入分析,就知道他的自卑,玩手機,都是源於他的沒有安全感,即對這個世界容易體驗到失控,而手機上的各種軟件給了他十足的掌控感,它可以任意切換,自由點擊。

他的人際關係不好,也是一個自我選擇的結果,與越多的人交往,就意味着更多的失控,而失控對他而言是痛苦的。

據他訴說、回憶,他2歲時爸爸媽媽離婚,媽媽就走了,自己就跟爸爸相依爲命,他爸爸還要去地裏幹活,就把他暫放到鄰居那裏,總之他的成長過程中充滿了孤獨,沒有安全感。

我們在前面的一個章節中講過,生命早期孩子和母親的依戀關係會是他此後安全感的基礎,我的這位來訪者,母親這個角色在他那裏完全缺失了,生活的顛沛使得他沒有安全感,極容易體驗到失控。

所以成年之後的他,懼怕人羣,懼怕關係,由此變得自卑內向,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空間,用玩手機來獲得一種掌控感。

心理學:經常做這3種事的人,骨子裏很自卑,沒有安全感

三、興趣愛好單一,傾向於做自己熟悉的、程序化的事

隨着諮詢多了,接觸到來訪者多了,我就發現那些內向自卑、沒有安全感的人,他們的興趣也往往比較單一,這還是與他們容易體驗到失控有關。

縱觀那些興趣愛好廣泛的人,他們總是熱衷於探索、冒險,而這對於一個容易體驗到失控的人來說,是難以想象,難以觸及的。

不用說興趣愛好了,可能連喫飯,他們也會去一個熟悉的,經常去的飯館。

因爲他們怕選擇,怕不確定性,選擇和不確定性對他們就意味着失控,意味着痛苦。

我有一個來訪者,他有着很強的選擇恐懼,只要面臨選擇,哪怕是衣食住行這些小事,都會讓他很痛苦,所以爲了避免這種痛苦的體驗,他就儘可能地放棄選擇,迴避掉選擇。

比如和朋友一起去喫飯,朋友問他去哪裏喫?喫啥?他都會說:“隨便”。

也許他自己和身邊的人不知道,但是我們分析下來就知道了這就是他在避免失控,是他內心缺乏安全感,這是避免面對不確定性的一種應對策略。

心理學:經常做這3種事的人,骨子裏很自卑,沒有安全感

改變就是建立新經驗,新經驗怎麼來,從實踐中來。

所以如果生活中的你,是這樣一個人,在理解上述心理邏輯之後,你需要做的就是,在理性的控制下,去做,去從房子裏走出來,去放下手機,去跟人建立關係,去鍛鍊身體。

剛開始也許會不舒服,但是隻要你不停止,去一點一點的去自做,慢慢的,由內而外的變化就會發生,也不要想着一下子就變好,這不現實,你也做不到。

但是隻要你堅持一點一點的去做,新的經驗就會被累積起來,等到你做的多了時,新的經驗就會自地發地讓你去做,就可以不用理性去逼迫自己去做了。

總結一下就是,第一:理解上面的內容,覺知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這樣的心理邏輯,看見它,它的作用就削弱了;第二,在理性的控制下去做,去走出來,去交朋友,去鍛鍊身體,剛開始心裏不舒服也是必要的,後面就會慢慢變好。

也許說的再多,你也會有疑問,那我們不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購買我們專欄的用戶,我們提供答疑解惑和個人問題的分析,按照第19節後半部分要求私信即可。

咱們今天就到這裏,下一節我們接着聊,下一節不見不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