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美麗新寧鄉

彎彎的山路像一根長藤,蜿蜒盤旋在寧鄉扶王山上,我們乘坐的小車像一隻螞蟻,正在長藤上不急不慢地爬行。我打開車窗,大口地呼吸山中清爽而且略帶草木香味的空氣,心情舒暢得想像小孩一樣,大聲呼喊爸爸媽媽,我回來了。

春節離家一轉眼就快九個月了,這次帶上老婆孩子,趁國慶節長假,回來看看總是在電話中說一切都好,不要我們掛念的爸媽。兩位老人在家究竟過得怎樣?爲了不讓兒子擔心,他們沒有報喜不報憂吧。這次回來我沒有提前告訴他們,一是想看看他們的真實生活狀況,二是想給他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車終於到達山口,迎面而來的景象讓我頓時呆住了。不遠處層疊的梯田風吹稻浪湧黃金,曲曲彎彎的田坎與幾棟零星散佈的小樓相互映襯,在高聳的大山懷抱裏,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田園秋色豐收圖。

車子一直開到我家門前,可大門緊閉,屋裏沒人,難道兩位老人開鐮收稻子去了?我立即帶着兒子往山上的我家梯田跑。果真沒錯,他們兩人一個彎着腰埋頭割稻子,一個在腳踩的打稻機上全力打稻子,滿頭大汗幹得正歡呢。以至於我第一聲喊他們也未聽見,直到我和兒子一起大聲喊,他們才驚詫地停下手中的活來。

一個快八十歲了,另一個也七十有餘,還頂着燥熱的秋陽,不顧三十度的高溫,在田地裏辛苦勞作,頓時我一陣陣愧疚與心痛,這是兒子不孝啊。心想,趁這次回來,我們多做點思想工作,乾脆接他們兩老進城吧,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也該享享兒孫福了。

見到兒子一家回來了,兩位老人高興得走路都帶風。可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婉拒了我們的好意,明確表示暫時不願進城。爸爸對我們說,如果你們能完全說服我和你媽,我們就跟你們走。於是,大家就坐在一起邊喝茶邊說起話來。

我有些擔心地說,你們兩老年紀那麼大了,還天天干這麼重的農活,萬一身體要有點不舒服或者突發情況,山裏交通又不便,到鎮上醫院又遠,那怎麼辦呢?老人都看重健康,我便從最敏感的話題開始說起。

爸爸回答說,你說的這個我和你媽也考慮過,雖然住城裏離醫院近方便,可我們山裏也有鄉村家庭醫生呢,你們不知道吧,現在政府很重視農村醫療,每家都安排了一個專門負責的醫生。醫生每月定期上門,對每個人的健康情況都瞭如指掌,要是哪裏不舒服,一個電話醫生就帶着藥箱騎摩托車來了,如果要住院還有小麪包車接送,住院費用也能報銷大部分,這個政策好呢。你們看看,我們這裏八十多歲還能做事的老漢不少呢,這要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我妻子接着說,關鍵是山裏交通太不方便了,要出去買個生活用品都難,比如家裏來了幾個客人,需要買點肉和魚,買點酒和糖,還非得要乘車去鎮上,山路來回至少要一個小時以上,那多麻煩呀。

媽媽接過話題解釋說,看樣子你們是回來少了,不知道家裏現在的情況,其實並不麻煩呀,家裏有雞有鴨有魚有蛋,還有自家釀的米酒,來幾個客人喫喝是沒有問題的。再說供銷社專門有農用車送貨上門呢,只要打電話去,就送貨到家裏來了,只是價格稍爲貴點。賣水果蔬菜糖果和牛羊肉的車子,也隔幾天來一次。我們這裏種田需要的化肥、農藥、種子現在都是送貨上門,村裏家家都通了水泥公路,確實比過去方便而且輕鬆多了。

我兒子笑着說,爺爺,要是您這裏也有網絡,我一定在樓上樓下給您裝上攝像頭,這樣我爸媽不放心時,就可以在手機上看到您和奶奶在幹什麼了。我們學校就裝了不少攝像頭,我爸媽通過手機就可看到我在學校的情況,尤其是我一出校門我爸的手機上就有信息。

爸爸摸了摸我兒子的頭說,孫子說的這個好,上個月村裏還開了大會,鎮政府要求網絡先連到村部,然後再連到各家。我們家離村部有點遠,估計要連起來暫時還比較困難,聽說上面正在想辦法,村裏的年輕人說網絡是個好東西,可以看新聞看戲,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可以賣農副產品,還可以買火車票,功能多着呢,到時有了網你來教爺爺,好嗎?

好的,兒子滿口答應爺爺。

我笑着說,改革開放這些年我們山上確實變化大,清楚記得我上大學前山裏還是清一色的茅草屋,現在都是小樓一棟比一棟漂亮,而且家家都有電視電話洗衣機,出門都是水泥路,摩托車幾乎家家都有,並且還有好幾家買了小車,與過去比真是有了天壤之別;你們兩老不要有心理負擔,不是非得要你們進城,作爲晚輩,我們不希望你們八十歲了還在辛苦種田幹活,我們希望你們安享晚年健康長壽。

爸爸笑着回答說,自古至今,歷朝歷代,哪個年代有現在這麼幸福過?尤其是我們農民,種田不要交農業稅,不要交公糧,還有國家補貼發,田裏地裏想種什麼作物就種什麼,真正是當家作主;雖然我和你媽都年紀大了,老了,但我覺得我們身體還行,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能自己照顧好自己,也就暫時不去和你們住一起了,這樣既不影響你們的工作,也不影響孫子的學習,有什麼不好呢?我聽你們的,今後我們倆量力而行,少種點地,不讓你們擔心。電視新聞裏說奮鬥的青春最美麗,我覺得奮鬥應該是不分年齡的,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奮鬥,老年人也不要閒着,只要奮鬥就美麗,你們說呢?

話兒越說越多,親情越來越濃,幾天的團聚時光過得飛快。

在我們回城之前,爸爸特意帶我們來到山谷的一棵大樹前,那棵大樹的根部長滿了苔蘚,而且苔蘚上綻開了好幾朵細碎的小花。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苔花?我兒子當即興奮地喊了起來,“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作者龍玉純,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散文學會會員,寧鄉龍田鎮七里山人,畢業於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曾先後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幾十家報刊雜誌發表作品並獲獎,有作品被《作家文摘》等報刊轉載,著有《青春無戰事》《活色生香的時光》《英雄花下的哨兵》《眼淚想說話》《我是一匹來自遠方的狼》等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