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抗金四大名将中,刘锜是可能是最被低估、星光也最黯淡的一位。尤其是在他被完颜亮重挫于淮东后,声誉更是大大受损。然而,客观评价刘锜一生抗金的战果,不难发现,他所取得胜利是大大超过失败的,否则他也配不上“四大名将”这一称号。

刘锜生于1098年,卒于1162年,从12岁起就承袭父荫在军中任职,一步步成长为宋军杰出统帅之一。其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战场上度过的,抗击金军的战绩也是非常出色,主要的有四大战役。

一、富平之战先挫敌锋,在五路宋军中表现最抢眼

这是宋军首次主动发起进攻金军的战役,成功打乱了敌人的战略部署,在让南宋军威大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刘锜的军事作战能力。

建炎三年秋天,宋军总指挥张浚获悉金军准备再度进犯江淮,于是下令刘锜、刘锡、赵哲、吴玠、孙偓五路军速进关中,希望通过在西部发动对金的战争,迫使金军主力的西调,以解除金对处在东南方面的南宋朝廷的威胁。

战争一开始、两方投入的总兵力约25万。宋军约17-18八万,金军约6-7万。此战以日中为界,分上午和下午两场进行。下午的战斗一直打到黄昏时分,战况最激烈的时候,由于环庆路经略使赵哲擅离职守而导致失败。但在上午这一场,刘锜统领的泾原军马出力最多、表现最突出。他本人更是亲自率领将士,率先冲向敌阵,从上午七八点战斗到下午一二点,斩杀金军数量非常之多。就连金军统帅完颜宗弼也身陷重围,其手下的左翼部队就此折损,显然宋军曾获得大胜。

富平大战,张浚手下五路大军中,唯独刘锜一人先挫敌锋,其余四将则无所作为,这不能不说是刘锜将才的一种表现。

二、顺昌之战以少胜多,重挫金国“常胜军”,立下中兴首功

1140年五月,金熙宗及完颜宗弼,以收复豫陕之地为由,撕毁和约,兵分四路,大举攻宋。完颜宗弼统领10余万“常胜军”,攻下东京后,继续南下。

刘锜率部于5月15日抵达顺昌迎战。10天后,金军骑兵来袭扰,刘锜设下伏兵,擒获两名金军千户,获知了不少重要情报。

29日,金军大中渡颍水进犯顺昌城下。刘锜以疑兵之计击退其第一拨进攻。3天后,金军转移到顺昌城东,刘锜利用金军骑兵不善夜战的弱点,派大将阎充率500人发动夜间偷袭,打了金军一个措手不及。

完颜宗弼很生气,亲自率领10多万精兵赶来支援,驻军颍水以北,声势浩大。在敌众我寡、人心惶惶的情况下,刘锜召集诸将晓以利害,激励将士背城死战。并派曹成等人散布刘锜不懂战守的消息,迷惑金军。宗弼果然上当,指挥主力围攻顺昌。

刘锜采取以逸待劳之计,一开始坚不出战,待金军气衰力疲之际,才发起佯攻,然后以主力攻击金军侧翼,竟然以区区五千人马大败金军十余万之众!

在金军负隅顽抗,不肯撤退的情况下,刘锜趁连日大雨多次发动夜袭战,打得金军没了脾气,不得不溃逃至东京。

此次大捷重挫金军主力部队,对整个抗金局势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刘锜居功至伟,被宋高宗重重封赏,也确立了他在抗金将帅中的重要地位。

三、拓皋之战彻底打垮金军“拐子马”

顺昌之捷后,抗金形势一片大好。可是由于高宗和秦桧一味求和,急令刘锜和岳飞班师,使得金人得以有了喘息之机,并使许多本已为宋军收复的地方再为金军占有,从而为其卷土重来创造了条件。

绍兴11年正月乙卯日,完颜宗弼亲率主力自两淮进攻寿春,韩常部则渡淮进驻庐州边界。

乙未日,刘锜率部抵达庐州城外,见城池残破,当即转战东关,依水据山以遏制金军。几天后,金军大队进犯庐州、和州一线,但怕刘锜扼其后,不敢过江。刘锜自东关引兵出清溪,两战皆捷。

二月,金军退至尉子桥,断桥以自固,并列营于拓皋安徽巢县西北,认为这里地势平坦,可以展开骑兵攻势。

刘锜军迫至石梁河与金军相遇,石梁河虽湍暴,但只有两丈多宽,刘锜令士兵拽薪垒桥,金将邢王和大将韩常则以铁骑十余万分两队夹道而阵,以“拐子马”护两翼进行掩击。刘锜率军与金军决战,后续赶到的杨存中、王德、张子盖等部也一齐冲击,共同打败金军,金军被迫退守紫金山。此役宋军损失仅九百人,而金军死伤则以万计。

“拐子马”是金军借以战胜宋军的基本力量,但是一经顺昌之战、二经郾城之战、三经拓皋之战后,已基本上被打垮,从此再也不能横行于战场上。

四、皂角林之战大胜金军,斩其万户高景山

皂角林之战被后世称为中兴以来抗金战争中13次有重大战功的一次。

此战发生于绍兴31年10月,当时金军再次进攻两淮。金将高景山向扬州发起进攻,刘锜派手下大将元琦迎敌,双方在扬州一带的皂角林遭遇。宋军大胜,斩高景山,俘获金兵数百人。捷报传到朝中,高宗赏赐了五百两黄金、七万两白银,犒劳刘锜的部队。

皂角林之战,其实比韩世忠备受称誉的大仪镇之战更出色。后者只不过是伏击了金军聂儿孛堇所部,杀敌不过数百人,而且并未斩杀其聂儿孛堇本人。而刘锜指挥的皂角林之战,不仅俘获甚众而且干掉了高景山。此次金军进玫淮西的军队也只有13个万户的编制。此次皂角林之战就杀了他一个万户,可见对金军的打击之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