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抗金四大名將中,劉錡是可能是最被低估、星光也最黯淡的一位。尤其是在他被完顏亮重挫於淮東後,聲譽更是大大受損。然而,客觀評價劉錡一生抗金的戰果,不難發現,他所取得勝利是大大超過失敗的,否則他也配不上“四大名將”這一稱號。

劉錡生於1098年,卒於1162年,從12歲起就承襲父蔭在軍中任職,一步步成長爲宋軍傑出統帥之一。其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戰場上度過的,抗擊金軍的戰績也是非常出色,主要的有四大戰役。

一、富平之戰先挫敵鋒,在五路宋軍中表現最搶眼

這是宋軍首次主動發起進攻金軍的戰役,成功打亂了敵人的戰略部署,在讓南宋軍威大震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劉錡的軍事作戰能力。

建炎三年秋天,宋軍總指揮張浚獲悉金軍準備再度進犯江淮,於是下令劉錡、劉錫、趙哲、吳玠、孫偓五路軍速進關中,希望通過在西部發動對金的戰爭,迫使金軍主力的西調,以解除金對處在東南方面的南宋朝廷的威脅。

戰爭一開始、兩方投入的總兵力約25萬。宋軍約17-18八萬,金軍約6-7萬。此戰以日中爲界,分上午和下午兩場進行。下午的戰鬥一直打到黃昏時分,戰況最激烈的時候,由於環慶路經略使趙哲擅離職守而導致失敗。但在上午這一場,劉錡統領的涇原軍馬出力最多、表現最突出。他本人更是親自率領將士,率先衝向敵陣,從上午七八點戰鬥到下午一二點,斬殺金軍數量非常之多。就連金軍統帥完顏宗弼也身陷重圍,其手下的左翼部隊就此折損,顯然宋軍曾獲得大勝。

富平大戰,張浚手下五路大軍中,唯獨劉錡一人先挫敵鋒,其餘四將則無所作爲,這不能不說是劉錡將才的一種表現。

二、順昌之戰以少勝多,重挫金國“常勝軍”,立下中興首功

1140年五月,金熙宗及完顏宗弼,以收復豫陝之地爲由,撕毀和約,兵分四路,大舉攻宋。完顏宗弼統領10餘萬“常勝軍”,攻下東京後,繼續南下。

劉錡率部於5月15日抵達順昌迎戰。10天后,金軍騎兵來襲擾,劉錡設下伏兵,擒獲兩名金軍千戶,獲知了不少重要情報。

29日,金軍大中渡潁水進犯順昌城下。劉錡以疑兵之計擊退其第一撥進攻。3天后,金軍轉移到順昌城東,劉錡利用金軍騎兵不善夜戰的弱點,派大將閻充率500人發動夜間偷襲,打了金軍一個措手不及。

完顏宗弼很生氣,親自率領10多萬精兵趕來支援,駐軍潁水以北,聲勢浩大。在敵衆我寡、人心惶惶的情況下,劉錡召集諸將曉以利害,激勵將士背城死戰。並派曹成等人散佈劉錡不懂戰守的消息,迷惑金軍。宗弼果然上當,指揮主力圍攻順昌。

劉錡採取以逸待勞之計,一開始堅不出戰,待金軍氣衰力疲之際,才發起佯攻,然後以主力攻擊金軍側翼,竟然以區區五千人馬大敗金軍十餘萬之衆!

在金軍負隅頑抗,不肯撤退的情況下,劉錡趁連日大雨多次發動夜襲戰,打得金軍沒了脾氣,不得不潰逃至東京。

此次大捷重挫金軍主力部隊,對整個抗金局勢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劉錡居功至偉,被宋高宗重重封賞,也確立了他在抗金將帥中的重要地位。

三、拓皋之戰徹底打垮金軍“柺子馬”

順昌之捷後,抗金形勢一片大好。可是由於高宗和秦檜一味求和,急令劉錡和岳飛班師,使得金人得以有了喘息之機,並使許多本已爲宋軍收復的地方再爲金軍佔有,從而爲其捲土重來創造了條件。

紹興11年正月乙卯日,完顏宗弼親率主力自兩淮進攻壽春,韓常部則渡淮進駐廬州邊界。

乙未日,劉錡率部抵達廬州城外,見城池殘破,當即轉戰東關,依水據山以遏制金軍。幾天後,金軍大隊進犯廬州、和州一線,但怕劉錡扼其後,不敢過江。劉錡自東關引兵出清溪,兩戰皆捷。

二月,金軍退至尉子橋,斷橋以自固,並列營於拓皋安徽巢縣西北,認爲這裏地勢平坦,可以展開騎兵攻勢。

劉錡軍迫至石樑河與金軍相遇,石樑河雖湍暴,但只有兩丈多寬,劉錡令士兵拽薪壘橋,金將邢王和大將韓常則以鐵騎十餘萬分兩隊夾道而陣,以“柺子馬”護兩翼進行掩擊。劉錡率軍與金軍決戰,後續趕到的楊存中、王德、張子蓋等部也一齊衝擊,共同打敗金軍,金軍被迫退守紫金山。此役宋軍損失僅九百人,而金軍死傷則以萬計。

“柺子馬”是金軍藉以戰勝宋軍的基本力量,但是一經順昌之戰、二經郾城之戰、三經拓皋之戰後,已基本上被打垮,從此再也不能橫行於戰場上。

四、皁角林之戰大勝金軍,斬其萬戶高景山

皁角林之戰被後世稱爲中興以來抗金戰爭中13次有重大戰功的一次。

此戰發生於紹興31年10月,當時金軍再次進攻兩淮。金將高景山向揚州發起進攻,劉錡派手下大將元琦迎敵,雙方在揚州一帶的皁角林遭遇。宋軍大勝,斬高景山,俘獲金兵數百人。捷報傳到朝中,高宗賞賜了五百兩黃金、七萬兩白銀,犒勞劉錡的部隊。

皁角林之戰,其實比韓世忠備受稱譽的大儀鎮之戰更出色。後者只不過是伏擊了金軍聶兒孛堇所部,殺敵不過數百人,而且並未斬殺其聶兒孛堇本人。而劉錡指揮的皁角林之戰,不僅俘獲甚衆而且幹掉了高景山。此次金軍進玫淮西的軍隊也只有13個萬戶的編制。此次皁角林之戰就殺了他一個萬戶,可見對金軍的打擊之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