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雨傘、玩具,越來越多的共享模式出現在人們身邊。資料圖片

大到短租住房、分時租賃汽車、租用辦公室,小到共享充電寶、服裝租用,可謂是“只有想不到,沒有租不到”——租,作爲一種生活方式漸成流行。

近年來,隨着共享經濟的發展,以租代買的生活方式已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有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參與共享經濟活動的人數超7億。“租”不僅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產業新生態,構建起新的行業標準和秩序。

“租生活”有高品質

約上幾個好友,租車去郊區遊玩,是北京白領張巖週末的娛樂方式。在他看來,租車出行隨用隨開,既滿足了出行需求,又不用爲平日到處找停車場而煩惱,非常方便。“對於不常開車的人來說,租車比買車更划算。”張巖下載了多個租賃平臺,越來越享受“租車生活”了。

租賃市場早已有之,如今,租賃已突破傳統領域,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房屋、汽車、家電等生活必需品,到手機、相機、無人機等電子數碼產品,再到高檔衣物、首飾、鞋、包等個性化用品,甚至玩具、繪本、綠植、藝術品等,都可以通過“租”的方式來獲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擁有並喜歡上了“租客”的身份。

除了使用頻率較高、市場需求量較大的商品可以租用,一些使用頻率低、應用場景少的商品,也在發展出租賃生意,爲顧客提供更多選擇,讓“租生活”也有高品質。

在芝麻信用首頁,每天18元可以租到專業運動相機,每天20元可以租名牌手包,每月469元可租蘋果最新款手機……一方面,這類產品用戶以租代買,更省錢;另一方面,對於商家來說,增加了產品的使用頻次,提高了產品使用價值。

據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影分析,隨着經濟的發展,供給側的變化讓以租代買這種形式成爲可能,爲人們的消費提供了更多選擇的可能性,再加上消費者偏好的變化,讓更多生活化的物品進入到了租賃的視野中,也進一步促進了租賃市場的發展。

信用需要“守門人”

“萬物可租”時代,彷彿離人們越來越近了。一項調查顯示,70.9%的受訪青年體驗過以租代買的消費方式,57.4%的受訪青年認爲物品更新換代快,租用可以隨時體驗最新潮流。

租房、租車、租珠寶、租名品箱包……租賃平臺發展日新月異。租賃行業的運營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物品的使用效率,讓物品發揮更大的價值。閒置商品、資源的所有者,通過互聯網平臺,以信用機制做擔保,有償轉讓使用權。它的本質就是整合社會閒置資源,共同擁有但不佔有,共同分享共同獲利。

因此,類似於芝麻信用這類信用安全守門人,便成爲了租賃經濟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以共享單車爲例,螞蟻金服數據顯示,兩年多來,螞蟻金服累計爲近50個城市4800萬用戶減免押金超過98億元。

專家認爲,信用商業的培養是個長期過程,要通過完善和推廣大數據信用體系,加快政府部門服務信用體系、企業經營誠信體系、個人信用使用和管理體系融合,加速信用意識和環境形成。

租賃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風險和隱患,安全是其中之一。專家認爲,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安全保障體系,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個人信息等安全保護,增強數據安全預警和溯源能力。

“只有真正做到發展共同推進、安全共同維護、治理共同參與、標準共同遵守,人們才能暢享共享紅利。”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曾說。

造就產業新生態

租,看似小事卻做成了大產業。來自第三方的創業市場統計報告顯示,2017年在商品共享或租賃領域的創業項目獲得融資總額達231億元,這在2015年僅爲5.98億元,三年時間暴增近40倍。

“租”不僅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產業新生態,推動共享平臺與工廠、供應商協同合作,構建起新的行業標準和秩序。

基於共享模式,短租民宿有效盤活了閒置住房資源。以房屋短租爲例,數據顯示,途家網今年上半年其全球房源突破120萬,其中國內房源超過80萬。而圍繞房屋短租,也延伸出新的市場空間。房屋租賃涵蓋設計、裝潢、搬家、保潔等產業體系,房屋管家、房檢專員等新職業隨之產生。

“共享經濟向製造業領域深入滲透、全面融合以及再次創新,將大幅提升製造業信息化、數字化水平和協同創新效率,推動中國製造轉型升級。”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峯認爲,未來將有更多製造業龍頭企業轉向共享平臺,開放自身優質資源並提供社會化服務。

如今,包括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巨頭都加大了對信用租賃業務的投入。然而,相比於歐美國家超30%的租賃滲透率,中國的租賃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滲透率僅有4%,一些細分領域仍是“無人區”狀況。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未來智庫專家胡延平表示,信用租賃這個行業是需要時間成長的,租賃市場結合互聯網手段、信息,需要一個過程,對信用租賃的成長不能操之過急。未來一定是多方協同的結果。“只有多方協同,纔能有個更多的數據、更低的獲客成本,以及更健全的信用體系。”胡延平說。(記者 王 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