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銘

財經專欄作家

獨立撰稿人

圖蟲創意 圖

“更多資金的進入,對於私募行業的研究水平、公司治理、風控與內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繼平安銀行後,招商銀行於近日推出了私募定投服務,並將認購起點降至40萬元,定投金額1萬元起,認/申購費率均爲0.5%。此舉也正式打破了私募行業的百萬門檻。招行挑選的首批10傢俬募均是知名私募,包括淡水泉、重陽、拾貝、朱雀、中歐瑞博等,因此備受市場關注。

歷經多年的發展,與當初相比,私募行業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的數據,截至今年10月底,全國已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爲2.44萬家,已備案的私募基金爲8.07萬隻,管理基金規模達到了13.69萬億元。而同期公募基金管理的規模爲13.91萬億元,私募與之相比並不遜色。因此,今後資本市場或將出現公募與私募齊頭並進的格局。

根據規定,私募行業的投資門檻爲100萬元。在招行將私募投資門檻降低之後,今後該門檻是否會進一步降低顯然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長期以來,由於門檻的高企,私募行業的發展其實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與私募定投相比,已開展多年的公募定投的門檻要低得多,既沒有像私募行業那樣的100萬元的門檻,也不會像平安銀行、招行定投業務那樣定投金額不低於5000元或1萬元。公募基金定投業務,即使每月投入100元,也會被允許。因此,這更適合資金實力有限,但又熱衷於理財的投資者。

相對於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納入監管還是近些年的事情。雖然起步較晚,但私募基金的發展卻異常迅猛。這既與私募行業的特性有關,也與社會資金追求財富的保值、增值有關。而且,由於私募行業往往奉行盈利分成的運作模式,不像公募那樣無論盈虧都要提取管理費,在這方面,私募行業也要顯得更加公平,對投資者也更加具有吸引力。

在筆者看來,此次私募百萬門檻破局,對於私募行業而言,是一種挑戰。歷經多年的發展後,私募行業已步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每年新增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並不少,但與此同時,被註銷的也不在少數。而且,規模較大,在市場上頗有知名度的,也往往只有少數的幾家私募基金,這也凸顯出私募行業的一大短板。

但私募百萬門檻的破局也將爲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門檻的降低,將有更多的投資者有資格進入,也意味着私募行業的資金將進一步擴容,進而促進這個行業的發展。但另一方面,更多資金的進入,對於私募行業的研究水平、公司治理、風控與內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會導致私募行業的進一步洗牌。一些經營不善,投資研究能力較差的私募,可能就此出局。而在公司治理等多方面都突出的私募,將能借此機會進一步做大甚至做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