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不少老人走失的消息,姜女士最近想給家裏老人買個能定位又操作簡單的防走失手錶,但找一款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產品卻讓她犯了難。最近,給家裏老人買一款既能定位又能通話的智能手錶,讓姜女士犯了難。

原標題:給老人買款智能設備爲何這麼難

實習記者 楊天悅

“買了老年手機,老人出門時卻總忘了要隨身攜帶,智能手環必須要綁定手機才能用。”看到不少老人走失的消息,姜女士最近想給家裏老人買個能定位又操作簡單的防走失手錶,但找一款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產品卻讓她犯了難。“看到的全是兒童手錶,但卡通風格的給老人用畢竟不合適,錶帶也不夠長。”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北京戶籍老年人口已經突破戶籍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在“北京尋人”的微博超級話題中,也幾乎每天都能看到老年人走失的新消息。但讓姜女士和許多人不解的是,面對廣闊的受衆羣體,市場上老年智能產品的投放卻幾乎是一片空白。

老年智能設備市場難找

最近,給家裏老人買一款既能定位又能通話的智能手錶,讓姜女士犯了難。原來,姜女士的父親已經80多歲,但還是每天都習慣出門遛彎,一去就是幾個小時。“近點兒的就是在小區裏下下棋、去菜市場買個菜,天氣好的時候還會自己坐公交車去逛街、趕集。”姜女士說,父親有一次在路邊被電動車碰倒了,幸好沒傷着,自己回到了家。從那之後她就給父親配了一部老年手機,“但他出門時總是忘帶,有時候帶了也不太會用。”姜女士想起廣告中常看到的兒童智能手錶,卻發現很難找到一款適合老人的。

“各大品牌都看過了,就是沒怎麼見專門爲老年人設計的手環或者手錶。兒童手錶設計太卡通,老人胳膊粗戴不上;智能手環功能很多,操作起來太複雜,大部分還需綁定手機才能用。其實給老人用,有實時定位、隨時接聽電話和一鍵報警三個功能就足夠了。”姜女士挑了半天,最後給父親買了一隻360老人手錶。除了實時定位、無障礙通話和一鍵求救等基礎功能,還能進行全天候的心率檢測和血壓測量,但419元的價格並不便宜。一名同時購買了老人手錶和兒童手錶的消費者在評論中表示,儘管老人手錶的價格更貴一些,但卻沒有兒童手錶好用。

近幾年,華爲、榮耀、小米、科大訊飛、小天才等企業都推出了各式各樣的兒童智能手錶,但專門針對老年羣體的產品卻很鮮見。“老人嫌操作太麻煩記不住,雖然手環功能一大堆,但對老人來說和電子手錶沒什麼兩樣。”虞女士曾經給70多歲的父親買了一個智能手環,但很快就被棄置在家了。

想買便宜實惠只能選擇小品牌

記者注意到,360官方旗艦店裏的兒童手錶共有十多款,除了定位、通話等基礎功能之外,還搭載防水、智能問答、移動支付等五花八門的附加功能,價位在199元至上千元不等。其中最便宜的一款月銷量超過7500件,而最貴1099元的手錶月銷量也達到了200件。但老人手錶只有一款,售價419元,月銷量只有200多件。

360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此前也曾嘗試過製作老人健康手錶這類產品,但都是客戶定製的。“今年看到老年市場一直沒有合適的產品,所以專門成立團隊開發出這款適合老人的手錶,9月剛上市。”這名負責人同時透露,年前還會再上市一款產品。

而其他幾家企業在這方面似乎還尚未佈局。科大訊飛旗下的淘雲科技是專門製作兒童智能產品的品牌。據相關技術人員介紹,GPS定位、緊急通話、一鍵求助等相關技術,已經是很成熟的基礎技術,但科大訊飛目前並沒有針對老年市場推出智能電話手錶等產品。記者也同時嘗試聯繫了華爲和小米,但截至發稿時均未得到答覆。

消費者要想買到便宜實惠的老年智能設備,只能選擇一些比較小的品牌。記者在網購平臺上搜索老年手環後發現,出現的是清一色的真匠、喜荷、樂志等相對不那麼知名的品牌。“我還是比較信賴大品牌,無奈選擇餘地太小。”購買了其中一款的一名消費者評價說。記者注意到,這款手環的月銷量已經達到近4000只。

失憶老人更需易用便捷智能產品

小衆品牌的高銷量也體現出老年市場對於智能便攜設備的需求。

老年羣體對新事物的接受力普遍較弱,能熟練操作智能手機的也佔少數,他們對於操作簡易且便攜的手錶、手環類智能設備有天然需求。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或許是另一個更加重要的使用羣體。

阿爾茨海默病許多人都不陌生,這種慢性神經系統退化的疾病造成全球4300萬患者失去記憶,其中,中國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達到1042.7萬。目前,中國已經成爲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而隨着老齡化的加劇,預計到2040年,我國癡呆患者人數將超過2200萬人。對於失去記憶的老人而言,獨自外出時易用、便攜的科技設備可能就會成爲“救命稻草”。

老人和兒童在社會中都是弱勢羣體,但兒童類產品層出不窮,面向老年羣體的產品卻很少。有業內人士認爲,這主要與收入結構、消費習慣、社會重視程度等因素相關。“近兩年來,政府陸續開始出臺老年人相關的保障制度,也希望更多的企業能通過實際行動給老年人帶來更多關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