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藥片帶來民生大實惠(健康焦點)

本報記者 李紅梅

江蘇省連雲港市中雲街道西諸朝村,家庭醫生在爲村民講解用藥常識。

耿玉和攝

核心閱讀

今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短缺藥品保供穩價工作的意見》,提出促進基本藥物優先配備使用和合理用藥,逐步實現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二級公立醫院、三級公立醫院基本藥物配備品種數量佔比原則上分別不低於90%、80%、60%。國家醫保局等4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完善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要求,“兩病”參保患者門診發生的降血壓、降血糖藥品費用由統籌基金支付,政策範圍內支付比例要達到50%以上。

目前,國家基本藥物達到685種,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二級三級公立醫院配備比例逐步提高,報銷比例不斷提升,保障了羣衆基本用藥需求。

今年,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走過了10年。目前,國家基本藥物達到685種,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二級三級公立醫院配備比例逐步提高,報銷比例不斷提升,保障了羣衆基本用藥需求。同時,與分級診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慢性病管理、健康扶貧等政策聯動推行,羣衆用藥更加公平可及,尤其是貧困人羣、慢性病患者用藥負擔大幅減輕。

大大減輕了羣衆的用藥負擔,減少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

一片6毛錢的藥片,把楊文雄的高血壓控制住了。70歲的楊文雄是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攔隆口鎮白崖二村村民,5年前在縣第二人民醫院確診爲高血壓。此後楊文雄便自己買降壓藥他巴唑片,長期服用。楊文雄有時在藥店買,有時在醫療機構買,藥價不算高,但對於他的家庭來說還是有點喫不起。2016年底,楊文雄一家被當地確定爲建檔立卡貧困戶,從此以後,楊文雄開始享受當地貧困人口基本藥物保障政策,定期到村衛生室開藥,幾乎沒有自付費用。

“我現在喫的是基本藥物硝苯地平緩釋片,效果挺好,這幾年血壓一直控制得很好。村醫經常上門來給我量血壓,問我身體情況,特別細心,感謝村醫這麼照顧我。”楊文雄說。

在白崖二村村衛生室,記者看到藥架上擺放了上百種基本藥物,村醫範守存說,這些藥基本滿足了村民的需求。她還拿出記錄基本藥物的處方單和開藥記錄本,上面有像楊文雄這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基本藥物開藥情況。在當地,建檔立卡貧困人羣開基本藥物還能享受額外的補助政策,買藥幾乎不用花錢,病情控制得較好。

村衛生室的隔壁住了一位77歲的老人伊元春,多年來患有慢性肺心病、高血壓,全靠村衛生室定期給他開硝苯地平緩釋片和茶鹼緩釋片控制病情。這兩種藥品也是基本藥物,老人長期能喫得起了。

在國家基本藥物政策基礎上,結合健康扶貧政策,西寧市對西區三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共3萬多人進行基本藥物保障。針對一些常見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腹瀉等,以及高血壓、Ⅱ型糖尿病等13種慢性病,提供33種基本藥物,由市政府進行補助。隨機問卷調查顯示,87.6%的服藥人羣表示減輕了用藥負擔,尤其是慢性病服藥人羣中93.2%的患者表示大大減輕了用藥負擔。

2009年,我國開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2018年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品種增加到685種,突出常見病、慢性病以及負擔重、危害大疾病和公共衛生等方面的基本用藥需求,注重兒童等特殊人羣用藥。由於報銷比例高,羣衆身邊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並充足供應,大大滿足了百姓的基本用藥需求。在此政策基礎上,多個省份近30個市、縣試點對貧困人羣、慢性病人羣進行保障使用,主要是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嚴重精神障礙等慢性病,大大減輕了羣衆的用藥負擔,減少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農村居民和貧困人口的獲得感大大增強。

降低羣衆藥費負擔是國家建立基本藥物制度的目標之一。2018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意見》明確提出,逐步提高基本藥物實際保障水平, “在高血壓、糖尿病、嚴重精神障礙等慢性病管理中,在保證藥效前提下優先使用基本藥物,最大程度減少患者藥費支出,增強羣衆獲得感。”

針對慢性病人羣開展基本藥物保障,可以起到“花小錢辦大事”的功效,提高羣衆獲得感

任佪蓉是攔隆口鎮中心衛生院公共衛生醫師,她和村醫範守存等5人組成家庭醫生團隊,每個月到簽約居民家裏隨訪。健康服務記錄本完整地記錄着每月一次家庭醫生的隨訪、藥品、諮詢等服務時間和內容。

西寧市抽樣調查51所鄉鎮衛生院和33所貧困村衛生室,發現通過13種慢性病基本藥物保障政策,這些機構已經建立慢性病分類治療機制,患者接受管理的依從性提高,慢性病得到規範化治療和管理,有效控制了病情發展,預防了併發症發生,提高了生活質量。

上海市嘉定區從2007年起對農村高血壓患者提供6種基本藥物保障,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爲每名患者配置了小藥箱,並給予健康教育和指導、隨訪等服務。成立了“健康自我管理小組”,每兩週開展一次活動,還有健康教育宣傳員隊伍,協助小組進行健康促進工作。12年來,受益農民達到9032人,不僅大大減輕了農民的經濟負擔,還有效控制了目標人羣的血壓水平,提高了高血壓的規範管理率,降低了腦卒中等疾病的發病率。

浙江省台州市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羣實施基本藥物保障政策已有8年。北京大學課題組對其抽樣數據進行分析顯示,台州市對高血壓和糖尿病的基本藥物保障工作投入產出比分別爲2.25和4.80,也就是財政每投入1元保障基本藥物,患者服藥依從性改善、併發症減少,平均每年每人可以分別減少2.25元和4.80元的醫療費用支出。

中國藥科大學完善基本藥物制度課題組成員李偉說,基本藥物制度的價值內涵就是滿足人們的健康需求、保障公民健康權,讓人人買得起、用得上。慢性病人羣如高血壓、糖尿病人羣,一般具有病程長、老齡化、多項慢性病共存的特徵,用藥成本對於此類人羣也是較大的衛生費用支出。如果慢性病沒有很好控制,會出現病情遷延,引發更嚴重疾病。針對慢性病人羣開展基本藥物保障,可以起到“花小錢辦大事”的功效,提高羣衆獲得感。

與分級診療政策銜接,有利於激勵基本藥物使用,引導慢性病患者下沉,放大惠民效應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實施基本藥物保障以來,村民在村衛生站看病只收1元錢掛號費,基本藥物品種達到330種,完全能滿足村民的基本用藥需求。村醫承擔着40%的公共衛生服務,和鄉鎮衛生院一起履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基本藥物花錢少,吸引着村民定期去村衛生室,接受家庭醫生的慢性病管理服務和隨訪服務。

今年3月制定的《花都區整體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方案》,不僅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慢性病管理與基本藥物制度銜接,還將其與醫聯體分級診療、藥品帶量採購、醫保報銷、醫務人員考覈等政策銜接,有效緩解了看病貴。花都區兩家三甲醫院牽頭全區鎮街級衛生機構,建成兩個醫療集團,成立集團藥事委員會,統一用藥目錄,優先將國家基本藥物、醫療機構集團內慢性病用藥納入目錄,明確基本藥物在各級醫療機構配備使用比例。

目前,我國很多地方政策聯動緊密,上下機構用藥銜接,與糖尿病、高血壓門診用藥納入醫保報銷等政策銜接,讓基本藥物制度更加惠民。如西寧市將健康扶貧政策與基本藥物政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慢性病管理相結合,加大對貧困、慢性病人羣的保障力度;上海市嘉定區、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與高血壓、糖尿病門診報銷政策統籌銜接;河南省息縣與慢性病管理、公共衛生服務結合,提供多樣化服務,根據病情制定不同等級服務包,針對不同病情的慢性病患者實施簽約治療服務等,基本藥物供應、支付和使用的保障鏈條更加完善。實踐證明,基本藥物制度提升了基層衛生服務能力,促進了分級診療,減少了患者藥費支出,提高了羣衆滿意度。

李偉認爲,基本藥物制度與分級診療政策銜接,有利於激勵基本藥物使用,引導慢性病患者下沉,放大惠民效應。同時,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與醫療保障政策聯動,將讓羣衆感受到原有福利不降低、民生保障有增量。

北京大學藥學院教授、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說,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奠定了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的基礎,成爲醫療衛生領域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基本藥物政策具有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特點。隨着基本藥物制度的不斷發展,其優越性將更加凸顯,羣衆受益程度隨之提高。我國應不斷發展和完善基本藥物制度,與醫療、醫保等系統更加緊密聯動,保障羣衆的基本用藥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