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部電影在走進其它國家進行宣傳時,在海報上多多少少會進行一些本土化的設計修改,比如很多歐美影片在走進中國市場時會招人專門設計一系列中國風濃郁的海報,這種“反差”有時帶來的視覺效果和宣傳效果都是極好的。發行商韓國索尼影業還邀請了插畫師Son Eunkyoung爲電影創作手繪海報,麥克筆、蠟筆和彩鉛描繪出的經典畫面一秒就把人帶回到觀影時的熟悉感中。

一起來看看韓國設計師的電影海報吧~~

作者|言默design

近日,美國《時代週刊》公佈了2019年度十佳電影,榜單涉獵範圍很廣,既有流媒體Netflix自制影片《愛爾蘭人》,也有大導演昆汀的新作《好萊塢往事》。

不過這份榜單中最引人注目的電影《寄生蟲》,是唯一來自亞洲的電影,還獲得了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的金棕櫚大獎。從《釜山行》到《寄生蟲》,韓國電影的熱度一直不減,連帶着海報設計也被人拿出來表揚一番。

韓國的平面設計行業不僅在本土電影的海報設計上做得非常出色,引進外國電影時推出的海報更是精益求精,甚至被影迷誇讚超越了原版。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韓國的電影海報設計~~

《卡羅爾》改編自小說《鹽的代價》,兩位女性主角之間的情感細膩又曖昧,還帶着一絲不確定。電影中還多次出現了起霧的車窗、紛揚的大雪和淅瀝的小雨等場景,朦朧的美感讓人着迷。

韓國版的海報保留了原標題,翻譯片名放在最下方並不喧賓奪主,讓人第一眼就注視到主角們凝視的眼神。

另一版海報中,設計師選取了雪景下的兩人,一個成熟優雅,一個文藝清新,溫暖柔和的色彩像是給這部電影加了一個粉色的濾鏡。

拋開奧斯卡頒獎典禮時的烏龍,從導演到主演都默默無聞的小成本電影《月光男孩》靠着故事就非常吸引人。

國際版海報的設計中規中矩,用高飽和度的色彩和拼接的方式來表現人物的三個人生階段。黑色的身體,在色彩的衝突與和諧中,充滿了力量、極端和愛。

韓國設計師則是用細膩的素描筆觸描繪出三個時期的模樣,色調非常柔和。冷酷高傲的男孩其實也有血有肉,有愛和信任。

電影《朱莉小姐》改編自經典的同名室內劇,挪威版海報設計是平平無奇的三分構圖法,用勞模姐的知名度來吸引觀衆。

這一版韓國海報的構圖非常特別,大寫字母J貫穿畫面,簡單有力,主演沒有露面,更顯深意。

將主海報拆開就變成了角色海報,可以看到勞模姐傾斜倚靠在樹上的身影恰好和斜體“J” 相映成趣。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這部電影給人的感覺非常美,海邊和酷暑結合的意大利鄉村風景讓人難忘,連蟲鳴都如此悅耳。

影片沒有過多的敘事,編劇James Ivory只設置了一連串讓人心動的小細節,配合Sufjan Stevens輕柔空靈的插曲,從試探、誤解再到爆發的感情讓六個星期長的夏天成爲了永恆。

韓國設計師並沒有採用原版劇照,而是選擇了其他更具有代表性的場景照,配合細體的手寫片名,是初戀的感覺沒錯了

發行商韓國索尼影業還邀請了插畫師Son Eunkyoung爲電影創作手繪海報,麥克筆、蠟筆和彩鉛描繪出的經典畫面一秒就把人帶回到觀影時的熟悉感中。

我跟想介紹一下這部影片的英文名《Lean On Pete》,這部影片與馬有關,卻又與馬無關。影片至始至終都是圍繞着男主人公查理·湯普森開展,有關社會問題,有關男性成長話題。

影片的基調有幾分陰鬱的色彩,不是浪漫愛情主題,沒有《Call Me By You Name》的那種清新勁兒。但影片中所展現的環境和景色卻又和《Call Me By You Name》有異曲同工之妙,多了幾分荒野的美。

影片的正式版海報中,淡淡的清新自然的風格,但這粉色的字體將這種清新放大,讓正式版海報充滿了文藝的氣息,卻又不失英國少年的硬氣。

當海報走進韓國,就又成爲了另一種風向。整張海報被粉色的濾鏡包裹,藍天上都漂浮着粉色浪漫的雲朵,少年牽着馬匹,眼裏是望向遠方的溫柔。片名分佈在海報的邊緣,字體的色彩同樣是粉色,但比正式版海報的飽和度更低,少了幾分力量,也更顯溫柔與浪漫

無論是《Call Me By You Name》,還是《Lean On Pete》,影片本身就有清新的走向,但當這種清新走進韓國,又被創作出另一個分支,讓海報的清新徹底的走進我們的心底,無法抗拒。

一部電影在走進其它國家進行宣傳時,在海報上多多少少會進行一些本土化的設計修改,比如很多歐美影片在走進中國市場時會招人專門設計一系列中國風濃郁的海報,這種“反差”有時帶來的視覺效果和宣傳效果都是極好的。

注: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梅花網立場。

本文由言默design投稿梅花網,並經梅花網編輯發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