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一辈还曾混过电影论坛的影迷,多少都会记得十多年前在论坛上和人唇枪舌剑的光景。

那时候无论哪个电影论坛,都会有这么一个“月经帖”——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谁的演技更牛(或者是,你更喜欢谁,反正是差不多的意思)。

此类“月经帖”下面,往往还附了一个投票,结果永远是不相上下。

帖子里总是充满了情绪激动的火药味,有多少人力挺德·尼罗的演技千人千面,就有多少人支持帕西诺的眼神和呼吸都可以穿透屏幕。 总之,从70年代初差不多同时崛起的这两位,基本上就是国内大部分影迷在谈论演技时会第一时间想到的名字。

通常所说的“影帝”或者“戏骨”这样的词,显然难以充分表达影迷对他们的尊重,在后者的心中,他们就是表演万神殿里,最值得膜拜的两尊真神。 影迷们就德·尼罗和帕西诺谁的演技更牛争执不休的劲头,很有点像球迷永远就贝利和马拉多纳谁是真正的球王无法达成一致,贝利和马拉多纳永远不可能在同一场比赛里较量,但好在德·尼罗和帕西诺总是有可能在同一块银幕里同框。

但遗憾的是,这两位真神此前寥寥三次的同框,其中两次就留下了这样或那样的遗憾。

《教父2》里两个人生活在永不交织的平行时空,十多年前的《正义杀戮》被不入流的导演琼·阿弗内特拍得甚至难称平庸,于是只剩下一部迈克尔·曼的《盗火线》。

这部本来质素平平的警匪双雄片,因为有了德·尼罗和帕西诺的加入,方得以跻身当代经典。

人们会一遍又一遍地回味片中帕西诺射杀德·尼罗后怅然若失的眼神,那是他毕生唯一的对手,同时也是他唯一的知己,那种言语难以描摹的惺惺相惜,才足以匹配人们对这两位演员的想象。 说这么多,是因为在谈论《爱尔兰人》之前,你必须把关于德·尼罗和帕西诺的回忆全部唤醒,才能够真正进入并享受这部电影。

你甚至应该回忆起当初马丁·斯科塞斯说他要再找德·尼罗合作一部黑帮片时的激动,回忆起这部曾经叫做《听说你刷房子了》的电影还将请到帕西诺加盟时的狂喜,以及几经周折之后终于开机后的内心安定与踏实。

你应该记得,这部电影经过了多么漫长的等待,然后今天你才能心满意足地告诉自己,这一切的等待全都值得。 如果你是一个对德·尼罗和帕西诺的那些经典作品烂熟于心的影迷,你自然很容易在《爱尔兰人》里找到他们主演的那些经典黑帮片的影子。 整部《爱尔兰人》像《好家伙》一样,借助德·尼罗饰演的弗兰克·希兰的回忆娓娓道来。

像《好家伙》里雷·利奥塔饰演的亨利一样,弗兰克也是一个因为偶然加入黑帮的街头混混,这个一生都在努力在黑道家族中向上攀爬的爱尔兰人,最后也成为整个黑帮仅有的幸存者。 在这里,你会看到《教父》里反复强调的对黑手党教父的尊敬,以及丧失这种尊敬的可怕下场。

你也会看到《教父》不厌其烦重申的对家人的保护,以及这种极端观念下的保护是如何反噬自己。 你会发现《好家伙》里一心要在黑帮家族里登堂入室的乔·派西,这一次真的一开始就是握有戒指的高层。

你也会发现性格依旧火爆的帕西诺不再是那个心思缜密的迈克·柯里昂,而是那个端起机关枪恨不得向全世界怒吼的托尼·蒙大拿。

而且,他还要在片中嘲笑一下“托尼”,“黑手党里的那些西西里人好像再也想不出另一个名字”。 《爱尔兰人》本质上讲述的是一个黑帮从鼎盛到衰亡的漫长过程,这部电影的观感,也像看了一辈子的黑帮片加起来那么漫长(伤感而非贬义的漫长)。 在这个过程中,弗兰克从一个平庸无奇的卡车司机,一步步从杀手跻身为叱咤风云的黑帮大佬,最后又成为一个被家人抛弃的孤家寡人。

他与帕西诺饰演的吉米·霍法的友谊,是整个黑帮鼎盛时期的见证。

弗兰克和吉米的交好,意味着黑白通吃和肆无忌惮,而那个令人伤感不已的结局——弗兰克最后不得不亲手干掉吉米,而且是用背后开枪这样最卑劣的方式——则意味着每个黑道中人棋子般的宿命。

没有人能够违抗上面的命令,没有人知道自己会在何时以怎样的方式死去。 斯科塞斯用相当冷峻的镜头去一次又一次地表现那些枪杀和爆炸,没有铺垫,没有特写,一切就是如此自然而然地发生。

同时他也不忘又极其讽刺的字幕,去告知我们那些如走马灯般登场的黑道中人的命运,绝大多数都死于帮派的暗杀,很少有人活过了1980年。 到最后,弗兰克的所有家人都离他远去,所有敌人和朋友都死了,只有他活了下来。

最讽刺的一幕是,当多年后警察前来盘问他多年前关于吉米的往事时,他让警察去找自己的律师。警察的回答是,“他死了。”弗兰克下意识地问,“谁干的?”答案是“癌症”。

你看着只能借助拐杖和轮椅艰难行动的弗兰克,会感觉他不是在受法律的制裁,不是在受道德的审判,也不是在受良心的逼问,而只是在忍受时间的酷刑。

他无法向神父告解,更无法向警察坦白,因为他一辈子的行为准则都是保守秘密,但当他肚子里的秘密已经没有人在乎时,他活着就成了一种诅咒。

衰老,成了整部电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这种衰老首先是由于三位主演本人,德·尼罗、帕西诺和乔·派西分别已经76、79和76岁,在电影中的大部分时候,他们都需要借助特效技术,让自己看上去更年轻一点。

但即便如此,那种难以掩盖的衰老感依然刻在他们身上。尤其是如果你熟悉德·尼罗和帕西诺年轻时的容貌,就更会对这种衰老唏嘘不已。 当故事进展到他们饰演的角色都已足够老的时候,那种未经遮掩的衰老更是让人不忍直视。

德·尼罗大腹便便窝在轮椅里,头发散乱,乔·派西最后出现的一幕更加夸张,活像一具彻底失去了血色和弹性的包骨人皮。 其实,摄影机背后的斯科塞斯,也一块跟着他们衰老了。

虽然他依然可以制作这样一部宏大的史诗,甚至史无前例地把黑手党和政府首脑的恩怨纠葛在历史视角下如此直接地勾连起来,但最后为他的电影投资的,却是Netflix这样的流媒体巨头,电影上映的方式,也不再是他热爱的大银幕。 就像在电视或是电脑前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也早已不是当初那些会为了德·尼罗和帕西诺争得不可开交的影迷,现在的影迷热衷的,大概只会是漫威和DC谁更牛逼。 这就是斯科塞斯所说的如今的很多movie不是cinema的时代,时间总是如此平静地碾过每一个人。

如果你想寻找早已逝去的美好时光,大概只能躲进一部《爱尔兰人》这样的电影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