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瞭解,地震預警,是基於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利用地震傳感器及相關技術系統建立的地震預警網全自動地在破壞性地震發生時,對還未受波及的用戶,提前幾秒到幾十秒對目標區域發出預警的行爲,能夠減少人員傷亡和次生災害。地震預警是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利用地震傳感器及相關技術系統建立的地震預警網全自動地在破壞性地震發生時,對還未受波及的用戶提前幾秒到幾十秒對目標區域發出預警的行爲,能夠減少人員傷亡和次生災害。

今日15時20分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發生4.6級地震,當地當電視、廣播、APP等均發出地震預警信息。

四川綿陽發生4.6級地震,提前7秒電視彈窗預警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應急管理部門(原地震部門)聯合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本次地震,給綿陽市提前7秒預警,爲成都市提前25秒預警。

一些位於震中附近的電視、手機、專用地震預警終端等發出預警。初步統計表明,綿陽、成都等地應用地震預警的學校收到預警,師生緊急避險疏散。

值得強調的是,更新升級後內置了地震預警功能的電視用戶也表示收到了預警。

四川省地震預警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表示,具有中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地震預警成果,已經處於全球領先水平。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應急部門(原地震部門)合作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覆蓋面積達220萬平方公里,覆蓋中國地震區人口90%,已成功預警蘆山7級地震、魯甸6.5級地震、九寨溝7級地震等53次破壞性地震。

據瞭解,地震預警,是基於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利用地震傳感器及相關技術系統建立的地震預警網全自動地在破壞性地震發生時,對還未受波及的用戶,提前幾秒到幾十秒對目標區域發出預警的行爲,能夠減少人員傷亡和次生災害。中國是繼日本、墨西哥之後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

延伸閱讀:

唐山發生4.5級地震 地震前2秒鐘電視彈窗發預警

12月5日8時02分,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發生4.5級地震,同樣地,地震前2秒鐘電視彈窗發預警。

部分唐山居民拍到了自家電視彈出的地震預警畫面,震後在網上引發關注。預警信息由減災所“大陸地震預警網”提供,通過加密網絡傳遞給酷雲互動的服務器,由其內置在智能電視的ACR人工智能軟件模塊來傳遞。

雙方的地震預警服務器保持實時網絡連接,在收到地震預警信息時彈窗顯示地震預警並進行語音播報。這些智能電視、戶外大屏接到地震預警信息後,將在1秒鐘內做出反應,在電視和大屏幕上彈窗顯示地震預警並進行語音播報。地震預警需要秒級響應,網絡電視因爲延遲短、覆蓋面廣,是傳遞地震預警的理想方式。

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本次地震,給唐山市提前2秒預警,給天津市提前11秒預警。王暾強調,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報。地震預警是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利用地震傳感器及相關技術系統建立的地震預警網全自動地在破壞性地震發生時,對還未受波及的用戶提前幾秒到幾十秒對目標區域發出預警的行爲,能夠減少人員傷亡和次生災害。“在全球範圍內,地震預報還是個技術難題,目前還做不到。”

他進一步解釋道,地震預警即在可能發生地震的區域安裝大量的地震預警傳感器,這些傳感器監測到從地下傳遞到地表的震動,把這些監測到的數據通過網絡以電波的形式傳到預警中心,或者以網絡的形式傳到預警中心,預警中心自動地分析這些數據。

“15到18公里佈置一個監測儀,目前全國有5800個。”王暾說道,對地震預警而言,或者是地震導致的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如果能監測到,提前幾秒鐘就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理論研究表明,3秒的預警時間,可以減少人員傷亡14%,10秒減少39%,而20秒能讓人員傷亡減少6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