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業內人士認爲,隨着資本市場退燒,淘集集不是第一個被淘汰出局的創業公司,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因爲從行業看,與淘集集類似的企業還有不少,比如曾經的共享單車明星企業小黃車ofo,以及再早些時候靠燒錢和補貼奪取市場的“千團(團購網站)大戰”等。據該員工透露,正如公告所說的,淘集集在公司內部也表示爲員工預留了11月的工資,但因公司支付寶賬戶被凍結,工資和社保無法如期發放,可能會延遲。

(原標題:淘集集破產,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上觀)

摘要:淘集集破產對創業公司提了一個醒。

淘集集破產,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上觀

12月9日,社交電商平臺淘集集通過官方微博宣告併購重組失敗,公司破產。對此,外界一片唏噓——作爲新興電商,淘集集有過半年累計1億用戶的“輝煌戰績”,曾是投資人眼裏的“明星企業”;可最終,從上線服務到宣告破產,淘集集只存活了一年多時間。

其實,審視淘集集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市場更需要穩紮穩打的發展方式,依靠“拉投資-燒錢-擴大規模”的發展路徑已經不可行。

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到,成立才一年多的淘集集之所以會受創投界關注,是因爲它與拼多多有不少共同點:都主推高性價比產品,都從下沉市場起步,都在短期內積累了大量用戶。但淘集集與拼多多又有不同之處,最大的區別在於,淘集集除了快速擴張的商品種類和用戶數量外,企業本身的“造血”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競爭力,規模發展主要依靠外部投資。尤其是基於“半年積累1億用戶”的“戰績”,年輕的淘集集對通過融資獲得發展的方式非常樂觀,在經營過程中出現了“挪用商家貨款對平臺用戶進行補貼-用更好看的用戶數據來創造更好的融資條件”等非正常發展途徑。最終,因投資人“變臉”而導致資金鍊斷裂,“內憂外患”不得不宣佈破產。

相關問題從淘集集公佈的破產公告也能看出。在公告中,淘集集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正平承認,併購重組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融資金額未能如期到賬。他表示,淘集集一共花費兩個月時間來實行併購重組計劃,可最終在併購款打款階段出現問題。可見,資金鍊斷裂成爲淘集集的“催命符”。

淘集集內部員工也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確認,既看到了公告,也收到了來自張正平的內部信,“員工心情不太好”。據該員工透露,正如公告所說的,淘集集在公司內部也表示爲員工預留了11月的工資,但因公司支付寶賬戶被凍結,工資和社保無法如期發放,可能會延遲。“其實,除了工資、社保外,還有沒有用的年假、日常工作所涉及的報銷款項等。雖然公司承諾會兌現,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大家都不樂觀。”該員工語氣沮喪。

淘集集的供應商也非常着急。記者發現,淘集集的app和小程序仍在運行,甚至首頁仍有“下單賺現金”等營銷活動。但在小程序的商品頁面,客服顯示的淘集集電話已經無人接聽。很多商品顯示在售,商家卻已不發貨。從12月9日起,更有不少被拖欠貨款的供應商前往淘集集總部討要說法,但沒有得到有價值的信息。張正平則在公告中表示,由於公司已經無法繼續經營,將弱化線下接待,主要改爲線上接待,“會開通一個供應商代表羣、一個廣告代理羣和一個線上溝通專用微信或QQ,會按照順序接待每一位債權人”。

從現狀看,淘集集的破產清算情況不容樂觀。業內人士認爲,隨着資本市場退燒,淘集集不是第一個被淘汰出局的創業公司,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因爲從行業看,與淘集集類似的企業還有不少,比如曾經的共享單車明星企業小黃車ofo,以及再早些時候靠燒錢和補貼奪取市場的“千團(團購網站)大戰”等。綜觀這些企業的發展,有其共同點:過度看重市場規模、過度依賴資本市場,缺乏核心競爭力。同時,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的“拆東牆補西牆”情況——或是挪用用戶押金、或是挪用供應商貨款——也加重了企業的內憂外患。所以一旦投資人“變臉”,企業就會陷入困境。所以,不論是淘集集還是ofo,它們的遭遇都爲創業企業提了一個醒:熱錢時代已經結束,“燒錢”換來的規模不可能長久。這是淘集集給所有創業者的警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