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长江口的白水荡因吕洞宾四次造访而被谓之吕四后,当地一些借吕仙纯阳而名的什么缸爿饼啦、老白酒啦、糟带鱼啦,也都是天上人间声名鹊起。这不,那天王母娘娘正在天庭散步,闻到了糟带鱼的香味,就把吕洞宾喊去了。

“我说啊,纯阳,”娘娘招呼吕洞宾落座后拐弯抹角地说道:“你闻闻,那飘上来的是什么香味啊?”

吕洞宾鼻子嗅了一下,随即禀告道:“回娘娘话,那是长江口白水荡糟带鱼的香味。”

“那不让娘娘我尝尝?”

“喳!”吕洞宾用手指朝白水荡方向点了二下,嘴里叽里咕啰念了几句,转瞬间,二盆香喷喷的糟带鱼就摆在了王母娘娘的面前。

“咦?”娘娘尝了几口后突然皱了下眉:“纯阳卿,你不觉得这里边缺了什么味吧?”

吕洞宾上前尝了一口,仔细咂了咂,也觉得糟鱼里缺了什么味,但一时半会就是想不起来。

“纯阳卿,有句话叫什么来着,百味什么为先?”

“百味咸为先!”吕洞宾突然记起来了,糟鱼里缺盐!当时白水荡缺盐,就是靠酒糟保住了鱼的鲜味。但现在从哪里为白水荡搞盐呢?

真谓“来得早不如赶得巧”。正当吕洞宾一筹莫展的时候,在天宫休假的铁拐李踱步来到了王母娘娘庭前,一听此事,忙说这事由他包了。

铁拐李姓李名玄,乃与仙祖太上老君同族,是吕洞宾的师傅。那次因毁尸转胎而成跛子后,拄了根太上老君赐给的铁杖,于是众仙都唤他为“铁拐李”。为此铁拐李整天闷闷不乐,只好在天宫休养生息。刚才碰巧听到吕洞宾为缺盐犯愁,他想起了长江口南海岸的山脚下盛产盐巴,作为师傅,他应该为吕洞宾排忧解难。说办就办,8月份是大潮汛,海上运输方便,铁拐李、吕洞宾二人喊上几个帮手就直奔产盐区收盐、装船,一路顺风朝北向白水荡方向浩浩荡荡驶去。

运盐船一开始顺风顺水倒是挺顺利的。但就在船只到达长江口圆陀角一带时,突然狂风大作、海水猛涨,运盐船在海上颠簸不定,随时有被颠覆的危险。他们这才想起出航时忘了一条:今天正好是凡间农历八月初三,是“潮没鬼”生日,小鬼们正在为庆生而兴风作浪。

“不好!”就在吕洞宾和铁拐李稍稍犹豫的一瞬间,船只开始下沉了。吕洞宾赶紧双手拎起盐包,向白水荡方向“嗖嗖嗖”地扔去,一瞬间,白花花的的盐粒铺成了一条白丝带,从圆陀角直至白水荡。紧接着,师徒俩拉着帮手飞上了闻讯而来的仙鹤。那些还没来得及被扔到白水荡的盐包随着船只的沉没,在海水中不停地翻泡。眼看海水江水都要成咸水时,只见铁拐李举起铁杖,南北方向狠命一劈,长江口顷刻出现了一道水帘墙,挡住了盐水灌入长江。

从此以后,长江口一直有一道海水与江水的分水线:线东是咸的海水,线西是淡的江水。从圆陀角到吕四一带沿海地区则成了盐场,吕四的糟带鱼有了仙人赐予的盐味,变得更加可口。如果现在你到长江口圆陀角旅游,站在寅阳楼顶向南望去,就会看到一道明显的水帘墙;如果你眼力好的话,还可以看到水帘墙边黑黑的一条线,那正是当年铁拐李匆忙中留下的拐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