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學們剛喫了兩三口時,還沒有發現問題,再接着喫的時候,就感到不對味兒了,大家互相問了起來,奇怪,怎麼有一股煤油味兒呢。喫飯時,大家都是飯一熟就往缸子裏盛,所以第一缸兒飯肯定挺燙,根本就喫不了太快。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由於備戰的要求,機關、企業、學校都要組織野營拉練。小麥所在的中學也不例外,在一個隆冬季節,學校組織了多個連(連是模仿軍隊的建制,一個連有一百多人)的學生,舉行了一次爲期十餘天的野營拉練。

學生們打着綁腿,揹着揹包,帶着乾糧,列隊步行,在城市周邊的幾個縣轉了一圈。剛出發時,學生們是用乾糧袋揹着糧食(如小米),後來由於走得遠了,就改用汽車運糧。

在行軍途中和宿營期間,時不時地發生一些糗事,事後回憶起來令同學們哭笑不得。下面選幾個典型的說說。

糗事之一:煮不熟的白菜。

學生們白天整連地列隊集體行軍,到了晚上就住宿在所到的村莊。以班(即小組,有十幾名學生)爲單位,借老鄉家的炊具起火*晚飯,飯後則分散在兩到三家老鄉家裏住宿。

那時,絕大多數學生在家裏是會*飯的,所以宿營*飯應該是難不倒大家的。

在城裏,一般家庭至少會有一支炒鍋和一支蒸鍋,同學們都習慣用蒸鍋*主食,用炒鍋炒菜或燉菜。

而老鄉家都是用燒柴的大竈,就有一支大鍋,如果煮了飯盛出來,再炒菜就很麻煩,所以最好的*法是飯菜同時*。

於是,同學們遇上了一件始料未及的事情。

這一天住下後,負責領給養的同學從連部領回了小米和大白菜,這一頓肯定是喫白菜小米粥了。負責*飯的同學就把米淘淨、菜洗好,下鍋煮了起來。

如果是單一的煮小米粥,或是燉白菜,沒有什麼特別的,但是白菜與小米在一起熬粥,應該怎樣*才能*好,此前誰也沒有琢磨過。

煮了一會兒,米香味飄了出來。稠稠的菜飯*得了,大家*始盛飯喫。這時才發現,米是熟的、菜是生的!

原來,小米吸水性強,在煮的過程中吸取大量的水分,所以才能煮軟;白菜也要靠湯水燉才能熟。

然而,在同一支鍋裏煮小米和白菜,如果水不夠多,小米會把大部分水分吸走,粥很快就變稠了,這時就沒有足夠的湯水燉白菜,即使把小米煮糊了,白菜也煮不熟。

這頓飯,大家喫着熟小米和生白菜,上了一節生動的生活體驗課。

糗事之二:能喫的“女傑”。

同學中有一位女生,中等身材,長得黑壯黑壯的,大環眼、大嘴叉,如果帶上髯口、穿上行頭,真可以扮演張飛或李逵。

平常在學校時,同學們只是在一起上課和參加校園的活動,誰也沒見過她喫飯。而這次拉練中,可讓他們班的男生見識到她的“肚量”了。

喫玉米麪餅子時,一般男生也就是喫兩、三個,飯量大的男生也不過才喫四個,而這位女生,竟然能一連氣地喫六個,把在場的男生都看傻眼了,也誠心實意地折服了,這位真乃“女傑”也。

糗事之三:盛飯的竅門。

學生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行軍又很消耗體力,所以一個個的都挺能喫,並且有一種喫不飽的感覺。

晚上飯一熟,大家都爭先恐後的搶着盛飯、急忙着喫完第一碗再盛第二碗。不過,第二碗可不是人人有份兒的,因爲還沒等所有的同學都盛完第二碗時,大鍋就已經見底兒了。

所以,如何才能盛上第二碗就成了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後來,幾名愛動腦子的男生找到了竅門。

爲了行軍時儘量輕載,同學們帶的生活用具都是簡而又簡的:一個喝水的缸子既用來刷牙、喝水,還是飯碗。

喫飯時,大家都是飯一熟就往缸子裏盛,所以第一缸兒飯肯定挺燙,根本就喫不了太快。要想多喫,第一缸兒卻要儘量少盛一點,比如半缸兒,喫完這半缸兒後,再去盛滿滿的第二缸兒。如果第一缸兒盛得太滿,就必然喫得慢,等到喫完了再想盛第二缸兒時,就只有看着鍋底兒傻眼了。

糗事之四:煤油餅。

煤油是用來點燈照明的,餅是食物,兩者原本是沒有任何*的。但是,在這次拉練中,兩者卻硬是被實實在在地*在一起了。

這一天宿營後,大家領到了白麪(在那時,白麪可是珍貴的東西呀),連裏要求烙成大餅,*爲次日的午飯帶上。烙餅不難,沒有太多的話題。

第二天中午時,連隊到了一個村子裏,這是公社所在地,連隊就列隊坐在公社的廣場上休息、喫午飯。當地的領導和老鄉對學生們很熱情,煮了蔥花湯,用水桶盛着,送到大家面前。

當時,正值隆冬季節,能喝到熱乎乎的湯,無疑是件享福的事兒。大家走了一上午,確實餓了,就喝着湯,喫起餅來。

同學們剛喫了兩三口時,還沒有發現問題,再接着喫的時候,就感到不對味兒了,大家互相問了起來,奇怪,怎麼有一股煤油味兒呢?喝口蔥花湯,咂咂嘴,沒有異味兒;再咬口餅,不對勁兒,原來是餅有味兒,大家越喫越覺得難以下嚥了。

當然,也有胃口好的同學硬是把餅喫完了,但他們只是少數人。

後來,大家才知道,罪魁禍首原來是給養運輸中的疏忽。

集體的糧食、蔬菜以及其它的生活必需品,如:油、鹽、醬、醋,也包括點燈用的煤油等等,都是用一部汽車運輸的。

這一次,裝煤油的桶蓋兒沒有蓋嚴,在路上顛簸時,煤油濺了出來,順風吹灑在了挨着桶的幾袋麪粉上。煤油揮發性強,麪粉吸*性好,所以,煤油就彌散在了麪粉裏。

於是,大家就喫了一頓想起來就反胃的煤油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