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沈濤說,目前阿里雲與夥伴推出的聯合解決方案發展,正處在一個特殊節點,即已經形成了首單,即將進入快速複製、放大市場的階段。在12月3日的阿里雲廣東雲峯會上,阿里雲智能副總裁、全球生態事業部總裁沈濤說,阿里雲不做SaaS,堅持“被集成”戰略,堅定不移地通過聯合解決方案、SaaS加速器以及更多形式,讓“被集成”戰略落地。

阿里雲生態夥伴大爆發:決勝“下一個千億市場”

作者:劉學習

“經過10年發展,雲計算市場到了爆發的時刻!”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訊息。

前10年,雲計算市場整體趨於成熟,但滲透率並不高。按照大多數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中國雲計算市場剛跨過千億,但市場滲透率更低,只有5-7%。

反觀全球市場,全球IT總投入約3.5萬億美元,其中雲計算市場約3000億美元,市場滲透率只有10%左右。這一數據略高於中國市場。這意味着,雲計算市場滲透率提高几個百分點,就可以形成一個新的千億級市場。

12月3日,阿里雲廣東雲峯會再度傳遞一個新信號:從2019年開始,中國雲計算進入“下一個千億元市場”。

01

雲巨頭的新使命:開發“下一個千億市場”

阿里雲生態夥伴大爆發:決勝“下一個千億市場”

幾大雲市場巨頭,格局初定。

無論是中國公共雲市場的領頭羊阿里雲,還是在中國開疆拓土的全球雲計算巨頭AWS,以及後面的追趕者騰訊雲、華爲雲等,都完成了生態戰略佈局。

然而,敏銳的阿里雲釋放一個新信號:巨頭們依靠發展自己的生態戰略,正在開發“下一個千億市場”。

今年3月,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在北京峯會上首次提出阿里雲的生態戰略,堅持不做SaaS,練好“被集成”內功。

“被集成”提出後,阿里雲聯合上百傢伙伴在7月的上海雲峯會上,發佈了100多款聯合解決方案,覆蓋20多個行業大類、1000多種應用場景,“被集成”戰略成果初現。

9月,在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雲發佈了SaaS加速器3.0版最新成果,展示了阿里雲給夥伴包括渠道和ISV帶來的多種商業和技術紅利。

在12月3日的阿里雲廣東雲峯會上,阿里雲智能副總裁、全球生態事業部總裁沈濤說,阿里雲不做SaaS,堅持“被集成”戰略,堅定不移地通過聯合解決方案、SaaS加速器以及更多形式,讓“被集成”戰略落地。

關鍵問題在於,阿里雲作爲一家雲平臺公司,在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生態時,在落地被集成戰略中,與合作伙伴之間是否存在一個鴻溝?從生態的角度而言,夥伴的訴求是否能得滿足?“被集成”的效果到底如何?

02

巔峯實話:“客戶第一價值”是否落地?

阿里雲生態夥伴大爆發:決勝“下一個千億市場”

在2019年阿里雲的每次峯會上,都會有一個“巔峯實話”環節。巔峯實話旨在匯聚阿里雲生態上每一個夥伴,互相溝通、相互理解,解決問題,不斷完善合作,打造更具生命力的阿里雲生態。

在12月3日阿里雲廣東峯會的巔峯實話上,多位夥伴與阿里雲舉行了一場精彩的實話實說。引人注目的是圓桌會上的孫一暉,他阿里雲生態夥伴伯俊軟件的董事長,他作爲合作伙伴代表與阿里雲的幾位大佬對話。

對話嘉賓還包括阿里雲智能副總裁、全球生態事業部總經理沈濤,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智能市場策略與營銷部總經理郭繼軍,以及阿里雲智能副總裁、產品與解決方案管理部總經理馬勁。這幾位來自生態、產品、市場的三方力量,一起登場加持,分享了各自的觀點。

據瞭解,“巔峯實話”所有的問題,都是阿里雲委託第三方媒體,對合作夥伴調研後總結出來的、最關心的問題。伯俊董事長孫一暉帶着這些問題,與阿里雲幾位大佬展開了生動而精彩的對辯。

作爲合作伙伴和阿里生態的一員,夥伴最關心的還是“客戶第一價值”是否落地?

對於這樣的問題,沈濤說,在阿里雲的眼中,客戶包括阿里雲的最終用戶和合作夥伴,而客戶第一也包括了合作伙伴第一,這是阿里雲的基本價值。

郭繼軍介紹說,阿里巴巴剛在香港上市,8位敲鐘人都是用戶,其中一半是最終用戶,一半是合作伙伴。這也證明,阿里雲始終把生態合作伙伴看作與最終用戶一樣重要。

另外,最近阿里巴巴提煉的“新六脈”價值觀中,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這個價值觀被明確地寫出來,只有客戶利益得到實現,員工利益得到保證,股東利益才能最大化。

同時,客戶第一不是說把客戶講的每一句話,都奉爲聖旨照搬執行,而是幫助客戶創造真正的價值。

阿里雲生態夥伴大爆發:決勝“下一個千億市場”

▲阿里雲智能副總裁、全球生態事業部總經理沈濤(中)

沈濤說,阿里雲與合作伙伴的界限非常清晰。阿里雲老老實實地做數字化轉型的雲計算基礎設施,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平臺,合作伙伴則提供行業洞察能力。雙方的關係是聯合推出行業解決方案,共同部署執行,爲最終用戶提供價值。

今年3月21日,阿里雲提出“被集成”生態戰略以來,行業內一直擔心,阿里雲能放下包袱,甘當“被集成角色”嗎?阿里雲是否真正地在推動“被集成”戰略?“被集成”戰略取得了哪些成效?

沈濤說,阿里雲3月公佈“被集成”戰略,7月正式發佈SaaS生態戰略,9月公佈作爲“被集成”戰略落地體現的SaaS加速器3.0版最新成果,這些措施都給夥伴帶來了多種商業和技術紅利。

阿里雲已經建立一個全鏈路合作方案,從合作伙伴的招募和認證,合作伙伴聯合解決方案的形成,到幫助客戶完成首單,再進行市場化放大,持續爲合作伙伴服務。這條鏈路一直沒有改變,但每一次都會增加新的內容。

目前,阿里雲的合作伙伴和最終用戶版圖越來越豐富,需要更大的篇幅來展示。

截至目前,阿里雲已經擁有300+具有行業經驗的ISV夥伴,推出了300+聯合解決方案,其中大多數都是具備可複製化、可覆蓋更多客戶的聯合解決方案。

沈濤說,“推動被集成戰略是堅定不移的,成效也是顯著的。”

03


生態夥伴“大爆發”:這一天還遠嗎?

夥伴在與阿里雲合作中,開始享受一些“實惠”。

隨着阿里雲的平臺、品牌背書,夥伴能迅速得到用戶信任,市場開拓明顯加速。但是夥伴考慮的可能更多,能不能在交付等方面,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阿里雲生態夥伴大爆發:決勝“下一個千億市場”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智能市場策略與營銷部總經理郭繼軍

郭繼軍舉例說,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如果按照目前的企業數字化需求,要滿足企業的這些需求,阿里雲需要20萬名懂行業的員工。實際上,阿里雲做不到這一點。這也是阿里雲合作伙伴發展和成長的空間。

阿里雲在與生態夥伴合作,在推出聯合解決方案時,一般也是由夥伴提供交付服務。這其實與夥伴的能力直接相關,未來夥伴應該圍繞本身的解決方案,形成交付自閉環能力。阿里雲希望與生態夥伴聯合,助力企業數字化經濟未來發展。

另外一個問題,互聯網基因是否與企業服務模式匹配?

阿里巴巴是典型的互聯網公司,阿里雲在發展中擁有非常明顯的互聯網基因,包括用戶需求把握準、產品更新速度快等優勢。關鍵在於,這些優勢是否與企業服務發展模式相匹配呢?沈濤介紹說,對於這一問題,應該從兩方面來看。

一方面,通過把互聯網基因植入企業服務領域,傳統企業會走進敏捷開發、Devops部署、快速應變的發展模式,這樣能快速把握用戶需求,快速響應企業業務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可能因爲變化過快,基礎管理和基礎設施跟不上,影響企業服務對業務發展的支持。

當然,企業的數據化轉型不能永遠站在傳統的方式上看問題,應該適應變革潮流,否則就不能適應企業業務發展的需求。阿里雲不是互聯網公司,是一家企業服務公司,但是引入互聯網基因,可以加快企業的應變能力。未來阿里雲在技術和產品發展上,在支持企業業務快速發展上,將更有預見性,API兼容性應該更強。

另據一些合作伙伴反映,在“被集成”戰略下推出的聯合解決方案越來越多。夥伴們更加關心,後續阿里雲如何更大力度地支持夥伴進行市場拓展? 沈濤說,目前阿里雲與夥伴推出的聯合解決方案發展,正處在一個特殊節點,即已經形成了首單,即將進入快速複製、放大市場的階段。阿里雲已經做好了準備,優選解決方案,共建百億市場。

針對全渠道的生態權益、以及高激勵的商務權益,阿里雲正式推出聯合解決方案權益計劃,推出“雙品牌”加持計劃,以及針對市場的“百萬計劃”。隨着這些計劃推出,聯合解決方案市場拓展一定會深入推進。

郭繼軍說,百萬計劃是阿里雲即將推出的聯合解決方案市場推廣計劃,與合作伙伴一起開展市場拓展活動。需要說明的是,針對單個聯合解決方案,投入最高 100萬現金專項市場資金,聯合加速市場推廣,幫助100家聯合解決方案合作伙伴實現年銷售額過億。

阿里雲希望在這些聯合解決方案中,讓夥伴能夠加入阿里雲“億元企業俱樂部”。阿里雲將與夥伴一起開拓市場,一起獲客,給夥伴帶來利益。

從巔峯實話到百萬計劃,從聆聽到行動,可以看到的是——阿里雲在生態建設上面對磨合及挑戰,不斷完善和實踐的勇氣和決心。在這種求真務實的生態建設過程中,業界期待這個行業的領跑者能持續通過“照鏡子”完成迭代和優化。

十年是一道坎。經過10年發展的雲計算市場,到了爆發的時刻。阿里雲相信,要不了幾年,生態夥伴因爲與阿里雲合作會成爲行業的獨角獸企業,或者走上上市之路。

在“被集成”戰略下,這一天還遠嗎?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