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放前夕,拱桥境内时常有小股土匪出没,危及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红花村百姓曾依托碉楼打退土匪多次袭扰,陈家寨也由此闻名。在拱桥乡红花村一社的一座四合院内,矗立着两座全泥结构的碉楼,由于是掘泥土而筑成,因此当地百姓又称其为土寨,这就是有名的陈家寨。

在拱桥乡红花村一社的一座四合院内,矗立着两座全泥结构的碉楼,由于是掘泥土筑成,因此当地百姓又称其为土寨,这就是有名的陈家寨。

关于陈家寨的来历,还有一段“保家护院”的佳话。公元1800年前后,安岳县大兴采石造寨之风,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用于巩固家族势力,抵御外来入侵,维护家族利益。而在拱桥乡境内,由于无石可采,要建山寨自然就只能掘泥土筑了。

相传,当时的红花村有一陈姓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为了显示家族势力和维护家族利益,陈氏家族在其族首的带领下,在其院内修建了两座三楼一底,楼间高度约2.4米的土质碉楼,左右各一座。

在碉楼的最高层设有环墙外走廊,主要用于对整个院落的巡逻环视之用。在二楼及以上都是刳墙为窗,设有内大外小的射击洞,用于抵御外来入侵,做到攻守适宜。

在那个土匪、强盗横行的年代,陈氏家族曾多少次依托碉楼打退外来入侵之敌,如今已无从考证。但就在解放前夕,这座碉楼在抵御土匪入侵,保护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做出过重大贡献。

解放前夕,拱桥境内时常有小股土匪出没,危及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红花村百姓曾依托碉楼打退土匪多次袭扰,陈家寨也由此闻名。

拱桥乡政府供稿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图文编辑:王玲 值班主编:唐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