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退市進入倒計時:華業資本終難逃運營失利宿命

來源:中國房地產報公衆號

中房報記者 秦龍|北京報道

“已經竭盡全力了。”12月4日晚間,華業資本被暫停上市當晚,華業總經理鍾欣這樣嘆息道,“終止上市無疑對華業是雪上加霜。”

這個因百億應收賬款詐騙案在退市邊緣掙扎了一年多的A股上市房企最終還是沒逃過退市宿命。隨着公告的發佈,滬市第2家、A股市場第7家面值退市公司誕生。

華業資本的退市意義不僅僅如此。在其退市風波的一年多里,關於華業退市事件引發了市場對於證券規則的廣泛討論,如涉及刑事案件的信息披露、豁免上市不靈活等;事件之外,它也讓市場重新審視了這家企業與市場規則。

━━━━

詐騙案的“蝴蝶效應”

華業資本12月5日公告稱,公司於12月4日收到上交所《關於北京華業資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上交所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

公告稱,公司股票從10月16日-11月12日,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1元,上述情形屬於股票終止上市情形。12月4日,上交所根據《股票上市規則》及上市委員會的審覈意見,作出華業資本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

中國房地產報(微信ID:china-crb)記者查閱交易所上市規則發現,在上交所作出終止上市的決定之日後的5個交易日屆滿的下一交易日起,公司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爲30個交易日。在退市整理期間,公司股票進入本所風險警示板交易。在退市整理期屆滿後5個交易日內對其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終止上市。隨後應當轉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轉讓。這意味着,*ST華業將在2020年1月20日左右被摘牌。

華業退市事件堪稱一場“多幕劇”。這場“多幕劇”由去年8月份的逾百億元應收賬款爆發重大風險引發。自此,華業資本財務危機持續發酵,債權逾期、股價暴跌、信用跳水、高管停薪、銀行追債等等“輪番上演”。

據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統計,近半年以來,華業資本4次出現股價連續10餘交易日低於1元的情況,4次均“驚魂脫險”,但最終因10月16日至11月12日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格低於1元觸及面值退市條件。

與退市消息形成發差的是,就在今年華業資本的三季度財報本還表示,公司地產板塊項目銷售正常。10月31日,北京華業資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佈2019年第三季度房地產經營情況簡報具體顯示,2019年7-9月,公司房地產項目實現簽約金額1.87億元,同比增加1609.59%;實現簽約面積0.43萬平方米,同比增加516.3%。公司房地產自有物業出租面積爲5.22萬平方米,無租金收入。

但房地產方面的增收並未改變華業資本的基本面。同日,華業資本發佈關於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公告中稱,受公司應收賬款投資業務逾期事件影響,公司2019年三季度單季因債權投資業務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及預計負債金額總計221,040.02萬元。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因債權投資業務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及預計負債金額總計464546萬元。截至2019年三季度財務報表批准報出日尚未到期的債權投資餘額63124萬元。

另外,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1.53億元,同比下降96.73%,淨利潤虧損達50.49億元。而同期*ST華業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爲-48.2億元。

━━━━

陷入轉型泥潭

這家市值曾超百億、公司總資產超過兩百億A股上市房企,最終土崩瓦解“面值退市”,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一結局?

“華業資本退市的直接原因是其股票收盤價連續低於面值超過20個交易日而被強制退市,實則是由於轉型失敗和其企業內部治理問題。因爲直接觸發股價大幅下跌的原因就是經營業績的大幅下降和詐騙案的‘蝴蝶效應’,但是之所以受騙和業績大幅下降,無非是企業運營和風險控制體系出了問題。”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表示。

“華業資本的最大問題在於轉型失利,尤其是全面轉型到醫療健康和金融領域後,由於連年虧損導致公司債務問題凸顯。”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也說。

回顧歷史,據中國網報道,8年前的2011年,以房地產爲主業的華業開始涉足礦業開採,收購了陝西一個礦業開發公司。這是一次失敗的轉型。華業地產2014年年報顯示,因探礦權、採礦權尚未達到開採狀態,未能形成盈利,其投資的8家礦業處於虧損狀態。

進軍礦失利後,2015年,華業地產再次調整經營架構,將業務重心轉向了醫療健康和金融領域,同時將公司更名爲華業資本。同年1月13日,華業資本以支付現金2.15億元收購了捷爾醫療100%股權,交易對手是李仕林。而這個李仕林就是百億應收賬款騙局中的核心人物。

彼時的捷爾醫療業績表現一般。據公開數據顯示,捷爾醫療2012年、2013年、2014年1-11月,營業收入分別爲1.28億元、1.72億元、1.85億元,淨利潤分別爲4586.67萬元、7079.83萬元、6343.17萬元。

公開資料還顯示,華業資本在2015年和2016年現金流淨額分別爲34億元、20億元, 2017年卻急轉直下,當年營收38.62億元,淨利潤9.95億元,現金流淨額-18億元;2018年營收48.87億元,淨利潤-64.38億元,現金流淨額-11億元。

直到2018年9月,華業資本突然爆發應收賬款逾期事件,華業資本的系列危機爆發。“華業資本的問題是轉型過快。”華業資本前董事長徐紅也曾承認。

━━━━

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華業退市事件引發市場對於證券規則的廣泛討論,如涉及刑事案件的信息披露、豁免上市不靈活等,有市場人士認爲華業走到面值退市這一步非公司盲目擴張持續經營不善,而是突發性遭遇了百億的應收賬款詐騙。公司面值退市,相當於被處“極刑”。

與此同時,華業資本對自我的處境顯得異常委屈。就在退市不到一個月前,華業資本還在爭取豁免退市,鍾欣在11月20日的媒體溝通會上介紹了幾條申辯理由:由於公安機關辦案的保密要求,未能及時披露追贓金額,未能使投資者全面瞭解公司資產負債情況;ST板塊交易規則導致公司股東、債權人、潛在投資者在公司面臨觸及面值退市紅線時未能通過增持實施自救;公司債權人多爲國企央企背景,退市不利於債權人利益最大化。

彼時,鍾欣最大的願望是,爭取監管部門允許華業暫停退市一年。無論退市與否,“破產和解、清償債務都會進行下去,這也是公司管理層的一致決心,最大努力降低投資者債權人的損失。”鍾欣表示。

但隨着豁免退市作爲華業資本最後一搏宣告失敗,這場退市保衛戰也徹底失敗。根據規則,*ST華業股票將從12月12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期限爲30個交易日,證券簡稱將變更爲“退市華業”,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爲10%。退市整理期屆滿後5個交易日內,上交所將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那麼是否應該豁免?“如果以交易所以此爲由開啓豁免退市的先例,那麼此項退市規則額就有可能被以各種理由所突破,實際上是對公衆投資人的不負責任。因此,我認爲交易所拒絕以涉及刑事爲由對華業資本豁免是合乎保護公衆投資者這一大原則的。”柏文喜表示。

亦有業內人士表示,2012年退市制度改革以來,市場化、法治化的退市原則和方向已經確立。其背後的核心理念就是把好市場的出口關和入口關,真正建立起市場優勝劣汰機制。這也預示着,個案豁免在現行制度下並不具備可行性。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查閱上交所《上市規則》顯示,對於出現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的情形的,交易所有權決定上市公司是否退市。不過,記者發現對於哪種情況下交易所應當決定退市,哪種情形下交易所可以決定不退市,上市規則並沒有明確規定。

“上市規則並未表明何種情況下的可以豁免退市,況且此前也沒有退市豁免的案列。”一位TOP10上市公司的證券人士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表示。

記者注意達到,在退市公告中,上交所明確指出了原因,*ST華業公司基本面惡化,持續經營能力也基本喪失。公司內部控制失效,應收賬款債權投資業務爆發重大風險,涉及多起債權及擔保訴訟,部分資產和銀行賬戶被查封凍結,2018年度公司虧損64.38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虧損50.49億元,期末淨資產爲-48.20億元,下屬子公司違規爲關聯方提供大額擔保,涉及金額達17.13億元,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