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後一個工匠在出來之前,會將“自來石”放在地面的槽洞上,在讓它慢慢傾斜,當關上石門之後石條就會沿着球狀軸滾動到槽內,從而推着關閉徹底關閉石門,這時有“自來石”頂着想要推開就是癡心妄想了。石門外部,並沒有鎖、栓之類,很顯然它是從裏面關閉的,可到底又是誰願意當最後一個關門的人呢,經過反覆驗證,專家從門縫當中發現石門是被一條石柱給頂住了,他們用鉛絲套,木板頂,總算是將石條給推開了,打開了石門之後,“自來石”才真相大白。

皇帝下葬,地宮封閉後最後一名工匠怎麼出來?古人的智慧不得不服

中國歷史上前後有着200多位皇帝,每一位都留下了一座不折不扣的“國家寶藏”,這些“寶藏”也就是皇陵,目前最早的皇陵就是周武王姬發的皇陵,而規模最大,最爲神祕的皇陵就是秦始皇陵。

根據《史記》記載,修建始皇陵時,丞相李斯一共徵召了80萬人修陵,皇陵直到秦始皇去世都沒有修建完畢,二世皇帝胡亥繼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完工之後,胡二世爲了防止皇陵被盜,將一些參與構建皇陵的工匠都被活埋在皇陵當中。

因爲這些負責設計皇陵的工匠是最瞭解皇陵的人,要是他們將皇陵的消息散播出去,或者自己起了歹念,回來掘盜,那豈不是得不償失,於是這些工匠就成了殉葬品,除了二世皇帝胡亥之外,成吉思汗和慈禧也都大規模的將工匠殉葬。

但“人殉”之風早秦朝時就已經被廢除了,而秦王在後世又被打上暴君,因此漢代之後大多數的帝王都不採用工匠殉葬,他們准許工匠出去,可前面的工匠都走了,最後負責關門的工匠怎麼辦呢?總不可能留下殉葬吧,當然不可能,老祖宗們早就有了解決的辦法。

第一個辦法就是採用“自來石”,自來石是一塊人工開鑿而成的1.6米高的漢白玉石條,關於“自來石”的發現,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明定陵的發掘中揭開的,打開定陵時,有兩扇高3.3米,寬1.8米的石門。

石門外部,並沒有鎖、栓之類,很顯然它是從裏面關閉的,可到底又是誰願意當最後一個關門的人呢,經過反覆驗證,專家從門縫當中發現石門是被一條石柱給頂住了,他們用鉛絲套,木板頂,總算是將石條給推開了,打開了石門之後,“自來石”才真相大白。

原來“自來石”會自動關閉石門是因爲古人們先將石門門門軸的上下端製作成球狀,又在兩扇石門中間齊門縫的相同部位,雕鑿了一個表面突起的槽,然後在門內不遠的石板地面上,也同樣有一個槽洞。

最後一個工匠在出來之前,會將“自來石”放在地面的槽洞上,在讓它慢慢傾斜,當關上石門之後石條就會沿着球狀軸滾動到槽內,從而推着關閉徹底關閉石門,這時有“自來石”頂着想要推開就是癡心妄想了。

而想要輕鬆打開陵墓,就需要拐釘鑰匙,所謂的拐釘鑰匙就是一根像拐一樣彎的釘子,拐釘鑰匙穿過石門,套住石條,然後慢慢的往裏推,一直推到石條保持直立,如此一來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開啓石門,不得不說發明“拐釘鑰匙”和“自動門”的工匠,實在是太聰明瞭。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