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賞析|鬥彩描金麒麟盤、黃地琺琅彩萬壽長春盤

鬥彩描金麒麟盤

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創燒於明朝宣德年間,明成化時期的鬥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成化鬥彩作爲宮廷御用瓷器,做工極爲精湛,加上工藝複雜程度,因而非常貴重。

精品賞析|鬥彩描金麒麟盤、黃地琺琅彩萬壽長春盤

鬥彩是預先在高溫(1300°C)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和塗染青花輪廓線內的空間,然後再次入小窯經過低溫(800°C)烘烤而成。鬥彩以其絢麗多彩的色調,沉穩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種符合明人審美情趣的裝飾風格。

該鬥彩描金麒麟盤通高:4.8cm口徑:21.7cm,器型規整,胎質細膩,畫筆工整細緻,整體感觀古樸典雅,外壁彩繪纏枝花卉紋飾,瓷身通體先繪畫後描金,內壁鬥彩繪畫分爲兩層,上層纏枝花卉紋勾勒技法控制巧妙,下層瑞獸紋填充恰到好處,瑞獸神態表現的淋淋盡致,此盤因爲有內壁兩層紋飾勾勒技法和彩繪描金突出,增添了神祕面紗。此乃官窯中的官窯。

精品賞析|鬥彩描金麒麟盤、黃地琺琅彩萬壽長春盤

關於鬥彩的鑑別方式,我們藉助於琺琅彩進行比較則更爲直觀一些。

一、在胎土方面。由於成化年間的鬥彩早於雍正年間的琺琅彩,因而到了雍正年間,優質的胎土早已被用盡,所以僅從胎土上面來看,鬥彩略高於琺琅彩的質量。通過對比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成化鬥彩胎土的顯露部分色澤非常純白而且油潤。而雍正琺琅彩雖然繪製工藝到達了頂峯,也沒法彌補“先天不足”的劣勢。

精品賞析|鬥彩描金麒麟盤、黃地琺琅彩萬壽長春盤

底款:“大明成化年制”

二、彩料方面。鬥彩與琺琅彩所繪製的圖案均突出胎體表面,但是仔細比較會發現鬥彩略低於琺琅彩。

三、紋飾方面。雖然都是宮廷御做,所繪圖案都經過皇帝批准,畫師都爲宮廷御用畫師。但是成化年間的鬥彩,其繪畫圖案均爲宮廷畫師親自創作,其線條生動流暢,筆法活潑。而雍正年間的琺琅彩圖案,有很大一部分並非宮廷畫家的“原創”,而是市面上其他精品畫作經皇帝批准之後繪製於瓷器之上的,相比而言,雖然筆法依舊老練、準確,卻缺乏了鬥彩瓷器上的自由之風,略顯呆滯。

精品賞析|鬥彩描金麒麟盤、黃地琺琅彩萬壽長春盤

明代距今幾百年過去了,保存下來的真正大明成化鬥彩瓷器極其稀少,因爲成化鬥彩存世量十分稀少,所存世的也基本保存於臺北和北京故宮博物院兩地,因此大收藏家對於追求成化鬥彩的激情更爲瘋狂,隨着在各大藝術品交易平臺和各大頂級拍賣會上成化鬥彩的身影越來越少,價格也一路飆升。收藏投資鬥彩瓷器不失爲明智之舉。

該鬥彩描金麒麟盤做工精美,格調高雅,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

黃地琺琅彩萬壽長春盤

琺琅彩創燒於康熙時期,當時材料全由西洋進口,雍正時除使用進口彩料,宮中還試煉出許多彩色。康熙琺琅彩多以藍、黃、紅、綠、紫等色鋪地,再畫花卉,便於掩蓋用色之不足或胎釉上的疵點。雍正時則多用精細白瓷,裝飾畫面更加細膩高雅。藝術效果有的如西洋油畫,構圖清新、色彩雅麗,層次分明,大多畫面配有行書詩句,融畫、詩、書、印一爐,使中國傳統的藝術煥發出嶄新的光彩。

精品賞析|鬥彩描金麒麟盤、黃地琺琅彩萬壽長春盤

該雍正黃地琺琅彩萬壽長春盤,通高:4cm 口徑:20.2cm,盤口外撇,弧壁,圈足。外壁施黃釉上繪桃花石竹。內壁施黃彩地,純淨無瑕,上繪喜鵲登梅,虯枝橫斜,兩隻喜鵲登梅相望,設色豔麗,繪畫精細。一側題:“朝朝籠麗月,歲歲佔長春。”詩句上首署篆印“佳麗”一方,下首有“旭”、“映”二印。底足內藍料彩楷書“雍正御製”四字款。

精品賞析|鬥彩描金麒麟盤、黃地琺琅彩萬壽長春盤

底款:“雍正御製”

琺琅彩瓷自清康熙晚期創燒後一直被視爲名貴的宮廷御用瓷器,深受歷代皇帝的珍愛。雍正時,琺琅彩瓷的燒製更爲皇帝重視,燒製時往往要秉承御旨,在怡親王的主持下,分別於清宮造辦處、圓明園造辦處及怡親王府三處設窯燒製。其繪畫多出於清宮如意館畫師之手,精妙絕倫,形成了融詩、書、畫爲一體的藝術風格,使琺琅彩工藝達到了歷史的高峯。

精品賞析|鬥彩描金麒麟盤、黃地琺琅彩萬壽長春盤

琺琅彩瓷器可以說秉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胚、成型、畫工、用料、施釉、色彩、燒製的技術上幾乎是最精湛的。在雍正時期出現了很多極其優秀的陶瓷作品,但琺琅彩在製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衆多品種無法比擬的。畫工也不是一般的窯工,而是皇宮裏面頂尖的畫師,所以這些器物可以代表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最高的工藝。

精品賞析|鬥彩描金麒麟盤、黃地琺琅彩萬壽長春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