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他參與研製出中國最大LNG船 建造難度堪比航母

  央視網消息:“這種船裝了貨以後,就像一顆浮動的炸彈。”船舶行業有兩種船型是最頂尖的,一個是LNG船,另一個則是大家熟悉的豪華遊輪。從運輸船型來說,LNG是最頂尖的商船,建造難度堪比航母。

  宋煒是目前中國最大LNG船的研發者之一。從起步到直追,從跟跑到比肩,在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研製道路上,宋煒他們用了幾十年。

  自力更生方能豐衣足食

  LNG(液化天然氣)船又被稱爲“海上超級冷凍車”,能在零下163℃低溫下運輸液化天然氣,是世界公認的最難建造,高技術、高可靠性、高附加值的“三高”特殊船舶。

  數萬噸零下163℃液態天然氣漂洋過海,安全完成幾千公里的長途跋涉,對於LNG船的安全性要求極高。低溫艙一旦泄露,就容易使船體鋼板脆裂,如果液化天然氣從裂縫漏出迅速汽化,頃刻就會爆炸,船毀人亡。因此,LNG船的設計、製造絕對不能出錯。即便船舶已至近海,爲了保障碼頭和周邊居民的安全,也不允許其輕易靠岸。

  宋煒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熱力發動機專業,1998年7月參加工作。那個時候,國內大多數造船廠把目光瞄準散貨輪、油輪等建造上,掙得盆滿鉢滿。此時,宋煒所在的企業卻另闢蹊徑,悄悄把戰略重心放在高端產品研發上,每年都派人考察國外先進造船廠,派工人、幹部到日本船廠當研修生。但日本、韓國等國家的造船企業對中國實行嚴格的技術封鎖,企圖壟斷該市場,國內LNG新船型研發困難重重。

  每一個問題,國內都是空白。沒有資料,他們就從國外報紙、雜誌報道中尋找蛛絲馬跡。一本LNG船資料,就重達十多斤,而這只是衆多資料中的一件。宋煒懷着自力更生、拼搏必勝的信念,帶領團隊克難奮進,成功研發出我國第一艘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並出口海外的17.2 萬立方米LNG船、我國第一艘採用雙燃料電力推進系統的 17.4 萬立方米LNG船和我國第一艘17.4 萬立方米複合加熱型LNG-FSRU,在大型LNG船設計上實現諸多創新和突破,打破了國外壟斷,創造了“大洋上的中國榮耀”。

  匠心獨具打造超級工程

  17.2萬立方米雙艉鰭推進零貨損型LNG船是世界上首艘17萬立方級採用雙低速機直推的LNG船型。作爲整個項目團隊的核心人員之一,宋煒在研發階段連續幾個月的時間幾乎牢牢地“粘”在辦公桌旁,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和研究中,在堆積如山的海事報刊、互聯網報道等邊緣信息中以“沙海淘金”的方式尋找一切可以借鑑的設計研發“素材”。

  LNG船屬於勞動密集型產品,一條船的製造至少需要幾百萬工時。“LNG船一條船上有成千上萬個組件,而任何單一的組件產生故障,小至一個電路、一個閥門,都可能導致整體出現故障問題。”

  曾有國外海事新聞的報道稱船舶下水試航,結果發現和設計預期出現比較大的偏離,這引起了宋煒和同事的高度重視。他苦思冥想,經過數月對雙艉推進和單艉推進的不同特性的全面思索,和利用一切與國外船東、船級社交流的機會,歷時兩年解開這個謎團。

  還有一次,宋煒看到報道上有一張韓國LNG船的遠景照片,看得出艉樓形狀非常怪異。藉着這點蛛絲馬跡,宋煒對第二代LNG船上特有的大型設備--天然氣焚燒塔的佈置有了自己的想法。在該船建造階段,宋煒忘我工作,爲這艘百分百“中國血統”的LNG船費盡心力。失眠是常態,加班是常態,整個人瘦了五六斤。

  創新超越孵化高端人才

  只有緊緊抓住創新的牛鼻子,有了雄厚的建造能力,在世界造船舞臺上纔會有更多話語權。

  2017年簽約的4艘大型LNG船,世界幾家LNG船建造公司個個實力強大,都想收入囊中。同中國競爭最激烈的韓國一家船廠,有着建造LNG船的光輝歷史,是全球響噹噹的LNG船建造公司,但最終中國企業的創造性建造方案打動船東的心,獲得了這份大單。

  在上海一座27層大樓裏,彙集着一批像宋煒一樣研發LNG船的科技人員。中國四代LNG船,都是從這棟大樓裏誕生的。更爲先進的LNG船和其他高端產品研發工程,也在這裏緊鑼密鼓進行,不久大洋上將會出現更多中國造船人敢爲天下先的超級工程。

  停不下來的宋煒,正帶領團隊攻克更多設計難點,爲打造中國更高端LNG海工裝備而努力奮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