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政治家深知“民生问题不解决,政治和教化,都是无从说起的。”,然而“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天下安”的思想,汉代人是没有的。多数的人,对于社会现状都觉得痛心疾首,改革之事势在必行。

汉朝时,富人阶级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大地主,一个是大工商家。董仲舒曾评价大地主“田连阡陌;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而贫者则“无立锥之地”。晁错也曾说大商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而胼手胝足的小民,却只能“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

汉世救正的方法是,减轻农民的税赋,至于三十而取一。然而私家的田租,却是十取五。所以荀悦说:“公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董仲舒曾提出“限民明田”的方法,就是给占田地的人一个上限,不许超过,但是汉武帝没有能让其实施。哀帝时,师丹辅政,也拟定了一些规制,但又为贵戚所阻止了。法律上虽然贱视商人,但经济上却丝毫没有削减,贫富差异越来越大。

王莽篡唐后,立刻颁布了新政策:更名天下田叫王田,奴婢叫私属。这些都不允许买卖。男口不超过八人,而田地超过一井的,分余田给九族乡党。另外,王莽还把盐、酒、铁、山泽、赊贷、钱布铜冶六种挣钱的买卖,收归官办,也就是国有化。

然而,王莽是迷信立法的,他以为制定了制度就可以天下太平了,殊不知这么大的动作,触犯了很多贵族、巨贾的利益,他们狼狈为奸互相包庇,使所办的事情,目的都没有达到。王莽没有办法,后来也自己取消了一些制度,显得素手无策了。

王莽还有一个不得民心的败笔之举,就是废弃了当时的货币制度——五铢钱。反倒用起金、银、龟、贝、钱、布,于是当时市场大乱,民众怨声载道。

王莽最大的毛病是眼高手低,他的用兵也是如此,以为人多就能获胜。当时汉室宗亲刘玄,也就是后来的东汉的光武帝,率兵攻打王莽,王莽虽然40万大军,却军无纪律,又无良将,大败于昆阳。王莽也最终被杀死在长安,这时是公元23年,王莽只做了15年的皇上。

再说光武帝北攻洛阳、西攻武关、出定河北、大败赤眉……最终统一天下,史称东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