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210年,在政治上可以分为四期:第一期,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这时候,陪着刘邦打天下的人大有功劳,不得不封官进爵,可是刘邦心里难免又猜忌这些异姓王,于是他听从娄敬的话,迁都关中,想借形胜而自固。然后,刘邦又大封同姓宗亲,以为屏藩。异姓之国后来,除长沙外很快被镇压、灭亡。而同姓的王者九国,地盘日益增大,也为将来作乱埋下了隐患。

刘邦开国后,外任宗室、内任外戚。所以吕后在其位时,很有威望。刘邦死后,惠帝柔弱,西汉政权落入吕后手中。惠帝死后,吕后临朝,大加分封吕家人,又使吕禄、吕产统带守卫京城和宫城的南北军。

吕后死后,齐哀王起兵响应“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诸吕派灌婴迎战,不想灌婴却与齐王联合对抗诸吕。太尉周勃乘机突入北军,和齐王的兄弟朱虚、侯章等攻杀诸吕。杀掉了吕后所立的少帝和常上王弘,而迎立汉文帝。于是,汉初握权的外戚势力被打倒,特殊势力只有所谓的宗室了。

第二期,文景之治。汉朝初立,本来就成熟春秋战国以来500多年的长期战争,再加上秦朝时期的暴政、秦汉之际的扰乱,天下百姓无不期待着能够休养生息。而休养生息的办法,只有清净不扰的政策最为适宜。文景时代的政治,最能体现这个要求,所以社会上顿时呈现出了富庶之象。虽然这时候,内部诸侯隐患,外部匈奴隐患都未能解决。汉文帝也一味姑息,明知吴王刘濞有谋反之心,却赐打几杖了事。匈奴来犯,也只是发兵防守而已。这一期,是以休养生息为主,制民之产、振兴文化。

第三期,汉武帝文治武功。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很想内兴文治,外耀武功。于是立五经博士、表彰六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北伐匈奴、西通西域,南平闽越、南越、东北并朝鲜、西南开西南夷。一时文治武功,赫然可观。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信方士、建宫殿,时喜欢到处巡幸。这导致国家财力不足,于是任用孔仅、桑弘羊等阿谀奉承之人,又用张汤等酷吏,导致民愁盗起,几乎酿成大乱。汉武帝末年虽然追悔,但是天下的元气已经大受其伤了。

汉武帝的太子据,因“巫蛊之祸”而死。万年赵婕妤生子立为昭帝,汉武帝又害怕昭帝年幼,再次出现母后专权的现象,于是杀死赵婕妤,立昭帝为太子。武帝崩,昭帝立。霍光、上官桀等受诏辅政。这时,汉武帝的长子燕王旦和上官桀、桑弘羊等谋反,终究被霍光所杀。昭帝早死无子,霍光立武帝百日后废之,又立戾太子孙病已为宣帝。宣帝年少时居住在民间,知道民之疾苦,而且霍光秉政时,轻摇税赋,因此从武帝末年至此又算是稍作休息。

汉元帝以后,各君主逐渐愚懦,外戚的威权越来越扩张,这就是第四期了。汉代去古未远,宗法社会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们所认为可靠的,不是宗室就是外戚。汉初宗室势力太大,酿成吴楚七国之乱;后来宗室的势力被打倒后,外戚的势力又来了个此消彼长。汉元帝本是个柔仁好儒的人,不适应发号施令,于是宦官弘恭、石显专权,威权渐渐不在。等到汉成帝的时候,荒淫的成帝,把政治全权交于外家王氏手中。王凤、王音、王商、王根相继当过丞相,慢慢就有篡位之势。

到哀帝之时,他夺回王氏之权,但他也不过是任用外家丁氏和其祖母傅氏的人。哀帝死后,成帝的母亲召用王莽。王莽本是很有抱负的人,于是公元8年,王莽杀平帝,篡政改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