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的起义,是秦国灭亡的开始,不管是昔日的六国贵族还是不堪苦难的普通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一直致力于反秦复楚的项梁得知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消息,他与手下谋士范增讨论他们失败的原因,范增认为: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崐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

秦朝灭掉的六国中,楚国是最无辜的,陈胜吴广等人起义取得成绩后,并未拥立楚王后裔,反而自立为王,这就使得他们失去了名义。师出有名非常重要,站在正义的一边方才能够得到天下人的支持,陈胜吴广就是犯了这么一个错误。

因此,总结了他们的失败的教训之后,范增提议道:“将军世代为楚将,我们应该寻找楚王的后裔,拥戴他为王,自然会有人依附我们,如此复楚才有希望”

就这样,一个在乡间的放羊人——楚怀王之孙熊心,被拥立为楚怀王。项梁以此名义广结各路势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过这也使得项梁骄傲轻敌,最终被秦将章邯突袭,兵败身亡。

项梁虽死,对于战局却没有太大的影响,最终在众多诸侯的冲击下,秦朝宣布灭亡。

项羽攻入咸阳后,在咸阳城内烧杀抢夺一番后,返回江东,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同时一一分封了18路诸侯。

卸磨杀驴的事历来不少,项羽觉得秦朝已亡,义帝(楚怀王)已经失去了作用,为何还要让他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呢?于是就趁其不备,将义帝于江中击杀。项羽行事越发无法无天,但凡有诸侯不服从他的命令,项羽就会出兵攻打。这引起了其他诸侯的忌惮,一时间楚国成为众矢之的,很多诸侯都起兵攻打反抗,好不容易停息的战争再次爆发了起来。

刘邦也非常不满项羽给他的分封,于是也趁乱出兵,采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偷袭雍王章邯的部队,最终获得平定三秦。

之后刘邦率领56万大军东出,开始向项羽发动攻击。

不过就在刘邦率军出发的时候,新城三老之一的董公却拦住了刘邦的去路。根据《智囊全集》的记载,此老人说道: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天下共立义帝,项羽放弑之,大王宜率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诸侯而伐之。

这句话啥意思呢?就是说:师出无名,则不能成事。因此需要先给对方扣上一个“反贼”的罪名,之前天下都拥立楚怀王为义帝,如今项羽却将其击杀,这就是谋反的罪名。如今大王率领56万大军出征,快让全体将士都身着丧服,为义帝发丧,以此为由号召天下各路诸侯讨伐项羽。

刘邦听过之后觉得确实有道理,于是就“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之后并派发使者向各路诸侯送信:

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原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刘邦以此为由果然引起了众多诸侯的响应,联军很快组成。虽说之后在与项羽交战的时候战败多次,但也能很快恢复兵力,这背后除了萧何后勤供给出色之外,和刘邦高举为义帝报仇的大旗有极大关系。

后来九江王英布叛楚归汉,郦食其招降齐国七十多个城池,所用的说辞也与义帝有极大关系。

之后刘邦在与楚军对峙时,刘邦罗列的项羽的十宗罪名,其中有五项罪名都与义帝有关。这数条罪都将项羽标定在天下人的对立面,可谓是字字戳心。而刘邦为义帝发丧,并未以义帝为借口给项羽定罪,更加能得到天下人的拥戴。

项羽被刘邦说得恼羞成怒,于是让埋伏的弓箭手射击刘邦。

此战过后,项羽颓势尽显,只好与刘邦签订合约,平分天下,割鸿沟以西归汉,鸿沟以东归楚。再之后的事情笔者就过多讲述了,楚汉相争中,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已经失去了人心。反观刘邦的所作所为,他虽然没有项羽实力强大,但他从一开始就以笼络人心为主要目的。

而全军为义帝披丧就是两个人是非曲直的分水岭。因此,著名历史学者许庸斋先生称:

“董公令沛公激发天下大机括,子房号为帝师,亦未有此大计。”

许庸斋先生认为:董公此计是刘邦与项羽两个人是非曲直的分水岭,张良虽然被后人称之为帝师,可在此计的谋略上就显得差的多了。

“站在道德至高点”这件事极其重要,这也与之后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以天子的号令命令诸侯,如果诸侯不从,那么就是谋反,如此一来曹操就能名正言顺地去制裁这帮“反贼”。

这段故事出自明代才子冯梦龙先生的《智囊全集》,刘邦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不过也不能否认这小人物的智慧。董公的这个计策在刘邦称帝之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智慧究竟有多么重要。

倘若读者们想增长自己的权谋,扩充自己的智慧,最好的方式就是——读史。

所谓“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一点都不假。权力是一时的,智慧才是永恒的。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他们都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他能以中人之资,而成一代“圣贤”,就在于日夜勤学苦读。曾国藩的书桌上,就常年摆着这本奇书——《智囊全集》。

冯梦龙先生从先秦到明代,记录着1238则名人智慧故事,取材于帝王将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专门分析他们的锦囊妙计。

个个哲理通彻,计谋深远,人称“小资治通鉴”。看过此书的人说,哪怕悟透十之一二,都可趋吉避凶。

据记载,乾隆刚刚继位,曾七天足不出屋,原来在苦读《智囊》。曾国藩也喜读《智囊》,无论走到哪里,此书都不离身。清朝大才子纪晓岚,更将《智囊》倒背如流。杜月笙也很喜欢《智囊》一书。一次,偶然得到此书,立刻如获至宝。因其不识字,就让人边读边讲解,经常听得如醉如痴,感慨说:“读懂这本书,才算读懂了社会。”

不管你从事何种工作,都离不开为人处世,竞争博弈,沟通劝谏,自保防身,这些你都能从此书中找到灵感和方法。

所以,我建议大家都要读读《智囊》!

我看的这套很好。有原文和翻译,只要识字就看得懂。而且有冯梦龙的精彩点评,通俗易懂,看后获益良多。看故事,学智慧,得有高人指路啊!

我也正在看这本书,真心话,很不错。如果你也喜欢,可以点击下面图标进行购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