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怎樣全面客觀地做分析,診斷出下屬執行力不行的原因在哪?

這看上去是下屬的原因,實質上又是管理者的原因,所以光把原因歸因給下屬,是非常地不合理的,我認爲這也有管理者的原因在裏面,所以這有下屬因素和管理者自身因素兩個原因在這裏面,只是我們習慣了歸納失敗原因時,很容易先從外面找原因開始,往往對自己有選擇性的“失盲”,認爲自己沒有多大問題的。

管理者爲什麼會覺得自己的下屬能力不咋滴?管理者怎樣全面客觀地做分析,診斷出下屬執行力不行的原因在哪?

當你升上管理者的時候,一定要先改變自己對工作上的認知,比如你喜歡用自己的長處跟他人的短處比,或者是看人的時候是先看短處,這些習慣一定要先改,不然這問題就是先出在管理者身上,管理者自身成了一個問題,而不是問題在於其下屬。

1.在與下屬的溝通中,你要站在積極主動的位置上。

很多管理者有個不好的陋習,就是認爲自己是上司,下屬應該主動來跟自己溝通才對,自己就等着下屬來找自己,如果下屬不主動找自己,那麼自己也不會主動去找他談話。

另一個陋習就是害怕給下屬帶去“不好的消息”——對下屬不良的、沒達到工作預期的行爲反饋,擔心自己與下屬的關係會因爲這個反饋而鬧得不愉快,關係變僵硬,更害怕自己被下屬列爲不喜歡的人行列裏面去,日後工作不好開展。

以上兩個都是管理者想太多,在思維上你是爲公司積極地解決問題,並把下屬帶好,讓其產出公司所期待的結果,那麼你就要盡心盡力去帶。這時就不要分誰先主動了,除非你們有約定,否則管理者應該走出去,積極地跟下屬做正式<談工作上的行爲反饋>和非正式<談愛好、家庭、新聞熱點、孩子、教育、投資等>的溝通,讓你更全面地瞭解這下屬和被下屬所瞭解你的爲人,產出信任感,你也知道這位下屬內心是在追求什麼,目前具備什麼樣的技能,該怎樣用好,讓其拿到預期的結果,瞭解你的下屬也有利於你的個人判斷:真的是下屬能力不行嗎?

管理者怎樣全面客觀地做分析,診斷出下屬執行力不行的原因在哪?

2.不敢說所有團隊成員都是你親自招進來的,但既然給了你來帶隊伍,你就可以選擇跟什麼樣的人並肩作戰

管理者可能是空降兵,也可能是從基層提拔上來的,不一定團隊裏面的所有人都是你自己親手招回來的,在這之前你是沒有選擇的權力,但既然能讓你來帶這個團隊,你現在就有這個權力了,要注意的是有權力並不是代表了可以爲所欲爲地濫用,更應該是站在客戶的角度、團隊的總體結果產出、公平公正公開以理服人、結果導向、價值觀符合度等綜合評估這人是留還是離開這個團隊,很多時候你是可以用這幾個維度的評估,來決定這個是否要留,不適合的就不要留下來了,要敢於請他們離開你的團隊,同時還要爲後面有潛質、有能力、有執行力和有結果的人騰空位置,讓他們加入你的團隊,跟你一起把團隊總績效做上去,使得客戶滿意,公司獲得不錯的收益。

管理者怎樣全面客觀地做分析,診斷出下屬執行力不行的原因在哪?

3.不捨得放手讓下屬去幹,更容不了下屬犯一些他看上去顯而易見的錯誤。

很多上司是從一線提拔上來的,他們有專業的業務知識和能力,並且引以爲豪,可能這任務在他眼中看來,是沒有多大難度的事,並且已經知道怎樣做,也有能力把它做好,現在當管理了,只能眼睜睜看着下屬把事情搞砸,自己還要給下屬填坑,恨不得自己親自上陣,把這件事做好,然後告訴下屬這事怎樣做,第1步、第2步、第3步分別做什麼,自己看下屬滿眼的缺點,自然認爲下屬能力不行。

管理者是通過下屬去拿結果的,要是每個下屬做好自己手上事,甚至出色地超越了預期的目標,團隊的績效自然會高產出。而你每次的忍不住出手,都在做着跟下屬搶活的事,而這事並不應該由你來執行,而你非得自己去撿起來,同時你也剝奪了下屬通過做事、犯錯誤去成長的機會,使得他們的能力在原地打轉,甚至倒退,且對上司產生依賴性,那麼下屬的能力怎樣上來了呢?

不得不提的在團隊管理裏面,必須要有容錯管理機制——這些出錯你是承受得起的,並且風險可控的,不能承受下屬的錯誤,下屬要麼就是隻做同樣的事不進步,要麼就是怕出錯而不敢做事,過程都做不好,人的能力也沒有成長,工作結果怎樣會好呢?團隊的總績效自然會下降。所以容許犯錯但不是低級錯誤的管理機制,很重要,記得同時讓下屬親自去處理自己“挖”出的坑,讓其深有感觸和體會,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並且讓其去做改善建議和預防再次發生,比你用說教更有效。

管理者怎樣全面客觀地做分析,診斷出下屬執行力不行的原因在哪?

4.因材施教,針對性給1對1的反饋,輔助下屬養成新的、良好的工作習慣

輔導下屬從來就沒有一勞永逸,而市場業務在急劇變化的,所以你要根據下屬的工作結果(考覈的行爲數據)、工作意願度、工作狀態和未來的自我提升計劃,來做輔導,既要做到對當下的結果和行爲做一個反饋,哪裏做得不錯,哪裏是他的長處;而哪些是你看到的短處,並且遵循他個人的想法和意願度,是否採取補短,還是揚長避短的策略,且根據公司的政策和規章制度,團隊當下要拿到的結果,來給他定工作崗位和績效,針對未來公司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結合他自己想發展的職業方向,給他一些提升建議,如果有必要,則你自己幫他爭取培訓資源或親自輔導他。

因爲每個下屬的能力和悟性是不一樣的,所以你要因材施教,更要跟蹤觀察、督促他們是否執行到位,直到新的、良好的工作習慣養成,同時提醒他們不要過度依賴過去的經驗而形成“管窺”——手裏拿着個錘子,看什麼都像釘子,更要啓發他們從多角度去收集信息,客觀地看待問題,跳出自己依賴的專業經驗,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感知,從而會改變自己的執行動作,使得個人工作能力再上一個臺階。

管理者怎樣全面客觀地做分析,診斷出下屬執行力不行的原因在哪?

5.管理者制定的工作目標合理嗎?可達到嗎?

從一線升職成爲管理者的人,會容易進一個誤區:他對市場非常瞭解,甚至現在當上管理了,也很瞭解,而這是過分依賴過去的經驗和心得,並非當下這個真實情況。這時你更應該在有時間的時候,到一線去看看,走動式地跟下屬聊一聊,並且去一線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靠譜,而不是坐在辦公室拍腦袋,制定工作目標時既要考慮企業的戰略安排,又要多方面收集市場的一手真實信息,以及集思廣益——讓在一線的下屬提出他們的想法和工作建議,使得制定的決策既有效又能得到下屬的支持,同時大家對同一目標有認知,知道團隊努力的方向,管理者再給各自的工作進度和結果反饋,自然是同心同力,力出一孔。而不合理的管理目標自然是讓下屬泄氣——既不想做,又做不好,還積累一堆怨氣。

管理者怎樣全面客觀地做分析,診斷出下屬執行力不行的原因在哪?

6.提供的待遇

離開待遇談能力,算是耍流氓,雖然不都是高薪的人都很牛,在現在消息算透明的時代,至少這樣的人能力不會差,在市場裏面就是一分錢一分貨的,會有水貨挾在裏面,但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的。要是你覺得下屬的能力差,那麼反觀一下你自己提供了什麼樣的薪水待遇,招來了什麼樣能力和素質的人,畢竟有能力和素質的人,對待遇還是有一定要求的。

而待遇是分兩種,一種是錢,另一種是公司資源、做事的機會、名譽、職位、個人成長速度和空間等隱形資源,要立體地去看,而不是隻光談錢。有些員工工作是爲了錢;有些則是爲了認同公司的使命,立志要去踐行實現;有些則是爲了自己的職場能力和品牌工作;無論是哪種,他們都需要有要求的待遇先去養活自己,至少這個是多少合適,就得看回行業的標準、人才緊缺程度、競爭對手提供的薪水等參考了。

管理者怎樣全面客觀地做分析,診斷出下屬執行力不行的原因在哪?

談完上司的原因,我們來談談下屬能力不行的原因又會有哪些?

1.員工的成就動機——我到底是爲了什麼而工作?

很多人是爲了績效而工作——我只要做到了,你給我相應的報酬就好了,然後該休息的就休息,該享受的福利就享受,從來不會真正地問一下自己的內心,自己做現在的工作是爲了什麼,難道是因爲之前重複做了那麼多年,積累了工作經驗,離開又不知道能做什麼,只能繼續做下去?

有時間的時候記得拷問一下自己的內心,而非想行屍走肉一樣“機械化”地工作,找到了自己的成就動機,自然會給你積極的能力和激情去開展工作,那麼能力就算前期一般,在後面的努力中也會追趕上來的,因爲你知道怎樣通過眼前的工作來達成你心中的目標。

管理者怎樣全面客觀地做分析,診斷出下屬執行力不行的原因在哪?

2.分清工作上的事情的主要和次要之分。

不得不承認的是,現在一堆事要做,一線下屬既想面面俱到,所以什麼都做,一般做事的順序是從易到難,從緊急到不緊急,實際上這個邏輯是有問題的,因爲有些你看起來重要的事,對於公司和領導來看,它根本就是小事,不值得投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下屬不敢做“減法”——你想想自己曾引以爲豪的技能和做的事情,突然間被公司認爲已經失效了或者用處不大了,你是不是有點恐慌:我要失去工作了嗎?這可是我最擅長的啊?那麼就會像非得拼命做些什麼,來緩解自己心中的焦慮,導致上司看你的能力“不咋滴”!

要相信事情肯定有重要與次要之分,並且它們並不是一成不變,它們也會按時勢、客戶的需求而不斷地變化和發展的,你在開展工作之前,先自己想一下各項事情的重要性,找到那些投入中等投入高回報的事情優先處理,同時與你的上司、公司確認,你做的事正是上司和公司所期待的,並且他們也認爲你的執行方案,認可你這樣去做,工作也是要抓大放小的,實在你是負荷不過來,記得找你的上司申請其它人幫你分擔一下,而不是硬扛,這是需要預先提出來的,既爲了工作效率也爲了工作質量。

管理者怎樣全面客觀地做分析,診斷出下屬執行力不行的原因在哪?

3.良好的工作心態,並且有能力去做執行,懂得自我總結和反思

好的工作心態是少抱怨,少埋怨,想的解決方法多於描述問題,並且在執行上會不斷地做優化,直到能歸納出好幾種工作方法完成同一結果或多個結果,同時會不驕不躁,知道知識和技能的侷限性,思維的慣性,從而做到剋制:防止自己的工作成果成了路徑依賴,不全把方法當成永恆的金科良藥,更會用根據不同的環境和事情來出招,反思自己哪裏的不足,想辦法去做提升<請教他人、看書>或找他人做能力互補,這樣的人一般是每天知道自己的工作進度和差距在哪裏,從而一天天地追趕或利用自己休息的時間去完成。

管理者怎樣全面客觀地做分析,診斷出下屬執行力不行的原因在哪?

4.持續自我學習,並且敢於提出自己對目標與現實遇到問題之間的差距的想法,併爲這個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人是有惰性的,在某個時間節點上很容易安逸和滿足,有些則是價值觀使然:現在這樣也不錯了,爲啥還要繼續自我做提升?

一方面是要與比你厲害的人做對比,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有差距了纔會知恥而後勇;

一方面是看你個人對生活的選擇:是選擇安逸的工作和安逸地生活,還是喜歡投入在更多不確定性的未來中打拼和接受挑戰,想辦法保持自己的競爭力不掉隊,這種是自我驅動性的。

下屬應該要知道,惰性會把人給平庸化,只有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眼界,與厲害的人過招,你纔會知道該從哪幾方面提升自己,併爲此而自動努力,不需要人推着去幹。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無論是你自己面臨的問題,還是上司的提出的目標不接地氣,你都要組織你的語言,提出你對這問題的想法與洞察,順便帶上自己認爲可執行的解決方案,給到上司信息,然後讓其做決策和選擇,而不是因爲他是上司,你就要聽他的,慢慢地會把你的能力給邊緣化,我認爲在上司沒有拍版之前,完全是可以提出來的,等他拍版後,無論你內心是否真正同意,你在這個執行的崗位上就得去做執行,在執行中拿到一手的信息再做反饋,然後讓上司改變其主意或給你資源幫你去完成工作,這樣你的實力展現出來,上司也會慢慢對你產生認可和依賴,就不會覺得你的能力不行了。

管理者怎樣全面客觀地做分析,診斷出下屬執行力不行的原因在哪?

除了上司和下屬的各自原因以外,還有一種因素會影響他們的表現——組織文化管理者怎樣全面客觀地做分析,診斷出下屬執行力不行的原因在哪?

不管你是否有察覺,你都會發現,組織<企業>文化不是口號,不是隻掛在牆上,它貫穿在組織內的人行爲當中,很多的一些思維慣性和行爲,都有着企業老闆所看重和提倡的,它無形中就成爲了大家的工作習慣,你身在其中時,也會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去——因爲這樣纔會合羣,而至於爲什麼這樣做,你是不太瞭解的,與此同時,有一些在你看來不好的、過時的組織文化也加進去了,這些可能是因過去企業靠這個做成功了,那麼就保持下來,實際這些組織文化對現在的市場還有沒有變化,它有沒有過時或低效,組織內部的人是沒有去審視的,如果你剛加進來,發現這個問題並沒法去避開,你也會做得不好,因爲你底層在排斥,牴觸,自然做不好,這是需要時間去適應的,同時你又身揹着任務。而這時的管理者應該及時地發現這個問題,對現在的組織文化進行“更新”——去掉一些過時的、對現在沒多大益處的組織文化,增加一些新的組織文化元素,讓組織裏面既接納員工的多樣性,又能保持組織看重的文化,並讓其落地踐行,從而能讓公司這艘“船艦”更好地往前開,包容多樣性意味着發現組織以前沒有發現的機會,組織有這擅長能力的人一起去折騰,爲組織帶來新的紅利。

更新經營的理念和組織文化很重要,它有助於提升組織的運行效率,從而使組織成員的執行力上來。

作爲管理者的你,還在戴着有色眼鏡去看下屬嗎?

管理者怎樣全面客觀地做分析,診斷出下屬執行力不行的原因在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