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今年的國產電視劇,真的可以算是一個小年。截止到暑期檔爲止,所謂的三部大戲《扶搖》、《獵毒人》、《一千零一夜》,都可謂是叫座不叫好,口碑評分一個比一個低。相比起去年還有《人民的名義》、《風箏》、《白夜追兇》這樣的口碑大作,而今年幾乎可以算是顆粒無收。

《扶搖》

這三部重量級電視劇作品,之所以被大家詬病,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節奏緩慢、情節拖沓。而我們都知道,這可以說是國產電視劇的一個通病,也是一個頑疾。

尤其以《獵毒人》最爲顯著。這部電視劇因爲有吳秀波、徐崢、王勁松等一大批老牌影星的友情加盟,在一開始本來被受關注。頭兩集也確實得到了觀衆的好評。但隨着劇情展開,感情戲過於繁複,劇情又拖沓,評分急轉直下,現在豆瓣居然已經落到了4.4。

《獵毒人》

很多人對國產電視劇節奏慢的批評,在我看來,其實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爲什麼要把劇情拉得這麼長?如果簡單的講,原因似乎很明顯:電視臺是按集付錢收購的。

但其實深究下來,這裏也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是整個市場環境、觀衆觀看習慣、電視臺的生存現狀,共同決定了國產電視劇非如此不可。

《一千零一夜》

首先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國產電視劇和美劇不同,幾乎沒有續作的可能性。美劇我們都很瞭解,如果細分,大多數都應該算是系列劇。以一集或兩集的獨立小篇章組合而成,這就爲無限續集創造了可能性。

而製作方也在一開始就打算好,只要收視率好就一直做下去。只要拍得好、收視率高、獲得觀衆的好評,下一季電視臺自然也願意花大價錢續訂。在這種獎勵機制下,製作方自然是把質量和觀衆喜好放在首位。

《扶搖》

而反觀國產電視劇,除了極少數口碑反響極佳的作品,極少有出續作的可能。這是個一錘子買賣,是賺是賠,全靠電視臺收購。而電視臺的收購價格,是由劇集質量、劇集長度、拍攝成本、有多少大牌明星等綜合因素構成。而劇集質量如何,其實在其中所佔的分量並不很重。

《獵毒人》

這一點大概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因爲在普通觀衆看來,一部劇值多少錢,當然應該取決於它有多好看。但是站在電視臺的角度上卻不是如此。我們想一想,電視臺靠什麼盈利?當然是廣告收入。而電視劇時段的廣告招商,其實早在上一個財年就已經完成。

《一千零一夜》

這樣就造成一種現象,一部戲到底有多好看,獲得多高的收視率,其實對於這個電視臺的廣告收入,並沒有直接影響。能起到的作用,充其量是影響下一個財年的廣告招商。

而對於一個電視臺全年收視率,又不可能只靠一部戲來決定,是受這一整年的所有電視劇綜合影響的。如此一來,對於一個電視臺來說,一部熱播劇所帶來的效益,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大。

《扶搖》

相反電視臺收入,與劇集長短倒是息息相關。一部50集的電視劇,可以放一個月,賺一個月的廣告費;而一部20集的精彩電視劇,只能放十天。對於電視臺來說,每天的廣告收益其實是固定的。那麼你說他們是希望劇集儘量長呢,還是劇集短小精悍呢?這個答案不言自明。

《獵毒人》

其實一部電視劇的收視率,也並不完全取決於質量好壞。比如我們看一看《扶搖》、《一千零一夜》、《獵毒人》這三部熱播電視劇,口碑其實一個比一個差,但是觀看人數卻不少。

《一千零一夜》

爲什麼呢?因爲只要一部戲有足夠的大牌明星,在一開始可以吸引很多人看個開頭,總會有相當一部分人,會把這部劇追下去。哪怕自己也明白,這個戲並沒有那麼好看,但只是出於關心結尾如何,角色命運歸屬怎樣,還是會把劇看完。這就造成了很多熱門電視劇,叫座不叫好的詭異現象。

《扶搖》

這樣一來,一部拍得精煉的電視劇,雖然可以獲得觀衆的好評,但是對於電視製作方和電視臺來說,非但沒有得到更多的好處,反而會損失掉很大的利益。這種市場需求,自然就導致電視劇越做越長。

《獵毒人》

很多人也許會說,你電視劇做得長沒有關係,但你同樣也可以做得精彩,這並不矛盾啊!其實並非如此。要知道每一個好劇本,交到導演手上的時候,質量都可以算是不錯,是濃縮提煉的精華。但是一個編劇精力有限,能編出二三十集的精彩劇本,已經很不容易,怎麼可能有能力擴充到五六十級?

《一千零一夜》

一個電視劇正式開拍之前,製片方通常會再聘請幾個改編編劇。這種改編編劇,資歷能力有限。他們所起到的作用,一方面是在拍攝過程中臨場修改,另一個更重要的,是把原有的精彩劇本注水擴充。

那麼哪些劇情可以被拉長呢?自然不可能是原劇本中精彩部分,又沒有能力添加進好戲。能做的就只剩下增加情感戲。所以我們看到很多電視劇,精彩的部分確實也算精彩,但一到男女感情的時候,墨墨跡跡、哭哭咧咧、讓人生厭。

《獵毒人》

爲什麼這幾年國產電影水平蒸蒸日上,電視劇看起來卻是停滯不前呢?說白了,就是因爲好作品不能保證獲得好收益。而爛劇卻也不耽誤賺到大錢。在這個現實狀況下,電視劇製片方,自然沒有辦法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在創作優秀作品上。

其實在我看來,我們中國的製片方、編劇、導演以及主演明星們,他們當然希望能夠創造出一部得到觀衆稱讚,在影視劇歷史上留下名堂,可以作爲自己代表作的優秀作品。他們不是欠缺這個能力,而是客觀環境不具備。

可喜的是,這幾年我們看到,網劇的水平快速上升,其實正是因爲網劇是靠播放量來決定其收益。在這個前提下,製片方自然就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在如何提高質量和觀賞性上。我相信,隨着電視劇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我們中國的電視劇製作人,以後一樣可以創作出不輸美劇的優秀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