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西湖金石實地探訪專文,喜歡請關注點贊評論轉發分享,謝謝!

本人前段時間在杭州飛來峯景區蓮花峯,發現的兩處摩崖石刻,其中一處是北宋狀元鄭獬等題名,是可以部分確證的,另一處因爲條件所限,當時沒有考證清楚,近日空閒時又花了一些時間,仔細辨識照片,尋找資料,終於有了大致眉目,現在與熱愛杭州西湖山水文化及金石同好分享。

前段時間的文章見西湖金石實錄:飛來峯頂蓮花峯發現北宋杭州狀元市長鄭獬題名

杭州西湖金石實錄:飛來峯頂蓮花峯發現北宋狀元市長鄭獬題名續

北宋鄭獬等蓮花峯題名1

上圖是可以部分確證的一處摩崖(題名1),在蓮花峯的亂石堆中,釋文如下:

安陸毅夫、建安子厚、南舒正夫,庚戌正月壬子,同(遊/來)。

本人當初結論爲:這是一處北宋熙寧三年(庚戌年)正月二十日,公元1070年3月5日,當時杭州狀元市長安陸人鄭獬(字毅夫),與章淳(字子厚)、郟亶(字正夫)同遊蓮花峯的題名。

確證的是安陸毅夫即爲鄭獬,至於建安子厚是否是章惇(前文中章淳爲本人筆誤)?南舒正夫是否爲郟亶?本人也僅是初查資料後的猜測。現在可以糾正的是:南舒正夫非郟亶,而是汪輔之(正夫)。

汪輔之(生卒年不詳),字正夫,宣州(今安徽省宣城)人。皇祐進士。嘉祐四年(1059),爲旌德縣尉。應制科入等,被論罷。元豐二年(1079),河北東路轉運判官。三年(1080),權提點河北東路刑獄。又自太常丞除廣東轉運副使,乞分司致仕。五年(1082),罷知虔州,依舊分司。

從鄭獬存世的《鄖溪集》中,與汪正夫的唱和詩是最多的。其中有一首:“汪子清徹骨,竦如秋竹竿。高名九鼎重,俊氣一峯寒。議論今誰對,文章古所難。青蠅變白黑,無污碧琅玕。”

想見鄭獬與汪輔之關係非同一般。

當然僅憑鄭與汪之間的關係也不能確證此南舒正夫就一定是汪輔之,至於確證理由下文會說明。

另一題名人物建安子厚,本人暫且不能確證是章惇,從建安的地名信息看,章惇是建州浦城人,與建安也是較合的,留待有更多資料時再確證。

杭州西湖金石實錄:飛來峯頂蓮花峯發現北宋狀元市長鄭獬題名續

北宋鄭獬唐詔等蓮花峯題名2

上圖是另一處摩崖(題名2),是本人在蓮花峯發現的第一處摩崖,因爲文字漫漶嚴重,以前僅識讀出“......晉昌唐......建安......蓮花”數字,所以對題名的人物無從研究,近段時間對照片反覆通過PS調整及多次實地察看,終於識讀出大多數文字,釋文如下:

安陸鄭獬毅夫、晉昌唐詔彥範、平原□□□□、建安□□子厚、南舒汪輔之正夫,熙寧庚戌正月壬子,(遊)靈隱天竺,上□亭(訪石)蓮花。

那麼很明確,題名2與題名1的紀年是一樣的,同爲庚戌正月壬子,題名2中更是明確了是熙寧年間所刻。題名2的人物數量從題名1的三人增加到五人,多出的兩人是”晉昌唐詔彥範“和”平原□□□□“。因爲“建安□□子厚”中,仍不能識讀子厚前姓名,所以不能確證子厚是否爲章惇或另有其人,但“南舒汪輔之正夫“則可確證題名1中的南舒正夫即是汪輔之。

唐詔,字彥範, 生卒年暫未詳考,宋錢塘人,書法家,郡望爲晉昌。鄭獬有《呂稚卿唐彥範並賦遊西池亦成菲句》一詩。至於題名的另一人物,僅能識讀平原(郡望或祖籍),不能確證是何人。此兩處題名,相距數米,從規制上來看,題名2要規範很多,有平整的矩形外框,石面平整,尺寸較大,目測有半平方米左右,題名人物爲5人,而題名2則是粗簡很多,是依蓮花峯一亂石面不做處理,直接鐫刻,尺寸僅兩手掌大小,人物僅3人。

那麼我們可以做一歷史猜想,公元1070年3月5日,亦即是北宋熙寧三年(庚戌年)農曆正月二十日(壬子日),杭州狀元知州安陸人鄭獬,本地郡望爲晉昌的錢塘人唐詔,郡望爲平原的錢塘某人,建安子厚,南舒汪輔之,一衆數人到訪蓮花峯。先期在簡陋的石面上,題刻上到訪的主要三位非杭州籍官員(毅夫、子厚、正夫)大名,留待以後找一規整石面,請上有名刊石師,補上當地名紳唐詔與另一人的大名,以紀當年訪石蓮花的風雅事。

兩處紀年相同的題名同處一地,在杭州西湖摩崖中,就目前本人所知,是絕無僅有的孤例,況且此兩處石刻不見任何歷史文獻及當代著述,更是彌足珍貴。

當然後期的正式拓片後,是一定能識讀建安子厚到底是何人?期待解開此謎團的一天。

另在蓮花峯的峯側一塊亂石中,早先發現有一”靈隱禪堂山界“的山界標識,對於研究蓮花峯的歷史歸屬也是一個很好研究材料,亦分享於大家。

杭州西湖金石實錄:飛來峯頂蓮花峯發現北宋狀元市長鄭獬題名續

靈隱禪堂山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