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話不多說,啥案件呢?那就是劉封被殺。

《三國志》是這樣評價他的:“封剛猛,有武藝,氣力過人,所在戰克。”這說明了啥?說明了劉封不但有勇,而且還有謀略,所以所到之處必攻克,是名絕對的勇將。就連諸葛亮都用“剛猛”二字來形容他,能被諸葛亮這麼評價的人可不多,所以自然被劉備看中,收爲了養子,如果不是後來阿斗的出世,他就是接班人。

那麼我們再來看劉封的罪責是啥。

劉備怪他沒有支援關羽,致使關羽兵敗被殺,此乃其一;和孟達關係沒有搞好,導致孟達投降了曹魏,此乃其二;丟了上庸城,屬下叛變,此乃其三。那這三個罪責就是導致他被殺的真正的原因嗎?肯定不是的。

沒有支援關羽,劉備是清楚原因的,因爲立了阿斗爲太子,劉封肯定是有想法的;而孟達投降曹魏並不是因爲劉封,而是怕劉備拿他當丟了荊州的替罪羊開刀,所以投了,再者說,孟達本也就是一反覆的小人。至於丟城的主要原因是申儀的叛變,這個劉封是要負責任的,但罪不至死。對此,劉封自己也很清楚,不然的話,孟達勸他投降曹魏的時候,早就降了,也不用跑回成都。

那劉封被殺的真正原因是啥呢?《三國志》其實也給出了答案,“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都是諸葛亮搗的鬼,劉備最初並沒有想殺劉封的,最多也就是處罰下,經過諸葛亮這麼一點撥,才發現劉封的能力太強了,阿斗的能力太弱了,所以必須要殺掉劉封爲阿斗清路,因爲自己已經六十歲了,必須要考慮後事。

注意,這只是過程,真正讓人膽戰心驚的還在後面。

《三國志·劉封傳》中的第一句話就是:“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乍一看是沒啥問題,可仔細一琢磨就會絕對不對勁,因爲連他真正的生父都不知道。陳壽本就是蜀國人,但卻用了這麼一句話,長沙劉氏是誰啊?很隱蔽,爲何很隱蔽,因爲陳壽找不到相關的資料。

按理說劉封是一位很重要的將領,連基本的資料都沒有,不覺得奇怪嗎?彆着急,還有更奇怪的,"時封年二十餘",二十幾歲?具體幾歲真的不清楚嗎?當時蜀漢都已經被滅了,當事人也都已經離世了,所以寫劉封時完全不必要有所隱瞞,所以我們可以推斷根本不是陳壽想隱瞞啥,而是他根本就找不到關於劉封的檔案。

所以這兩點信息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有人在故意銷燬有關劉封的資料,可以推斷出劉封在蜀漢是一個禁忌的存在,至於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是劉備還是阿斗繼位之後?這就不得而知了。

還有,劉封二十多歲按理說應該結婚了,可孩子呢?年齡,出身,家庭等等這所有的一切都很模糊,可是當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東西都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個恐怖如斯的事實,那就是皇權鬥爭的血腥。

劉封是被冤殺的,這點劉備很清楚,所以在殺了他之後,劉備大哭,因爲不得不殺啊。

我們最後再來看陳壽對劉封的評價,”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陳壽覺得他冤,所以才用這樣的筆法來表達自己的感慨,而且在《劉封傳》中還用了一大段孟達勸降劉封的話,在給將領的傳中這樣的寫法很是少見,他想表達什麼呢?看到這裏大家應該都明白了。他是想借孟達的嘴來說明劉封被殺的真正原因,是被冤殺的。

還有,他爲何要直接點出是諸葛亮出的主意呢?他究竟想表達啥?(知常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