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澳媒刊文批“對華恐懼偏執症” 華春瑩開“藥方”:這種病並非無藥可治

[環球時報-環球網 記者 李司坤]2019年12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以下爲部分實錄。

記者問:我們注意到,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刊登澳著名學者科倫文章,批評澳近期“中國威脅論”已演變成“紅色恐懼偏執症”,指出澳當前涉華辯論幾乎喪失全部理性和分寸,對華強硬被視爲澳取悅美國的一種方式。美國知名學者和媒體人扎卡里亞也在美《外交事務》雜誌發表《新的中國恐懼症一美國爲何不應當對新挑戰感到恐慌?》一文稱,中國是當前在地緣政治和軍事領域高度負責任的國家,與美形成巨大反差。對華發動冷戰將嚴重拖累美經濟,受益的只是美軍工產業。西方必須接受中國在現行國際體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而不是不計成本孤立中國。你對此有何評論?

答:我也注意到了你提到的這兩篇文章。我們對科倫教授和扎卡里亞先生在涉華問題上堅持客觀理性態度,以及展現出的勇氣和見識表示讚賞。

的確,現在一些西方國家政客和媒體似乎集體患上了“對華恐懼偏執症”,表現爲“逢中必反”,對中國污衊抹黑,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黑白不分,是非顛倒,完全喪失了底線和良知。這種現象說到底,是對華認知出了問題,沒有正確的“中國觀”。就像扎卡里亞先生所言,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都發揮着高度負責任的作用,我們沒有主動發起過戰爭,沒有干預過別國內政,沒有搶佔別國一寸領土,沒有破壞國際規則和秩序。我們在政策上和行動上都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我們只是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和付出過上越來越好的生活,在中國主權安全受到威脅和侵害時,展現出更強的維護自身正當合法權益的能力和信心;在面對抹黑攻擊時,更加及時有效地擦乾潑在我們身上的髒水。我們進行必要的鬥爭,只是爲了贏得應有的平等和尊嚴。

中國塊頭是大,但塊頭大小與威脅與否並無必然聯繫。熊貓塊頭很大,但它會比禿鷹更危險嗎?即便是功夫熊貓也是行俠仗義、親仁善鄰,受到了夥伴們的喜愛。

“對華恐懼偏執症”是種病,也很危險,但並非無藥可治,它需要的只是拋棄零和冷戰思維,秉持平等相互尊重,擁抱開放包容,實現互利共贏。走出這一步就會海闊天空,但如果繼續固步自封、諱疾忌醫,最終只會貽害無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