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過長達半年的諮詢,琪終於理解了自己爲什麼會困在“老公賭博、出軌且絕不改變”的婚姻里長達15年,她說:“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對我好的人,在此之前,我的人生,是黑的。在婚姻治療中,老公也很配合,夫妻雙方都感覺很慶幸——原來,老公表面加班,其實是覺得花小朵太粘人,太容易受傷。

同學會時,閨蜜說我嘴角耷拉得都出了細紋,全身每個細胞都寫着“不幸”。

其實不用她說我也知道,可是,老師,我不知道拿這一切怎麼辦......

諮詢室裏,坐在對面的琪,臉上眼淚無聲地落了下來,身居高位的丈夫外面有了別人,琪上了許多自我修煉課,仍然無果,她終於覺得自己到了沒辦法努力的地步。

01.

壞關係裏,都有這兩個模式

婚姻有多難?不僅僅琪知道,體驗過壞關係的人,都知道,一段壞的關係,如果沒有改變,真的是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其實,總結壞的關係,其實只在一個點上出了問題:模式太單一,沒有彈性。

1、都是我的錯,隱忍到吐血型。

“我是真的受不了了,做了這麼多,老公反而越來越囂張。”這是前文的琪,她是苦苦在婚姻裏努力的人。

琪特別會自省,先是隱忍多年,因爲她相信“愛是亙久忍耐。”

忍不住時,她學習各種方法,堅決地改變自己,因爲“我好了,一切都好了”、“幸福的女人,嫁給誰都幸福。”

2、都是你的錯,怒火狂噴型。

“你怎麼不去死!”丈夫罵。

“你還活着,我怎麼能死?”妻子回嘴。

不要以爲這是電視上纔有的,多少痛苦婚姻裏的罵法,都是這樣的。這是我曾經的鄰居的活法,連居委會大媽都勸他們:是不是分開算了。

但他們並不,妻子有高血壓,邊量着血壓,看着居高不下的水銀柱,她咬着牙說:“絕不能便宜了他和第三者。”

可以說,這是一種“輸人不輸陣”的慘烈堅持,雙方都覺得錯在對方,誰都不肯先讓一步。

不管是隱忍型,還是憤怒型,壞關係裏,其實都沒有壞人,只有僵化、單一、沒有彈性的模式,每天都在上演。

婚姻治療裏,我問來訪者:每次你丈夫喝酒不回來,你都怎麼辦?

隱忍型的一般回答如下:

我心裏好難受,可是想想他是爲了這個家打拼(爲了孩子,或者其它理由),還是算了,就給他做了一碗醒酒湯。

有一次沒有給他做醒酒湯,自己先睡了,第二天醒來就好後悔,覺得我沒有做好。

核心詞:我沒辦法,我又能怎麼樣呢? 我還是自己努力吧!

憤怒型的一般回答如下:

他就是這種人,從來不顧家裏的死活。

核心詞:他沒救了,他沒辦法改的,我還是自己努力吧。

表象不一樣,本質都是對僵化的關係的無助。

02.

沒有希望的關係,正在透支你

自己努力到底對不對?

其實,方向是對的。很多人終其一生,目光都看向外面,只是一個勁地怪別人,這樣,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關係,都是很不利的。

不過,僅僅是自我成長是不夠的。

自體心理學創始人海因茨·科胡特說:“客體環境是人終生需要的氧氣”。 簡單地說,就是被支持的環境,是所有人一輩子都需要的。

一段壞的關係,最壞的地方,不僅僅是對方的傷害,而是在一段一直努力而沒有希望的關係裏,每時每刻感受到的挫敗,以及對關係的絕望。

對自己的絕望,直接地,在重構着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我夠不夠好,我值不值得被愛。

後現代心理學認爲自體是建構的,意思是說:人並不是像弗洛伊德所說的6歲看一生,而是每時每刻,你的體驗,都在更新着你自己。

就像我們初中時做的經典實驗,把鳳仙花插在紅墨水裏,一刻鐘之後,鳳仙花連葉脈上,都染上了紅色。

還記劉敏濤曾在《金星秀》裏泣不成聲過:金錢是冰冷的,只有愛才能暖人心。

可是後來,隨着她經歷的加深,她也走出喪偶式婚姻,沒有困死一城,成就了《琅琊榜》中的靜妃。

03.

走出壞關係

經過長達半年的諮詢,琪終於理解了自己爲什麼會困在“老公賭博、出軌且絕不改變”的婚姻里長達15年,她說:“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對我好的人,在此之前,我的人生,是黑的。”

她也認識到自己對關係要負的責任:我唯一後悔的是,在這段關係裏我忍得太久了,現在,已經回不了頭,我們只能各自歡喜了。

琪選擇走出婚姻,她領悟到,在下一段婚姻裏,絕不能只靠忍耐,不能只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來維繫情感。

另一個來訪者花小朵,結局就不一樣了,她來諮詢的問題是:“忠犬老公變成了加班狂,怎麼辦?”

在婚姻治療中,老公也很配合,夫妻雙方都感覺很慶幸——原來,老公表面加班,其實是覺得花小朵太粘人,太容易受傷。她的需求,老公都不敢拒絕,最後,覺得太累了,不如加班。

小朵則告訴老公:“我確實是很害怕被拒絕,不過,老公,你只要不冷冰冰地說,加班、沒空、很忙,只要你溫柔一點,我也能理解,因爲我知道你愛我。以後,我也多問問你的感覺。”

夫妻倆不僅僅帶着新的關係回家,也帶着更新後的自己回家。

如果你在一段關係裏,痛苦超過了半年,這就是警訊。

這個痛苦包含:

你跟老公沒話說了;

單位總是加班,或者是老公總出去喝酒;

婆媳關係太不好了,老公也不幫忙。

這時候,你要有兩個智慧——

1、更高的視角。

從指責對方和自己硬扛,轉變爲,看到關係的模式。你在關係裏,是一直隱忍付出還是總指責對方?

2、更深的表達。

不要在“喝了多少杯,幾點回來,別亂扔襪子,爲什麼不在婆婆面前替我說話”這種表面問題上掙扎了。

而要看到這些家長裏短的更深處,找到你自己的需求和想要表達的情感:你可能感覺到孤單,覺得沒有被保護,感覺到不被重視......

是時候仔細地理一理了。

如果關係裏充滿了霧霾,及時整治,纔是最長情的愛。

——end——

作者:羅文娟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EFT情緒取向伴侶及個人治療長程受訓,專精情緒與關係的祕密,陪伴生命的至暗時刻,見證生命本身向內生長、向外成長的力量。個人:文娟陪你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