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關於生氣這件事,我把身體、能量、情緒這三方面的功夫放到最後說,因爲,如果你沒有在意識層面清楚的覺知到自己的問題,你就算是可以盤腿打坐三小時、長年喫素、身體柔軟什麼瑜伽姿勢都可以做、每天磕一百個大頭,都沒有用。否則,即使你在頭腦層面可以自圓其說,但那個怒氣加諸身體上的感受和負擔卻是我們不願意去接納的,只好把脾氣發在某個人身上,讓他來“分擔”。

你能不生氣嗎?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而緊張,很多人壓力大,於是脾氣變得愈來愈暴躁。而往往壞脾氣都是留給了最親近、最重要的人,對愈不熟悉的人反而愈有禮貌。

所以,我出去演講的時候,常常被問到這個問題:“德芬老師,我們怎麼樣纔可以不生氣啊?”

生氣,是還要修煉

爲什麼生氣是一種“身不由己”的現象?因爲我們的腦神經迴路動作太快,我們的理智還來不及干預的時候,就依照慣性方式去面對、回應了。

面對自己的脾氣,除了在身體、情緒和能量上面下功夫之外,就是要在自己的思想層面做出改變。

我先說說如何在思想層面努力,因爲我自己實踐的結果幫助很大。

而身體、情緒以及能量方面我會在文章最後以及其他文章中分享,它們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可以拉長“事情發生”到你“做出反應”之間的時間,讓你比較有餘地去選擇自己的反應方式。

想要不生氣,你自己一定要先做出承諾、下定決心——我不想再生氣,然後你帶着好奇心去看自己生氣背後的動力究竟是什麼。

這一個動作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我們就是會被情緒牽着鼻子走。我研究自己生氣的原因,綜述如下:

1.不甘承受損失

2. 不被尊重的對待

3. 感到愧疚、羞慚

4.被別人耽誤了我的時間和效率(這是我生氣頻率最高的原因)

當我下定決心要儘量少生氣之後,我會去特別留意自己生氣之前的一些生理反應。

比方說:手腳冰冷、四肢僵硬、心跳加速、胃部抽搐等,我感受到這些現象的時候,就會帶着高度警覺去研究自己“此刻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有一次我的慶生會上,主辦單位請了一位老師來表演助興。她表演完自己的項目之後,突然不按理出牌,開始帶一個冥想。

她把一首非常悲情的音樂聲音放得震天動地,用非常煽情的聲音帶領大家和自己父母交流,我在現場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還很努力地想配合融入到她帶領的冥想中。

可是,不走心的東西是沒有能量的,我尷尬地坐在那裏。後來,朋友把我帶出場外,到了場外,我發現場內已經是一片哭哭啼啼的愁雲慘霧了。

我的生日,呃,有點尷尬,因爲後面的節目就是要切蛋糕慶生了。

我有點不悅了,因爲我87歲的老爸特別從臺灣一個人飛過來參加我的慶生會,他最討厭聽到哭哭啼啼的聲音,我擔心他不高興,所以讓人趕緊也把他請出來。

第二點的不悅,就是我接下來還有事情,這位老師冥想之後,還要現場同學分享心得,這一拖就耽誤了一個多小時。

我就告訴主辦單位:“蛋糕別切了吧。都哭成這樣了,還生日什麼快樂。”不過,我是帶着笑容說的,一點也沒生氣。

我真心不想切蛋糕了,而且覺得切蛋糕沒啥意義了,所以只惦記着下面的事情,想走人。

主辦方特別不好意思,他們也沒料到這個老師會突出奇招,把一個歡樂的慶生弄成像送殯似的,就跟我保證主持人會立刻阻止他們繼續下去,讓我進去切蛋糕。

好吧,既然答應人家了,我就把戲唱到底吧。

於是我又高高興興的和那些臉上淚痕未乾的同學們一起唱生日快樂歌,切蛋糕。等我能夠離開的時候,我接下來的一件事情已經無法辦理了。

這件事情,犯了我會生氣的幾個大忌:

1.承受了損失(事情沒辦成)

2.不被尊重的對待(那位老師大概忘了她是來幫我慶生的)

3.愧疚(對老爸不好意思)

4. 時間損失(耽誤了一個多小時)

但是因爲我下定決心要面對自己的怒氣,所以看到這些感受上來的時候,我能一一認清它們,並且不讓它們勾起我的怒氣。

但是,現在我的生活中,我也不是完全不會動怒的。

今年生過的兩次大氣,一次是跟兒子,一次是跟助理,說出來理由的話,他們都是過分了。

但是我自己看自己的問題,就在於“現實和期望相差太大”或是“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襲擊”。所以,我很感恩這兩次的生氣,讓我看到自己還需要修煉的地方。

覺知意識層面的問題

我年輕的時候脾氣特別不好,動不動就會勃然大怒,所以,我相信,只要你有足夠的願心,想要修正自己,脾氣自然會愈來愈好。但是,覺知和意願,這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記得有一次和一位非常有錢的朋友一起出行,在機場的時候她的行李超重,被罰了大約200多人民幣的罰款。

她憤憤不平,一路抱怨,懊悔(剛剛把一些東西放到你箱子裏就好了,這個機場怎麼這麼討厭,就差那麼一點就要罰我的錢……),走了好長的一段路之後,我終於開口了:

“親愛的,這200多元對你來說真的是小小錢,但是,爲了它,你已經死了多少健康的細胞、創造了多少癌細胞,花了這麼多時間不愉悅地惦記它,值得嗎?”

她聽我這麼一說,才閉上了嘴。

她是喫齋唸佛的人,每天早上起來要做“功課”做好幾個小時,可是對於自己的怒氣沒有覺知,也沒有意願要改變,那麼,這些修煉的目的是什麼呢?

我在微博寫過這一段話:

有沒有可能一個人只修行而不成長?很多人以爲修行是盤腿打坐、習練瑜伽、誦讀經書、閉關喫素等這些流於形式的東西。

在現實中,他們可能情關、錢關、名利關、做人關都沒過……當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下定決心去改變時,所有的修行可能只是你小我的錦上添花而已。

所以,關於生氣這件事,我把身體、能量、情緒這三方面的功夫放到最後說,因爲,如果你沒有在意識層面清楚的覺知到自己的問題,你就算是可以盤腿打坐三小時、長年喫素、身體柔軟什麼瑜伽姿勢都可以做、每天磕一百個大頭,都沒有用。

照顧好你的身體和頭腦

當然,還有更多的人是:知道做不到。這個時候,你對自己生氣的理由就要有明確的認識,並且能夠在頭腦層面就予以化解。

像我上面舉的例子,我在意識層次上對自己的思想做了很多工作:

1. 承受損失時:我對自己不止一次的說過——你可以承擔損失的,德芬。

這個世界不是圍着你轉的,不是什麼好事都是你的,有的時候,你是會遭遇一些損失的。想想你擁有的、得到的那麼多,損失也是正常的。

2.不被尊重的對待時:在人家心目中,不是故意冒犯你的。只是對他來說,他有更重要的東西要表達,想展現,不是對你不尊重。

如果真的有人不尊重你,那他的表現方式一定很low,這種人你何必與他一般見識呢?

3. 羞愧感:我學會和自己的這種感受待在一起,不把它丟出去要別人爲我承擔,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他導致的,但還是我自己對號入座、承接了,和他人無關。

當然,那天我爸爸沒有不高興,只是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如果他很不高興,我可能會對這件事情的不悅程度又增加了一分,但也是如此而已,不會有怒氣。

4. 效率和時間的損失:我修這個學分好多次了,所以已經不會太計較別人耽誤、浪費我的時間,自然也沒有怒氣產生。

上面說的所有所謂“修行”的方法,對於減少我們的怒氣都是有幫助的。

否則,即使你在頭腦層面可以自圓其說,但那個怒氣加諸身體上的感受和負擔卻是我們不願意去接納的,只好把脾氣發在某個人身上,讓他來“分擔”。

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這是想要不生氣的最基本的條件。

一個身體不舒服的人,肯定容易暴躁易怒,除非他修行特別好,這也是知行合一的必備條件。

而把自己的“頭腦”照顧好,纔有可能包容、理解這個世界。畢竟,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

-end-

作者 / 張德芬

華語世界深具影響力個人成長作家,是中國大陸成長類書籍的拓荒者和奠基者,出版成長必讀經典《遇見未知的自己》等,影響深遠,分享自我負責的理念,倡導心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幫助讀者產生積極轉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