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我想說的是更大的,另外一種愛,就是對於時代的愛,以及對於你的企業、用戶、產品和團隊的愛。早在2018年1月,華策集團即在業內率先成立專門研究主旋律作品的大劇研發中心事業部,制定了“人民爲本、規劃先行、匠心創作、雙馨演員、精良製作”的核心戰略,全力以赴創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彰顯主流價值和民族精神的規模化高峯之作、具有巨大傳播力和影響力的引領之作。

文丨《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佳

編輯丨李薇

圖片來源丨中企圖庫

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木蘭匯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全球木蘭論壇暨2019(第十一屆)中國商界木蘭年會4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召開。華策集團創始人兼CEO、木蘭匯常務理事趙依芳作爲開幕嘉賓作了主題演講。

在演講中,趙依芳透露了一個故事:今年兩會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政協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讚揚了兩部電視劇——《海棠依舊》和《絕命後衛師》。

這兩部劇的背後都有華策集團的身影。《海棠依舊》是唯一一家民營公司參與、共同創作製造投資的一部劇。《絕命後衛師》則與華策非常有緣,是講古田會議的,非常感人,也非常符合時代文化脈絡的。接下來,由華策主投、主控的“絕命”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絕境鑄劍》,也即將於4月18日在古田開機。

身爲國內最大的電視劇龍頭企業,華策對政策的把握一向走在行業前列。2018年,“陰陽合同”、“天價片酬”、“稅務風波”等現象引發行業持續震盪,影視股出現大崩盤,一時間不少公司紛紛感覺入了冬。面對這樣的變化,影視行業該如何穿越低谷?

趙依芳認爲,前些年是影視行業最爲蓬勃發展的時期,但在這一兩年,影視產業已進入一個非常低谷、調整和整頓治理的時代,作爲影視行業從業者,首先要了解新時代需要什麼,爲什麼人做,以及做什麼的問題。同時更要做到敬畏消費者和用戶,滿足消費者和用戶的各種升級。

在趙依芳看來,作爲內容企業,華策的本質在於“傳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精神文化產品”,而主旋律作品正好承擔了這樣的價值觀。早在2018年1月,華策集團即在業內率先成立專門研究主旋律作品的大劇研發中心事業部,制定了“人民爲本、規劃先行、匠心創作、雙馨演員、精良製作”的核心戰略,全力以赴創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彰顯主流價值和民族精神的規模化高峯之作、具有巨大傳播力和影響力的引領之作。以往這類題材在華策出品中佔比不過10%,到了今年,比例已經擴大到20%~30%。其中,現實主義題材比例更是增加到了70%~80%。

此外,趙依芳認爲,越是有周期的時候,越要向內求,愛用戶、愛產品、愛自己的團隊,這樣才能不懼任何困難和週期。她強調,一家真正能夠持續的企業,能夠穿越任何困難和經濟週期的企業,最重要的就是團隊和組織。

以下爲趙依芳在2019(第十一屆)中國商界木蘭年會的演講內容(有刪節):

今天的主題叫“我們”,作爲女性,“我們”意味着什麼?我想我們體會到的意義就是愛,“穿越週期”是一個經濟、社會話題,也是人的話題。所以我用愛、用女性特質的情感、理念和精神,來講一些體會。

首先,剛纔幾位領導都說到了要關照時代的趨勢,要符合國家的戰略、民族的發展。作爲女人來說,首先第一個要有對時代的大愛。

女人的一生有愛和被愛是最幸福的,我們經常說的是家庭的愛:對另一半、對父母、對子女的愛以及對社會的愛。今天我想說的是更大的,另外一種愛,就是對於時代的愛,以及對於你的企業、用戶、產品和團隊的愛。

對於影視行業,爲什麼我特別要講對於時代的愛?其實影視行業事實上是一個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是爲國家去鑄就靈魂,爲時代去鋪就、傳播精神力量,爲我們的國家走向世界去傳播中華文化、構建軟實力的。

所以在這樣一個行業,首先你得了解這個時代,熱愛這個時代,呼喚這個時代,面對這個時代,還得去引領這個時代。其實文化產業在全世界、在各個國家和地區,在每一個時代都是一樣的。

在我們這個民族,從起源的時代就有很好的爲人民而呼喚、推動歷史進步的優秀文藝作品。我特別想說的是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非常明確要偉大復興,如果你是作爲文化工作者、文藝作品創作者、傳播者的這樣一家企業,如果不明白時代需要你做什麼?那這家企業肯定是沒有用的。

哪怕前些年我們影視行業最最蓬勃發展的時候,我相信也會踩到坑。這一兩年影視產業進入了一個非常低谷、調整和治理的時代,如果不明白這個使命,那就更加會沒有辦法穿越週期。

從我影視行業從業者的角度,我希望能夠理解到這個時代需要什麼。其實這個時代需要偉大的復興,需要謳歌人民羣衆的奮鬥,文化產業是這樣,我相信其他行業也是一樣的。因爲只有對這個時代的理解,你愛上了這個時代,所有經濟週期的起伏,我相信我們用愛的力量去穿越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點想法,愛你的用戶、愛你的消費者,我覺得這個要像愛父母一樣去愛,要敬畏消費者,滿足消費者和用戶的各種升級。

華策影視非常幸運,我們從1992年起步,其實也是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一個文化企業的團隊,也是我們國家民營的文化企業創作團隊。我們不斷地抓住了一些發展的機會,從2010年上市,到2012年與行業內最優秀的企業完成併購,再到我們一舉達到年產量1000集左右的電視劇,還有大量的一些電影、綜藝和網生內容,我們現在也達到中國文化影視劇的出口佔市場份額15%~20%,全球180多個國家都在播我們的產品。

爲什麼要愛用戶?華策每一位夥伴創作出來的每一部電視劇,可以在全球180多個國家找到你的用戶,這個時候其實可以像敬畏、尊敬你的長輩一樣去尊敬用戶。

前些年非常火爆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錦繡未央》《微微一笑很傾城》《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這些都是用戶非常喜愛的電視劇。但是用戶在不斷變化,從傳統的電視用戶到互聯網用戶,從開放的用戶到付費的用戶和會員,從50後到00後,我們現在還有從純娛樂用戶到需要有更體現時代背景和主流價值的文化產品的用戶,因此我們也推出了諸如《海棠依舊》《外交風雲》《絕境鑄劍》等作品。用戶升級迭代,我們也在升級迭代。

因此十八大以來,華策就對用戶又做了很重要的研究、分層。比如說現在很多用戶需要更多正能量的作品,我們去年開始就專門成立做主旋律、主流產品電視劇的機構和團隊,同時我們整個企業所有的組織構架和人員都做一些戰略性的調整和優化。

早在2018年1月,華策集團制定了“人民爲本、規劃先行、匠心創作、雙馨演員、精良製作”的核心戰略,全力以赴創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彰顯主流價值和民族精神的規模化高峯之作、具有巨大傳播力和影響力的引領之作。華策集團大劇研發中心成立一年來,已經在多個題材領域實現了突破,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全景式反映新中國外交戰線英雄業績的電視劇《外交風雲》、紀念古田會議召開90週年的獻禮大劇《絕境鑄劍》等高峯大作都在創作中。

第三,我想講的是愛上你的產品,其實像文化產品,我們也是非常細分的,針對年輕人、中年人、男性、女性、互聯網和傳統電視、國際化的產品都有一些差異化。所以對於產品,我覺得可以像愛上你的子女一樣,不斷地秉持匠心精神,用心、精益求精地去打磨,用你的心血去打造產品給到用戶。

最後也想講講愛上你的團隊。越是有周期的時候,我認爲越是要向內求,向你的團隊、組織、用戶、產品求。所以一家真正能夠持續的企業,能夠穿越任何困難和經濟週期的企業,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團隊和組織。

像這幾年做調整的過程中,我們對於組織是兩手抓,一手要根據戰略優化我們的團隊。第二是培養我們的同事、員工去順應這個時代,順應這個行業,加強培訓和團隊建設。

在今年的兩會上,習總書記專門去看了文藝工作者的兩會代表,他在兩會代表中讚揚了兩部劇,其中一部是叫《海棠依舊》,一部叫《絕命後衛師》,其實這兩部劇跟華策都有關係。

《海棠依舊》是唯一一家民營公司參與、共同創作製造投資的一部劇。《絕命後衛師》則與華策非常有緣,是講古田會議的,所以這部劇非常感人,也是非常符合我們時代文化脈絡的。接下來,我們也將推出“絕命”三部曲的第二部《絕境鑄劍》,由華策主投、主控,聯合福建相關方面,即將4月18日在古田開機。

習總書記說我們的文藝爲誰創作?他講了四個堅持:堅持與時代同步,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希望對所有企業都能夠有一些價值觀上的啓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