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們還發現,在36.5攝氏度和36.7攝氏度之間的體溫對於人類來說是最有效的溫度,因爲人體不需要花費過多的能量來產生熱量,與此同時在這個溫度下,真菌不能攻擊人們的身體。報道稱,必須記住,熱量的產生是由於食物爲人們提供了讓人體溫度調節機制發揮作用的能量。

原標題:爲什麼人體要保持36攝氏度的體溫?聽聽西媒怎麼說

參考消息網12月13日報道 西媒稱,爲什麼人體要保持36度的體溫?原因是36到37攝氏度的體溫可保護人們免受感染。不同的研究表明,大約36.7攝氏度是最有效的溫度:它可以用最小的能源消耗,生產避免人們受到病毒、細菌和真菌感染的人體熱量。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2月12日報道,這是一種自適應機制。數百萬年前,還沒有所謂的“溫血”動物。所有生物的體溫都會隨環境而變化,是變溫動物,也叫做“冷血”動物。但是自然進化選擇了一些能夠調節自身溫度的生物,無論環境如何,它們都可以讓體溫保持恆定。這些生物被稱爲恆溫或者“溫血”動物。脊椎動物如鳥類和哺乳動物(如人類)是恆溫動物,爬行動物如兩棲動物和魚類是變溫動物。

報道稱,在19世紀,醫學人員對許多人的體溫進行研究以求出平均值,結果發現正常體溫爲36.5攝氏度,不過最近的研究將該平均值設定爲36.7攝氏度。人們還發現,在36.5攝氏度和36.7攝氏度之間的體溫對於人類來說是最有效的溫度,因爲人體不需要花費過多的能量來產生熱量,與此同時在這個溫度下,真菌不能攻擊人們的身體。的確,如果溫度升高,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對人體的侵襲將進一步減少,但與此同時,人體熱量的上升對身體而言將是過度的,因爲需要耗費太多的能量來產生熱量。

報道稱,必須記住,熱量的產生是由於食物爲人們提供了讓人體溫度調節機制發揮作用的能量。要提高溫度,就需要喫得更多,可能需要不斷地餵飽自己,這是不可行的。爲了不必整天喫東西並降低感染風險,人類的進化將理想體溫(從能量和微生物學角度出發)保持在平均36.7攝氏度。

報道還稱,但是溫度升高不僅僅充當抵抗感染的保護機制。現已證明,參與溫度調節的大腦區域下丘腦,在特定刺激下會釋放稱爲白介素1的物質,該物質會引起溫度升高。這就像提醒人們某些事情正在發生的警告。當人們的體溫上升時,會感到難受,可能會出汗,這爲大家提供線索,知道身體可能出了問題。同樣在相反的情況下,如果體溫下降,循環開始出現故障,血管開始閉合(發生血管收縮),大家可能會感到手指發冷,然後開始發抖,這是爲產生熱量而啓動的防禦機制。

報道同時指出,儘管人類是恆溫生物,但應注意溫度並非完全恆定。它的變化取決於性別、一天中的時間、年齡、體育鍛煉、女性月經週期甚至進食。根據新陳代謝調節方式的不同,有些人在進食後可能會感到頭昏腦漲和燥熱,或者感到更冷。總之,如果沒有疾病改變它,那麼人體的平均溫度將始終在36.4攝氏度至37攝氏度的範圍內移動。(編譯/王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