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作为一个比较纯粹的中原汉族国家,和周边民族部落之间矛盾比较突出。而正是在这不断地防卫和反击之中,诞生出了无数的民族英雄。笔者不才,愿意在此罗列一下:

1.徐达、常遇春:

这是大明王朝开国以来,首屈一指的民族英雄。他们的组合,不仅从南京打到了北京,还一举收复了被游牧民族政权夺去三百年的开封、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仅此一件伟业,就足以让他们名列民族英雄之中。

2.于谦:

毫不客气地说,明朝之所以没有弄出来个“北明”、“南明”,北京没有像开封一样来一个靖康之耻3.0版,正是因为有了于谦。“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和岳飞一同矗立在西子湖畔的于谦,又岂能不是毫无争议的民族英雄?

3.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谭纶:

这四人组成的抗倭天团,在嘉靖王朝令人焦头烂额的倭患之中拨开云雾见青天。毫无疑问,戚继光年少时的那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不仅是他一人的座右铭,更是这四位民族英雄的毕生追求。

4.孙承宗、袁崇焕、卢象升:

无论是打造关宁锦防线,还是以七十六岁高龄带领全城军民殊死抵抗清军,还是打出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袁崇焕,以及带领五千残兵鏖战六万主力清军最后全军覆没的卢象升,都是明清战争之中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民族英雄。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明清战争才在一片颓势中显得如此壮烈!

5.史可法、阎应元、李定国、张煌言、郑成功……

这是一个太长太长的名单,当北京城坡的时候,就意味着混沌但又悲壮的南明抵抗运动的开始。无论是扬州十日,还是嘉定三屠,亦或是如今和岳于双少保共同守护西湖的张煌言、永远守护着宝岛的延平王,都是这段历史给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

其实,又何止这些名留青史之人是英雄?徐达全军不是英雄?参加北京保卫战的每一位军民不是英雄?戚家军、谭家军、俞家军不是英雄?关宁铁骑、天雄军不是英雄?从扬州到江阴再到嘉定的宁死不降的百姓不是英雄?

也许只有阎典史在江阴城破时写下的绝笔联才能反映这些有名或无名的民族英雄们的真实想法吧: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守大明三百里江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