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三国故事的高潮和转折,应该就要算是刘备的白帝托孤了。它意味着曹、刘以及他们身后的一大批文臣武将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的政治也从汉末正式进入了三国时代。

同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托孤,尽管有人认为刘备的用心绝无那么简单,所谓“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也是试探诸葛亮忠心的一句客套话。但是仍然不能否认,白帝托孤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那么三国的其他主要领导人是怎么托孤的呢?

先说曹操。曹操其实根本没有托孤,因为他也无孤可托——曹操去世的时候,不要说世子曹丕已经33岁,就连孙子曹叡都已经16岁了。此时的魏国,已经有了充分有能力继承曹操一切遗产能力的继承人,不存在“孤”的问题。那所谓托孤,又从何说起呢?

再说孙策。孙策死后的政治安排,严格意义上也不算是托孤,因为孙权这个“孤”,早在他爹孙坚死的时候就是坐实了,没有说因为大哥死自己才变成孤儿的道理。

当然,作为年轻的继承者,孙权肯定是要有孙策给他安排的顾命大臣的。而此人就是张昭:策临亡,以弟权讬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吴历曰: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三国志注-吴志-张顾诸葛步传》

“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这句话说得,和刘备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真是何其相似乃尔!而且相比于诸葛亮积劳成疾、五十三岁就陨落五丈原相比,张昭活到八十岁才去世,也算是功德圆满。

顺便再聊聊孙权。孙权的儿子们本来岁数都不小,但是他却废长立幼,让最小的儿子孙亮接班当皇帝,这就不得不安排托孤了。既是巧合也是必然的是,他的托孤大臣里,居然有诸葛亮的亲侄子诸葛恪:

冬,权寝疾,徵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会稽太守滕胤为太常,并受诏辅太子。——《三国志-吴志-嗣主传》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滕胤则是孙权的女婿,还是诸葛恪的亲家。这个人事安排,大体还算妥帖;只是不久以后,诸葛恪和滕胤就被族诛,算是正式开启了江左六朝政治血腥的优良传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