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國首都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首都醫科大學以及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俄羅斯科學院的研究人員聯合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題爲《白堊紀中期琥珀中取食恐龍羽毛的新昆蟲》(New insects feeding on dinosaur feathers in mid-Cretaceous amber)的研究論文。這種新發現的昆蟲物種名爲恩氏中生食毛蟲(Mesophthirus engeli),與部分受損的恐龍羽毛同時保存在有着約1億年曆史的琥珀中。

原標題:蝨子1億年前就有了?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喫恐龍羽毛的昆蟲

蝨子等食毛類昆蟲以寄主的毛髮和皮屑爲生,使宿主奇癢無比,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困擾,對家養寵物、牲畜都造成很大的危害。然而有關食毛類昆蟲的起源時間和早期演化卻知之甚少。

近日,中國首都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首都醫科大學以及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俄羅斯科學院的研究人員聯合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題爲《白堊紀中期琥珀中取食恐龍羽毛的新昆蟲》(New insects feeding on dinosaur feathers in mid-Cretaceous amber)的研究論文。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爲第一單位,高太平副教授爲第一作者,任東教授和高太平副教授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該研究發現帶羽毛的恐龍身上寄生有一種與現代蝨類似的昆蟲。這種新發現的昆蟲物種名爲恩氏中生食毛蟲(Mesophthirus engeli),與部分受損的恐龍羽毛同時保存在有着約1億年曆史的琥珀中。

高太平等人長期從事外寄生昆蟲起源演化的研究。在檢視和分析了2000多件琥珀之後,發現了產自緬甸的兩塊琥珀含有羽毛。對琥珀的測試表明大約有1億年的歷史,屬於白堊紀中期。其中一塊有9只體型小於0.2毫米的昆蟲分散在羽毛的周邊,有幾隻利用足和觸角緊緊抓在羽毛上。

研究團隊基於這些昆蟲獨特的外形特徵,建立了一個新的昆蟲類羣——中生食毛蟲科。中生食毛蟲有着頭、胸、腹近於等寬的身體,咀嚼式口器,小眼睛,短短的觸角頂端有着三根長刺,短小的足有爪和兩根長刺,有助其抓住宿主的羽毛。

研究團隊認爲,琥珀中羽毛的羽小枝出現斷裂,在靠近羽莖的位置形成破碎的空洞,明顯是中生食毛蟲若蟲咬食之後的結果。

該研究成果表明,食毛類寄生昆蟲伴隨着有羽恐龍和鳥類的繁盛就開始出現了,白堊紀中期的中生食毛蟲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這也是迄今爲止世界上報道的最古老的食毛類昆蟲。在此之前,已知最早以羽毛爲食的生物是4400萬年前。

該研究提出了昆蟲食毛行爲至少起源於白堊紀的中期,填補了食毛類昆蟲早期起源和演化的空白。研究人員指出,現代鳥類能夠通過蛻皮來替換被蝨子或其他害蟲損壞的羽毛,他們認爲,像恩氏中生食毛蟲這樣以羽毛爲食的遠古生物可能導致了鳥類蛻皮的進化。

相關文章